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创作技法研究

时间:2019-11-04 13:17:44 来源:免费论文网

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创作技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族乐器,钢琴曲,技法,改编,创作

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创作技法研究 本文简介:在我国的钢琴改编曲目中,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乐器改编、民歌改编,乐器改编的钢琴曲目占有重要比重,主要是乐器改编的种类较为多样丰富,在风格上变化也更多,同时更符合社会听众的喜好。一、我国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的状况及发展我国民族乐器改编的钢琴曲是作曲家经过多次创作完成,改编极大地保留了乐器本身的特点。作曲

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创作技法研究 本文内容:

在我国的钢琴改编曲目中,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乐器改编、民歌改编,乐器改编的钢琴曲目占有重要比重,主要是乐器改编的种类较为多样丰富,在风格上变化也更多,同时更符合社会听众的喜好。

一、我国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的状况及发展

我国民族乐器改编的钢琴曲是作曲家经过多次创作完成,改编极大地保留了乐器本身的特点。作曲家运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去吸收和广泛地发展我国民族民间特色音乐,从而创作出更为优秀和让人们为之动容的优秀音乐作品。在一些民族乐器改编的钢琴曲目中,为了使民族特色风味浓厚,作曲家们采用了很多新的作曲手法和技巧,使我国的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演奏时在音色上极大地表现出更高的水准,音乐感情更加丰富和浓烈。在民族乐器改编的选材上多数选用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人们生活积极相关的内容,这样更容易使人们有所共鸣,在人们心中形成深远影响。利用民族乐器音乐素材改编成钢琴曲,不但将我国民族传统的音乐和西方乐器融合在一起,将钢琴音乐打造成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还表现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以独特的旋律及歌唱性线条,创造出自己独有的音乐风格,使听众们感受到乐曲的生动、自然,同时也为我国的钢琴音乐在作曲道路上开辟新的方向。

