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实践和思考

时间:2019-09-06 13:44:18 来源:免费论文网

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实践和思考 本文关键词:课程体系,大学语文,实践,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实践和思考 本文简介:一、建设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背景大学语文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普遍成为高校非中文专业的选修课,一路走来起起落落,冷暖不定。如何让这门课程持久稳定地发展下去?根据我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实践,笔者认为必须探索建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通过相对科学完整的课程编排,形成相关的板块状课程群,才能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稳步发

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实践和思考 本文内容:

一、建设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背景

大学语文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普遍成为高校非中文专业的选修课,一路走来起起落落,冷暖不定。如何让这门课程持久稳定地发展下去?根据我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实践,笔者认为必须探索建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通过相对科学完整的课程编排,形成相关的板块状课程群,才能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稳步发展。我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1994年学校还是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就在医学各专业开设了30学时的大学语文选修课。但由于课程门类单一,课时、大纲、教材不稳定,甚至时开时停,十多年发展乏善可陈。2006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重新编写人才培养方案,也包括选修课课程设置。为了全面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必要增加人文类课程总量。预感到建立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平台的机遇到来了,便提早准备增设新课程的材料,又在课程论证答辩环节努力争取,最终增加了中国古典名著赏析、西方名著导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导论等多门与大学语文课程相邻近的文学或文化类课程,大学语文的课程体系平台初步构建。

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框架及及构建过程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探索,让我逐渐明晰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即以大学语文为核心,形成一个相对丰富、完整的板块,设立多层次、呈放射状的大学语文课程群。由于初步搭建的平台还比较单薄,根据教研室师资的专业方向,便不断酝酿新的课程,抓住每次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机会,不断添加、完善:2011年增设现当代名家名著赏析;2014增设陕西地域文化、影视文学鉴赏;2017年增设医学与文学。自2006年平台搭建以来,经过三次修建和补充,形成了目前由三个层面组成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第一层:核心课程——大学语文;第二层:文学纵向扩展——中国古典名著赏析、现当代名家名篇赏析、西方名著导读;第三层:文学、文化横向扩展——影视文学鉴赏、陕西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导论、医学与文学。该体系的具体编排与逻辑联系是:第1学期大学开设30学时大学语文,立足于中国文学名篇的文本赏读,在教学方法上特别标示出不同于高中应试教育支离破碎的解读,以引起医学生对文学阅读与鉴赏的兴趣,为以后选修更多的文学类课程打好基础;第2到第4学期分别开设古典、现当代和西方名著赏析,课时在20-30学时之间,是大学语文的扩充和细化,立足于作家作品讲读,初步搭建文学赏析的平台;其他相关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影视文学鉴赏、陕西地域文化、美学导论、医学与文学等涉及文化、哲学及相关交叉学科课程散设在四个学期中,课时也在20-30学时之间,以丰富大学语文的内容,满足学生更为广泛的人文知识需求。搭建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无疑是个艰苦探索的过程,在专业特色明显的医学院校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建成一个非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确是不易的。尽管搭建到目前的状态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课时编排的合理性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但我们已前后努力了12年。比如美学导论应属于哲学范畴,放在这个体系里稍显牵强,就只能尽量向文艺美学靠拢。搭建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实践让我体会到,要完成这项工作,一要有长远的眼光,构建适合学生需求的体系内容,储备相关专业方向的师资;二要抓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机会,积极申报新课程;三要在申报成功后保证课程良好运行,促进持续发展。

