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范文网 首页

电影觉醒年代观后感多篇

时间:2022-05-09 14:51:25 来源:蚂蚁范文网
  他们高举着社会主义大旗,坚信着未来必将是赤旗的世界,为了中国的人民少有所教,老有所依,执着地以奋斗为目标扬起了风中那抹摇曳的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觉醒年代观后感多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觉醒年代观后感多篇【一】

  江山阅年,觉醒改天——观《觉醒年代》

  当丧权辱国的条约被敲下许可的印章,当共和将倾,国将不国。无尽仁人志士化作响锤,敲响众人,立志改天换地,跨过荆棘丛,找到一张救国救民的药方。

  或许在《觉醒年代》这部剧中,仲甫先生与守常先生更像是璀璨发光的明星,是指引那个时代青年们走出阴霾,踏入光明的一道光。其实小生初阅此剧,第一崇敬的人还是蔡元培先生。当然,陈、李、蔡等人都像极了天上发光发亮的明星,他们作为当代青年们的领头人,都各自有各自的闪光点。可我却偏爱蔡公的兼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是从小说到大的道理,但在现代社会,处处充斥着极端,自私与狭隘,网络发言处处横跳的是“二极管”。他们用自己狭隘的价值观扭曲了这个本不绝对的世界,而蔡公的“兼容”,是对他们这种思想最大的轻蔑与讽刺。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蔡公听诸导百家之言,集众智以探索救国之路。这是他长远的眼界与宽大的格局。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究竟是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还是空想社会主义亦或是杜威实验主义。当大家都在为把谁关在外面而争论不休时,蔡公却笑盈盈地把门打开,先让外面的各种人一同迎进来,然后再不缓不慢地将那些不必要的人清理出去。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公的兼容是有智慧的,他集了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将“囊括百家,合成一统”各取其优的智慧用在了治理北大上。在1919年的北大,不仅能听到外街传来的抗议演讲声,或许还能看到一群长衫老儒坐在一起吹烟喝茶,闲谈国事。这是蔡公营造的北大,是当年那个国内各类思想交汇最繁荣活跃的北大,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襁褓。

  “和谐,不是一百个人发出同一种声音,而是一百个人发出一百种声音后,他们能彼此尊重。”

  蔡公或许深谙其意。在新旧文化的对抗战中,他从未因自己的思想而去驱赶异类,反而敞开了胸怀,也大大方方的迎接老儒生们,让老将新将一起上,大家一起探索思想异同,才有了陈独秀辜鸿铭能笑见握手的一幕。“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我想这也是北大思想上能如此繁荣兴起的原因。的确,没有辜鸿铭,新思想或许不会成为新思想,而北大,也就算不得北大了。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长青。”

  先生千古。先生的兼容精神千古。

电影觉醒年代观后感多篇【二】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话文白话诗。

  “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们回来了,他们将要献身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生存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人们,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如今,有我们!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我们身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电影觉醒年代观后感多篇【三】

  《觉醒年代》里的人们有着那个年代的超前智慧,提倡新思想的,气冲斗牛,主张旧思想的,则巧舌如簧,胆小怕事,只会维护自己,不懂得维护国家,失去了冲劲,最后只会和社会断开联系,成为空壳。中国人只是缺一个指引方向的,骨子里都有一股冲劲,陈独秀的思想清晰且受人欢迎。《新青年》出版后,买的人不少,不论是受苦受累的民众,还是青年学生,亦或是商人,只要还没有沦陷在旧封建思想之中,拿到这本书后,眼里就会有希骥。有能力的,并且有思想觉悟的,都要跟着大干一场,一时间,当真是气冲斗牛。

  新文化运动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弱势之反派被攻击的体无完肤,中国的时代要来了,中国要觉醒了,要翻身,要战斗,谁也无法阻挡。在此期间,陈独秀等先驱是中国战士,他们一心为拯救中国的圣土,为唤醒中国人民而奋战,他们都有一股冲劲。

  可能因为时代的原因,现在的人其实或多或少是没有些冲劲的,没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直接与人民接触,即使有,没人想着改变——认为现在的生活够好了,只是策划着如何能让自己舒适,骨子里的冲劲也没了。我认为,创造即进步,只有创造,才能拓宽进步的渠道,创造才能构建未来,预知未来。现在的中国人,已是今非昔比,之前人们想着如何进步,如何斗争,现在,小地方的人想着如何走出去,大地方的人想着如何在晚年全身而退,父母都在想着让儿女们能够拿到高薪……想要创造的却是少之又少。中国到现在仍然算不上发达国家,人们口中的好东西都是进口的。

  为什么中国的商品很大程度上不能与国外的相比?

