免费论文网 首页

将心理干预与医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

时间:2019-07-30 11:21:27 来源:免费论文网

将心理干预与医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 本文关键词:相结合,干预,就业指导,心理,医学生

将心理干预与医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 本文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学生人数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呈激增状态,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车文博等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研究中指出,就业压力是大学生群体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医学教育迅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人数急剧增加。本文着眼于高校医学生就业指导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拟从医学生就

将心理干预与医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 本文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学生人数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呈激增状态,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车文博等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研究中指出,就业压力是大学生群体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医学教育迅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人数急剧增加。本文着眼于高校医学生就业指导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拟从医学生就业压力心理干预角度入手,向学校相关部门建议建立就业压力心理干预的预防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干预工作,构建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
  
  一、医学生就业指导实施情况。
  
  1.就业指导体系的宗旨定位不清晰。学校成立就业指导中心的核心目标及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看来,就业竞争力是个人的一种综合能力,其核心是自主就业的能动力和职业发展的潜力,主要包括隐性的素质能力和显性的素质能力。前者主要指毕业生自身所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等,是毕业生今后可持续发展潜在的素质能力;后者主要指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身心素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是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能够被用人单位发现和认可的素质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指导措施不够深入,指导学生就业的措施仅限于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介绍、搜集,并组织一些企业的校园宣讲会。医学院校应针对医学生的特点打造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指导平台,真正为全体医学生提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环境与服务,在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态度、适应性、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求职技巧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
  
  2.就业指导体系缺乏全程化思维。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均从毕业班入手,对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缺乏全程化的辅导思维,把本来应该长期进行的实践教育模式变成了注重短期效应的突击行为。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项整体规划,在学生求学的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知晓怎样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学习、综合素质的提升相结合。建构职业终身发展理论的倡导者Super提出了“职业成熟度”概念,Betz将职业成熟度界定为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包括知识和态度成分。由此看来,职业成熟度的发展与培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必须成为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内容的理论依据,在大学的不同年级阶段,设置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培养方向,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择业打好基础。
  
  3.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及力度偏低。医学院校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及执行力度偏低。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数量有限,真正掌握就业指导专业课程的相关专业人员明显缺乏,且大多数为兼职,本身需要承担大量其他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深入钻研就业指导课程,造成他们对就业信息、市场以及政策的把握和解读不甚到位,就业指导的内容比较单一化,表现为程序式与经验式的片面指导,从而直接影响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国家出台了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包括引导毕业的学生到基层一线进行工作的诸多计划,但许多大学生在就业的观念上仍持保守、传统的理念,不愿意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致使许多计划和基层就业项目流产。医学院校应经常组织未毕业的学生到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参观实习,加深他们对基层医疗单位的了解与认知,让医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在基层单位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心理干预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可以归为两类: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在社会因素既定的情况下,个人心理因素对就业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其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如下:
  
  1.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医学生心理压力巨大,在求学以及就业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突出表现为对未知前途的迷茫与恐惧,对社会所呈现出的不公表现出的愤怒、期待与现实的落差造成的颓丧与厌世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学校就业指导的核心目标及其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力中的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身心素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是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得以调整、激发与提高的。通过心理干预,让医学生从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价值观、个性特点等多个角度认知自身,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求职技巧、适应性、团队合作性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有效指导。信息社会瞬息万变,每个人周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极大增加,这意味着医学生在丧失了“天子骄子”“精英分子”的身份后,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各种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但辩证来看,医学生的可选择性也随之增多,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及实践基础上,要帮助医学生树立就业的主体意识,让其意识到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从进校开始就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干预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理解自己是行为的主人,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就业态度,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蓝图。
  
  3.提升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一般会组织就业政策与相关信息的发布、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课程等常规性就业指导行为,但对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焦虑、恐惧、自卑、从众、依赖等心理问题却收效甚微。另外,在求职过程中的技巧培训也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予以正确指导,要提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的深度,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心理发育水平的医学生,组织相关专家设计心理干预方案,秉承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特定群体与个人的原则,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和处理与就业相关的各种生活事件与压力,更加自觉地维护与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从而让学校的就业指导更加系统、深入、有效。
  
