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与对策的高等教育论文

时间:2019-07-09 11:26:26 来源:免费论文网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与对策的高等教育论文 本文关键词:诱因,高等教育,对策,障碍,大学生心理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与对策的高等教育论文 本文简介: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学生、家长、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诱因,提出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把大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新世纪现代人才。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大学生成才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与对策的高等教育论文 本文内容: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学生、家长、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诱因,提出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把大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新世纪现代人才。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大学生成才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学生、家长、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大学校园中,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两者之间尚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这部分学生往往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自我心理调节和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以致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种种负面影响,重者还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据全国许多高校的调查统计表明,大学生因心理障碍而休学或退学的比例不断上升,甚至有的学生因此走上了轻生的道路,令人惋惜。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

  一般来说,心理障碍就是因心理因素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对来自内外环境的刺激不能在最佳状态下作出的应答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笔者观察到,大学生心理障碍突出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造成这些心理障碍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这种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对于刚刚踏进校园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都是兴奋与不安的,如何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独立生活,如何调整学习方法把学习搞好,怎样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适应集体生活以及采取什么态度对待异性与如何正确认识白我、公正客观地评价白我等等。这些对于大多数以前从没离开家庭的同学来讲,都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感到种种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2、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从高考的独木桥中冲出,一般来说,凡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通常都是名列前茅者。但是,由于部分学生进人大学后,思维、学习方法等还停留在中学阶段,未能及时调整,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以致原来在中学阶段是班上的尖子,但考人大学后可能成为中等生或差生,失掉了原来的自尊自豪感,因而产生焦虑、痛苦等心理状态。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这种压力如学不会释放,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同时,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一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并不懂得该如何去战胜困难,化解矛盾。

  3、情感困惑和危机、交际困难造成心理障碍

  目前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学校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恋爱同学的比例逐年上升。据对男女同学的抽样调查表明:正在恋爱或准备恋爱的同学一年级为巧,二年级为25,三年级为400,6,四年级为65,单相思1096,失恋者为200,6。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4、家庭教育及学校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很多家长在子女考大学之前不把子女性格塑造放在首位,望子成龙心切,重智力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培养,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各方面的要求超过子女的实际承受力,造成一些学生心理上的扭曲。同样,大学校园中一些不好的行为现象也会给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比如,部分学生中消费上的盲目攀比浪费、对贫困生的歧视、学校制度不合理导致的学习节奏过于紧张以及校园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等等,都有可能给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创伤,从而带来心理障碍。

  5、就业形势的压力

  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不断加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据报导,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有496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很多大学生深切感受到择业就业的压力,出现新的心理矛盾,甚至产生沉重的压抑感。这种情况在大学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即将择业就业的压力,他们内感忧虑、自卑而没有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随之产生出来。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支持性条件。我们知道,大学阶段是人生思维最活跃的年龄阶段,也是心理障碍易发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刺激较多,所以应及时给予心理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端正思想认识,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此,学校应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学校可以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邀请相关专家来校举办讲座,组织心理教育宣传,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等等。通过这些形式使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2、优化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指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二是校园公德环境。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同学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正常交往等。三是校园物质环境。主要指校园文化设施和教学生活条件,这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部分。校园的布局、绿化美化、建筑风格、各种装饰宣传物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在以上各方面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要,才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促使身心全面发展,心理紧张得到缓解,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问题。

  3、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直接提供帮助

  心理咨询,是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人员运用心理理论、方法与技术,对那些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有一定困难的人提供帮助、指导,以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生活态度,保持身心健康,促进人格发展的心理治疗方式。学校在抓好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咨询机构,让那些掌握心理测验及心理治疗技术的人员,专门负责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治疗服务,直接或间接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作为心理咨询机构的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不定期地了解、观察大学生的言行、心理状态及课余时间的活动范围和形式,掌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当发现某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应及时找学生谈心,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解铃还需系铃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关键还要靠培养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的教师、辅导员、学生工作者都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深人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更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认识社会,把自已融人社会,从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事实上,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益处是很多的。一些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经风雨、受锤炼,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获得的新鲜知识,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应对困难与挫折等等。这无疑会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在很多情况下,他们都能自己摆脱心理负担,除掉心理障碍。

  5、建立贫困学生救助制度,为家庭困难学生排忧解难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必须面对交费上大学的社会现实。对于那些农村家庭困难、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家庭的同学来说,他们的求学压力是很大的,贫困学生已成为大学校园里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为自已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煞费苦心,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别的同学面前不能正视自我,往往感到自惭形秽,特别是一些特困的学生为此苦闷、无耐、失望。这种心理长期积压无疑会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必然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为了使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缓解经济方面的心理压力,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贫困生救助制度,为家庭困难学生排忧解难。目前,一些高校建立贫困生档案、减免部分特困生的学费、设立贫困生专项救助资金、为贫困生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等等,都是我们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6、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减轻学生择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当前,大学生因择业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就高校而言,应充分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减轻学生择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首先,高校要做好对毕业生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转变择业观念,开拓就业视野,扩大择业范围,以务实的态度给自己合理定位,从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做好学生择业前的技能培训。通过开展个性心理测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特长等,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要开展择业技巧、礼仪、心理调适等练,让学生学会“包装”自己、推销自己,树立自信心,正确对待择业中的成功和挫折,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最后,及时向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学校可通过设立专门就业网站、和举办招聘会、就业信息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构筑信息平台。

  综上所述,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排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对策,把大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新世纪现代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与对策的高等教育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237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