  一是中国人很少自己创造

  二是中国人的固有思想

  虽然已经有很多人改变了这种观点,但仍有不少人坚持,这其实都与创造有关——创造意味着改变,改变思想。

  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所以,中国人应该学着自己创造,趁着还年轻,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极力创造,补国之不足,拓未来之渠道,时代进步应该如此,国民进步重在创造!

电影觉醒年代观后感多篇【四】

  《觉醒年代》是我在寒假看的一部剧,让人感慨万分,特别是一些文人,比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陈独秀等等。《觉醒年代》无疑是给观众带来一场极其盛大的“历史盛宴”,清晰勾勒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风貌,展现出了那个时代文人们不畏牺牲,追求真理,令人欣佩不已!

  这部剧主要叙述了李大钊、陈独秀和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别以及周恩来、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和赵世炎等青年追求真理的故事。

  在剧头,我们了解到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空前惨烈的第二年,趁德国在欧洲战场分身乏术,日本加紧了在中国的扩张。在此前后,自二次革命失败,孙x等被迫流亡海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中国依然没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地步,军阀混乱、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

  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一群有志之士奋起抗战。陈独秀同志认为中国有出路而不是老路。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摸索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们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达成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看完这部剧,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顶梁柱。我们应以青春奋斗圆青春梦想。

  青春梦想和青春奋斗是一个青年的“精气神”所在。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多彩;青春,因奋斗而动人心弦。回首1919年那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是千万青年救亡图存、振兴民族的青春梦想聚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是千万青年不畏祸难、不畏艰险的青年奋斗掀起当代中国飞速发展进步的时代浪潮。站在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更应接过百年前五四精神的火炬,以青春奋斗圆青春梦想。

  青春奋斗,是青春梦想的靓丽底色。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拼搏的人生精彩纷呈。青春梦想,是青春奋斗的目标航向。知之深则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梦想。100年前,x大学等三千余名青年学生怀揣救亡图存的青春梦想,在民族存续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振臂高呼,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广大青年用源源不断的生力书写了一幅“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时代画卷。细数那些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倾听那些砥砺奋进的负重足音,重拾那些奋发图强的青春梦想,猛然发现,五四精神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五四青年为民族复兴的青春梦想已经烙印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身上。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要树立远x想、热爱伟大祖国,高举五四运动的精神火炬,做民族复兴道路上的追梦人,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wWw.CsMaYi.cN 转载请注明

电影觉醒年代观后感多篇【五】

  我认为,立国之根本在于立人,立人之根本在于思学,思学的起点正是文化。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坚实的力量,它树人思想、立人秉性、使人明智,在任何年代,始终独具无形化有形的伟力。

  《觉醒年代》里,旧中国形势紧迫,民不聊生,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下生活疾苦,家国百废待兴。人人岌岌可危,顾好自己已属不易,可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文化先锋带着巨大的勇气,在x大学这块阵地上,运用《新青年》、《每周评论》,以手中的笔,口中的言,开启浩浩荡荡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努力把迫切改革的思潮,无惧无畏的传播着,这样的善念和举动,已不是个人良知可概之,那是他们环抱着理想的苍翠大树,扎进土地,希望家国稳健;那是他们手捧着希望的美好荧光,勇往直前,希望百姓安乐。

  他们站立在新文化大潮的浪尖上,毫不动摇信念。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就是文明人,文明人就要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负责,有责任带领人民进行抗争,这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担当。”