二、我国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以《二泉映月》为例

我国民族乐器中拉弦的乐器主要包含京胡、二胡、高胡等。其中二胡的音色听起来比较的暗淡、柔和,比较容易表达出悲伤凄凉的情绪。对二胡的改编曲目中,可以说最为成功的一首就属《二泉映月》,在这首改编的钢琴曲中,不但保存了原来曲目的风格特点,同时表达出了作者在创作时悲伤、凄凉、无助的情感。《二泉映月》在改编中多采用了二度的倚音来模仿二胡表达的滑音,从而使听众回味无穷。(一)《二泉映月》的概述。《二泉映月》是由阿炳(华彦钧)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他主要代表了我国贫穷的人民及民间艺术,阿炳从小受到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和熏陶,在父亲的影响及学习下,掌握了我国民族乐器吹、拉、弹、唱、等技巧,并且多次参加相关的演奏活动,但天有不测风云,在即将三十岁时,不幸患上眼疾,从而沦落成街头艺人。贫穷和苦难的双重折磨,使他饱受摧残,但是他不愿沦为国奴,自甘堕落,就此便与苦难的日子斗争,不放弃对音乐的追求。阿炳通过丰富的民族音乐底蕴,创造出了一首二胡经典曲目《二泉映月》。整首作品时而深邃低沉,表现出悲伤的心情及气愤感慨之情,时而激昂飞扬,其中欢快明亮的部分,表达出作曲家对于明天的希望和未来的憧憬。在音乐的旋律间无不展示和表现出他对于生活的深刻领悟及对于日子的乐观豁达。对于此曲,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曾感动地评价为听到有断肠之感。在整首曲子中民族风格特征明显,内容情感深沉,曲调婉转悠扬,多次被改编成多种艺术演奏形式。1972~1977年,储望华把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改编为同名钢琴独奏曲,在1978年的时候举行公开演奏,至此成为我国钢琴音乐著名乐曲。作品不但保留和继承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现实主义特征,弥补了原本二胡演奏中出现的松散不足的地方,还将两者结合起来,声情并茂,二者相互呼应,使乐曲像月光流水般,增加了其形象及音乐性。(二)乐曲创作技法上的特点。作为一种具有很强音乐色彩的乐器———钢琴,在改编《二泉映月》时,要发挥出钢琴本身的特色,充分展现出钢琴的特质、音域的宽广、和声的丰富、多声性等特点。而相比较钢琴,大家都知道二胡是一种单音部的乐器,与钢琴在发音及构造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差异,钢琴采用十二平均律,作曲家储望华采取主旋律在钢琴不同音区出现,运用不同的强度,突出钢琴的独特优势,运用丰富的多声织体,把原本单线旋律演奏的二胡曲目,化成钢琴多声部的音乐效果,在这种立体关系中表达出来,呈现出丰富而多样层次的音响效果,不仅完美地表达了传统民族风格,也极大地提升了演奏艺术效果。曲子的引子部分,作曲家采用原本曲子的旋律排序,采用从高到低,像轻声的叹息声,像是模仿二胡悠长的旋律,使其发出朦胧的声响,在婉转动听之处,表现出凄凉、孤寂和悲惨的情感。钢琴主体段落的旋律和二胡主题旋律是相同的,从原来平和稳定到变换旋律相互交融,再到伴奏、声部、音区等转换,使得旋律忽而宁静且深沉,显得张弛有度。在“变奏一”中,主题与旋律大体是保持相同的,主题的表现主要是左手低音声部,在演奏时保持手指指肚轻贴琴键,在音量上轻柔细缓,仿佛是若隐若现一般,有点虚化,在模仿二胡弹奏和拨弦时增加了不同的色彩,使一种深沉和沉重的感情瞬间产生,为主题跳转到高声部,在旋律中出现的跨度和音区对比,使整首音乐都变得充满了活力与音乐张力,很好地弥补了二胡的短处。在“变奏二”中,作曲家把旋律放在了中音声部中,让旋律徘徊在四个八度的音域中,更好地赋予作品深层的感受。作曲家大量运用八度和弦、六连音、十连音、切分节奏等,使情绪变化起伏,同时使音乐产生更强大的动力。“变奏三”是戏剧变化冲突的顶峰,在其中利用钢琴本身音质恢宏大气的特征,采用支声部和主旋律相互交替结合,从而推进音乐情绪上的变化发展,使音区跨度感不断扩大,提供给人们充足的想象空间,同时不断增强音乐在主题上的表达和陈述,就像是在绘画一幅与命运顽强抗衡且艰苦的悲惨凄凉景象;低声部与高声部两条旋律线,在音色上产生明显的不同,横向的线条与纵向的和声密度的增大,使情绪跌宕起伏,把情绪不断地推向高潮,在高声部四五度的重叠与低声部形成了五度关系,使得和声效果明显动荡,把内心长期压抑的心情和高昂的斗志及顽强的抵抗展现出来,表现了封建底层人民群众面对苦难对于生命的追求;在52小节处,整首曲子又回归到了平静中。变奏四主题再现,旋律处于中音声部,高音八度和弦浮于旋律上方,烘托中音声部空灵感,且没有进行和弦织体填充,一些休止符的留白,保留了中国传统乐曲的元素,给人们留下更多想象空间。最后三小节是全曲的补充尾声部分,以点缀式泛音效果呈现,仿佛平静的旋律一直在倾诉,向人们展现不屈的性格,飘缈又宁静,逐渐减慢,渐弱,加上踏板的运用,造成共鸣浑浊的泛音混响。

三、结语

由我国民族乐器改编的中国钢琴曲是把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点相互交融从而产生出来的。它不断地去除西方音乐的演奏特点,同时结合我国的民族音乐特征,使我国的钢琴音乐产生出独具特色的民族特点和风格。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是我国钢琴音乐文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改编曲的创作技法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积极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余明洁.对钢琴曲《二泉映月》曲式结构的民族性分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11):85-86.

[2]郝璐璐.从审美角度谈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学内涵及其演奏———以钢琴曲《二泉映月》为例[J].北方音乐,2018,38(12):102.

[3]谭静.从《二泉映月》和《百鸟朝凤》看传统乐曲改编钢琴曲的艺术特色[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4):16-20.

[4]钱旸.传统民乐作品融入西方作曲技法的优势探究———以钢琴曲《二泉映月》为例[J].北方音乐,2015(23):157.

作者:龚苏俊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创作技法研究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763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