  三、将心理干预与医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
  
  就业心理干预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充分了解,可以通过《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知觉压力量表》等对全体医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采用《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等检测医学生在职业取向上的具体情况;其次可以结合谈话法、观察法、档案分析法、心理沙龙等方法对学生的特质进行了解与评价。根据问卷与测量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方式与内容,心理干预常用方法及内容如下:
  
  1.班级团体心理训练。团体心理训练是由团体心理咨询引申而来的,团体心理咨询指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适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心理训练,在团体心理训练中可以设计与就业择业相关的情境模拟以及问题探讨,根据目前医学发展中出现的以及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形设置主题,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处理自己消极的应对方式,实现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功能,能够正确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学会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如何与人共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性以及与社会适应的契合度。
  
  2.团体心理治疗。通过筛选与自愿原则,组成8~12人的小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指为了某些共同目的将多个当事人集中起来加以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疗效显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人际互动是团体心理治疗的引擎,团体心理治疗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治疗目标,通过希望重塑、普通性、传递信息、利他主义、提高社交技巧、行为模仿、人际学习、团体凝聚力等疗效因子的相互作用,改变团体成员的治疗性。面对在医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就业焦虑、心理障碍以及不良行为等,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会比较显着。另外,根据医生的职业特征,医生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医疗能力与医德,还要有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的能力、处理医疗事故的应变能力、与医疗团队通力合作的精神,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增强人际互动的能力来实现,团体心理治疗无疑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人际互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良好平台,可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心理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
  
  3.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个体干预与团体干预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终极目标都是帮助医学生建立对自我的良好认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良好对接,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团体心理训练与治疗的补充,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这种咨询方式对于不适合参加团体干预的医学生以及希望能和教师就某些与就业有关的心理问题有较为深入交流的学生而言比较合适。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的同样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学生进行帮助,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4.心理干预的内容。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认为,人的思维居核心位置,自动支配人的意识,左右人的情绪和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是通过探究、对话、自我审视和自我觉察来识别和认识这些思维的;每次干预聚焦于重点议题,强调认知和行为的改善,帮助他们识别并且理解自己的问题,对有效信息进行传递以及教导式指导,最终改变适应不良的模式;对于医学生而言,改正以往对自身职业认知过程中的不合理信念非常有效。角色扮演实质上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的方法,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医学生可以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进而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其主要作用是在扮演过程中可以显露扮演者个性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缺陷、为扮演者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使扮演者学会合理而有效的行为方式等,角色扮演的形式主要有心理剧、空椅表演、角色互换、镜子技术等;对于未来从事医护工作的医学生而言,可以更加体谅和体察病人及家属的情绪,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打好基础。
  
  支持性干预是在对医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情况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给予倾听、接纳、解释、暗示、鼓励、调整等支持性的心理干预;针对不同年级的医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处的阶段,给予不同方式的支持性干预,每个阶段给予的支持性干预手段应有所区别。放松干预是由行为医学领域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是通过一些固定的程式使人达到身体放松的状态,使人体的非自主反应如心跳、呼吸和血压、肾上腺素的分泌在自主的控制中,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松弛;可以结合音乐疗法,在播放舒缓背景音乐的同时,指导学生闭目敛神、集中注意力,均匀呼吸,按照一定顺序收缩每一组肌群,消除精神紧张、减轻烦躁不安、忧虑和抑郁的情绪,音乐疗法可以贯穿讲座、团体训练等过程中进行,学生也可自己实施。
  
  除上述具体的心理干预方法外,要构建医学生就业压力心理干预的长效机制还必须与学校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就业压力心理干预的预防机制以及信息沟通机制,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其途径有设置就业指导课程、讲座、沙龙等,普及就业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另外,学校可以成立校级-院级-班级(社团)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属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校级网络;各系均有一名辅导员担任系心理辅导员,配合心理中心开展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属于系级网络,根据系部特点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班心理委员和对心理健康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属心理健康体系的班级网络,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同样应该建立校、系、班三级就业指导网络,两种三级网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就业心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面对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强调,要大力创造就业岗位,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要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开创更多更好的就业服务形式,开展就业压力的心理干预是就业指导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给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组建心理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团队,联合校内外的各种专业性力量,提升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与服务能力,坚持不懈地做好就业压力的心理干预,帮助医学生在理论学习与临床学习阶段开始有序、有效规划并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蓝图,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张林,黄冬梅,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9(3)。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李弘。略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美)Irvin D Yalom.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李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将心理干预与医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243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