  为了新文化运动走向大众,启蒙大众思想,他们对年轻学子们进行抽丝剥茧的教育,向劳工苦力们开办循循善诱的学堂,让大众正视旧中国的国情现状,从启发中思考,从提问中实践,从实践中变通。新文化好似奔涌的滚滚热浪,萌生的思想、理论和主义,经受着大浪淘沙的考验。文化人的武器是文章和演讲,他们用知识革命去抗争去呐喊,字字句句都强力撞击着腐朽软弱的旧中国,警醒着麻木冷漠的人们。以文化之威力震荡出全民爱国的红色激情,在混沌愚昧软弱的旧年代里唤醒民智、开悟精神,让人们在求知、求好、求变、求兴中,惊觉国之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

  文化是集合体。于国,是民族的气节。于民,是个人的勇担。

  其一,文化为思想打了一束光,也为好学埋下一粒种子,让人始终朝着美好去。学文化从识字开始,读书识字才能分辨善恶,明辨是非才能探究思考,追寻真理才能创造美好。所以文化总是层层递进,传递恒久的力量。其二,文化把思考建立在学习基础上,使认知更新在辩证上,让人不断壮大自身。宣传普及文化可启蒙大众思想,提高大众素质,只有敢于对美好向往,才懂时代选择的必要,坚定美好信念。所以文化总是带来觉醒,传递昂扬的力量。其三,文化让求知成为对美好的不断追求,在探寻的路途上,学习文化延伸出的触角会扩展求知欲,文化知识会在内心砌起丰富的美好,这些美好筑牢着内心的善良。所以文化总是带来生活里的新发现,传递上和善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是在旧中国,有文化先锋用赤诚涤荡国耻、寻求道路、振兴国邦,集结文化志士凝聚荧光划亮天空,在觉醒年代开天辟地。而今,在这个崛起的时代,中华优秀文化无穷无尽的滋养着、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过去、当下与未来,文化的力量总会引导我们,奔着进步去,向着美好去!

电影觉醒年代观后感多篇【六】

  看《觉醒年代》过程中,思绪万千,直到今天才完整的看完第一遍,心中更是万分澎湃,有很多想法,但不知从何说起,就随意的说说,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最开始这部剧是徐老师推荐,说和学生做模拟题写作文时,很多高频词汇出自这部剧;再后来看到好多地方高考题真的与这部剧有关。于是,带着兴趣,开始看,利用一周多闲暇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

  民国是历史上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政权更迭,军阀混战,祖国满目疮痍,人民水深火热,堪比春秋战国,所以,除了书籍,这段时期的影视剧几乎不看,因为要么片面要么虚假。

  但是,这部剧,真的在努力还原历史,努力做到“不虚美、不隐恶”,接近原汁原味。

  这部剧的优点太多太多,三言两语道不尽,先只说一个角度,也是带给我感触最深的角度,就是剧中还原了人物的精神及人格魅力。

  首先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读过历史书、文学书的都知道,这三个名字在历史上、在书本上都是响当当的的存在,但因为年代久远,文字晦涩,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古板、枯涩的存在,可以读他们的文章、也知道他们的生平,但是没有真正刻骨的认识。直到这部剧,似乎书中的人物都活了,他们就站在你面前,你仰望着、倾听着、感受着。

  他们三人皆是社会名流,北大教授,哪怕不随波逐流,只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教教学、写写文、编编书,那一生也是锦衣玉食、平安长乐的。但是没有!他们把自己的幸福抛之脑后,穷尽一生,为大多数的幸福而奋斗、而努力,站在历史的前沿,解放人民的思想,与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文化相抗衡!

  泪流满面的一个镜头:

  陈独秀受到x警察厅缉捕,在李大钊协助下出逃x,经过x,看到人民生活困苦、饿殍遍野,陈独秀悲痛的大哭。前面,革命失败,他被迫出逃日本,没有哭;因为带头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被逮捕入狱,他没有哭,然后此时,却痛心疾首,不能自已。这是怎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陈李二人对着满目疮痍的山河、对着悲惨的同胞宣誓,相约南北建党,由解放思想去寻求解放政权。

  以前读书、教学,“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常常念到,直到现在才深切的感受到这每三个字的沉甸甸的历史重量。