三、形成健康良好的运行机制

课程体系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因为人才培养方案要定期修订,如果运行不好,选课学生达不到规定人数,自然会被裁缩甚至砍删,近年来已有多门选修课程遭此境遇。所以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维持课程前行、促进课程发展的唯一途径。(一)以课堂质量保证选课率。近年来我校实行学生网上自主选课,要留住学生、保证选修率,只有通过精彩的课程内容、端正的教学态度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课程口碑,让学生届届相传,此外别无选择。以近三年为例,我校每年招收本科生约3000人,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在1-4年级拟开设约100门选修课,而经学生选课后能成功开设的约30-40门,大约3/5的课程因达不到选课人数要求(40人)而不能开课,而大学语文类课程从未有开课失败的记录。从近三年数据看,分设在一、二年级两个学期的大学语文及主干课程——中国古典名著赏析、西方名著导读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直保持了较高的选修率,在能成功开设的选修课中名列前茅:大学语文选修率近60%,其他主干课程也在30%以上。(二)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为了提升课程位置,我们积极进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2010年12月《大学语文》申报我校第二批质量工程立项建设项目获批,2013年底结题。通过课程建设,整合了教学内容,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建设了完整的课程资料,从教学文本的教案、课件、课后练习到模拟试题库、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教学图片库、音频视频资料库等文本扩充资料;2016年申报了“医学生文学类选修课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研究”,对多门文学类选修课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厘清相关课程的内容界限、教学重心,探索选修课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通过课程建设,锻炼了教学团队,提高了教学水平,也提升了课程在校内的知名度。我们还积极参加教材编写、撰写教学论文和参加教学竞赛。主编的《大学语文》曾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在省内影响较大;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涉及到教材研究、文本解读、教学教法、教学改革、学生语文现状等内容;同时在各种教学比赛中连连获奖,先后获得第一届“全国大学语文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三等奖、“陕西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全国高校首届医学人文课程讲课大赛”三等奖和陕西省高校微课比赛二等奖等。(三)以科学研究提升团队声誉。近几年来,教研室教师已成功申报多项研究课题,内容涉猎到清初关中诗歌、陕西女性文学、文学与医学等内容,大多数已顺利结题。2013年申报的“清初关中诗歌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18万元,是我校人文社科项目零的突破,提升了团队声誉,保证了我们在学校的话语权。(四)以广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扩大影响。2014年校图书馆开办“书香校园”系列文化讲座,三位老师受邀为主讲人,利用这个平台,选择紧贴时代、容易共鸣的话题,举办了多期文学、文化类讲座:比如,莫言获奖时开讲《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歌曲《卷珠帘》红极时,拟题“《卷珠帘》与中国古代的闺怨诗”;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讲“路遥的人间抒情主义解读”;马尔克斯逝世,赏读他的《百年孤独》;中秋节到了,就讲“关于中秋文化”……由于题材广泛,找到恰当的契合口,所以很受师生欢迎,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也扩大了课程影响。我们还一直积极协助校团委、学生会、文学社团进行演讲、征文、辩论、朗诵等活动,活跃校园生活,提升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建设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思考

许多高校都在探索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思路,多年前已有同行在尝试建立课程体系或课程群。我的思考是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建立不是千篇一律的,应结合专业特点与地域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多年从事医学院校语文教育的实践,让我认识到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文学教育是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导师”,它的显性意义在于提高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其隐性意义则在于培养医学生善良高尚的情怀,树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源自内心的爱融入个性,延伸到未来的职业中。因此建立医学生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应该寻找大学语文与医学专业的联系,将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靠近。大学语文具体的教学对象决定了课程的生存基础和生长态势,作为医学院校,探寻大学语文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契合点是课程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从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试图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比如适当涉猎名医传记或以疾病、生命为题材表现对人生与社会深层思考的作品,通过文学语言、形象、情感,感染学生,滋润心灵;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阅读鉴赏,透视各种生命境遇,体悟疾病、痛苦、衰老、死亡等生命状态,便于理解病人的处境和痛苦,强化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在技术层面之外提供人文思考。院校所处的地域文化风貌特别是地域文学也应该成为大学语文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多所院校在尝试地域文化的融入。西安这个“周秦汉唐盛,自古帝王都”,“东有孔夫子,西有司马迁”的地方,地域文化极为浓厚:从《诗经•秦风》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到“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长恨歌》,从“塔势如涌出”的大雁塔到“人闲桂花落”的辋川,从“茂陵刘郎秋风客”到“铁马秋风大散关”……随手可数,遍地经典。以《长恨歌》为例,这首诗作者、写作地、故事发生地均在西安及周围,只有在陕西、在西安才能更好地读出其中浓郁的地域色彩。一个大学生(尤其是外地来陕的)在西安学习四五年,如果是非文科专业,未必懂得那些光耀了几千年的美丽诗文就诞生在自己身边。就地选材,突出鲜明的地域色彩,甚或旧地重游,身临其境,让学生透过几千年沧桑历史的云烟,重新感受作者的情怀,那么写在书本上的文字一定会变作心中美丽的诗行,永远不灭。上述思考,正在尝试实践,医学与文学和陕西地域文化课程的开设便是例证。但这两门课程课时太少,无法展示相对丰厚的内容,还需要尝试新的途径和手段。

参考文献

李美歌2008《抓教材建设,注人文精神,构建大学语文教学新理念——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对策》,《语文学刊》第9期。

郭莉萍2009《文学与医学:生命救赎的两个支点》,《健康报》第9期。

毕 耕2015《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构建湖北学派的理论思考》,《大学教育科学》第4期。

作者:李美歌 单位:西安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实践和思考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747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