  再说这段时期的保守派,辜鸿铭、刘师培、黄侃。这三个人的名字不熟悉,是边看边搜的资料去了解的。他们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陈、李、蔡,所以刚开始看剧的时候很讨厌他们,但是一查资料,才知道这三个人物也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大儒,于是努力的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他们的言行,便理解了很多,他们只是与新文化人观念不同而已,但一样的爱国、一样的有人格魅力。在北大受辱、国家受辱之时,他们又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表明自己立场,与陈、李形成统一战线,不屑于宵小之人的诱惑,真正的诠释了“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可以有不同见解、可以争吵,但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妥协,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文人的风骨,文人的纯粹。

  最后是蔡元培,作为北大第一任校长,也是历史书上响亮的名字。在这部剧中,真正见识到了作为一个文化人、一个读书人的温厚纯良,协调革新派和保守派的中庸之道,还有礼贤下士的君子风范,更有国家荣辱、大是大非面前的刚正不阿。

  这是一部主旋律的正剧,但不是教条的、刻板的正剧;在风起云涌的时期,有血淋淋的故事,也有温情的场景。比如陈氏父子感情线,由别扭到理解到敬佩;比如李大钊和妻子赵纫兰相濡以沫的绝美爱情;还有鲁迅人狠话不多的幽默场面……

  所以,这是一部好剧,值得对历史感兴趣、不感兴趣的人看。距离1915—1921过去已百年,但伟人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依然传唱不绝,“信仰,责任,担当,温厚,纯良,君子和而不同”……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但是他们的名字会永远刻在史册,也应该镌刻在人们心里,闪着耀眼的光,不应被遗忘。

电影觉醒年代观后感多篇【七】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诉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出生在和平年代,无法体会剧中所展示的那个年代的感觉,但能感觉到那段历史时期真的是乱,保皇党,革命党,军阀势力,犬牙交错,轮流上演,三年两复辟,拿着马尾当辫子,剪了又续上,续上再剪,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

  剧中辜鸿铭是一个保皇党,他在剧中的有句台词我印象很深,他说:“我的辫子在脑上,看得见,有人的辫子在心中,看不见。”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精通九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在那个年代,竟然能有如此渊博的学识,着实让人震惊。看来,无论外部环境怎么样,修身,提高自身能力,都是有一定可能的。

  另外一个感想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趋势,逆着趋势的势力在大势面前都会被碾压的粉碎,虽然经历了两次复辟,但终归还是走向了民主,这是大势所趋。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和历史趋势出发,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胡适因为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得到了陈独秀的关注和赏识,邀请他做了《新青年》杂志的同人编辑,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过程中,两个人的思想观念也都是比较统一的,到了剧末,却分道扬镳,只能徒呼奈何。人各有志,如果在前行的路上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应当双手欢迎,携手同行,当某一日志趣不在同步,我们能做的不是强迫别人跟自己有一样的想法,而是相拥而别,愉快的向对方道一声:“珍重,有你陪我走的这一段路,很快乐,谢谢你。”

电影觉醒年代观后感多篇【八】

  《觉醒年代》是官方为纪念中共建党100周年而推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为时间线,形象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共建党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

  百年前的觉醒年代,革命先驱尚在凄风苦雨中为抨击旧文化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强力倡导“科学与民主”,为传播新思想而奔走呼号;转眼间岁月轮替,我们在获得科学与民主以及全面社会进步的基础上进入了“新觉醒年代”,站在一代一代思想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应将客观、辩证地再认识传统文化、历史作为己任,在热血沸腾的历史中审视自己,收获历经坎坷却又一往无前的担当和勇气;在多元丰富的思想争鸣中回溯传统,收获海纳百川的心态和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志存高远,勇立鸿鹄浩志。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有了信念,人生才有航向。习近平主席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中国青年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始终树立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最高目标,确保党的事业灯烛辉煌,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当代青年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极力创造,补国之不足,拓未来之渠道,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必须知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处于新阶段,我们必须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知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而我们要面对的是变幻莫测、艰难险阻甚至诡谲神秘。但只要我们肯打破常规,破开枷锁,稳中求进的同时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就一定可以在这个多彩的时代谋好新局,开好新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影觉醒年代观后感多篇
由:蚂蚁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duwu/fanwen/2690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
付费后即可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客服微信号 p00852-1 长按微信号可复制 便于您搜索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