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范文网 首页

2021有关缅怀袁隆平爷爷心得体会范文5篇

时间:2021-06-20 09:38:40 来源:蚂蚁范文网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是对他一生的概括;为万世开丰足是他一生的信念。凭着一份热爱,他不顾条件艰苦,攻坚克难。凭着一份信念,他耕耘稻田直至生命终点。他的脚下是泥泞,心中是光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有关缅怀袁隆平爷爷心得体会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

2021有关缅怀袁隆平爷爷心得体会范文5篇【一】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2021有关缅怀袁隆平爷爷心得体会范文5篇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生活。海德格尔说过:“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90后”袁隆平曾经称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高兴,喜好自在,专长松懈。袁老就是这样热爱着生活,一不小心还成了“梗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的田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花费心血去适应、去提高、去改变。在工作之外,也要顾及生活、照看好家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以苦为乐”,开心过好每一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最后再次祝袁老生日快乐,早日实现自己的生日愿望,而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以另一种方式去守护袁老深爱的伟大祖国!

2021有关缅怀袁隆平爷爷心得体会范文5篇【二】

  这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同学一起去阶梯教室观看《袁隆平》这部电视,看完这部电视,大家都深有感触。

  片子主要讲了袁隆平在早稻常规品种实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一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而无杂的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的课堂上来。之后,他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那时算起,袁隆平和助手整整花了6年时间,却仍没有达到他想要看到的成果,但他毫不气馁,吸取了这6年以来的教训,终于达到了他想要的成果。

  看了这部片子,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我做了很多作业,碰到了一道稍微有那么一丁点儿难的题目,我就去请教爸爸,不多考虑什么,但等爸爸做出来题目之后,我才发现这道题是多么的简单。以后我一定会多思考再请教。

  袁隆平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上,我会学习他,做一名和他一样的人。

2021有关缅怀袁隆平爷爷心得体会范文5篇【三】

  “大国粮仓”,靠得住吗?粮食够不够,打开粮仓让老百姓看一看就清楚。应对大战大考,中国粮食库存充足,手中有粮,老百姓心中不慌,这“大国粮仓”里装着的正是满满的大国底气与自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中国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条件和能力应对一切风险挑战,解决好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粮食安全度高基于为民造福的好政策措施。

  中国粮食安全度高,一组数据一目了然。4月10日,商务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三大主粮粮食自给率高,储备、库存充裕。据统计,2010年至2018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连续九年保持在400公斤/人以上,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除此以外,我国粮食进口只占国内消费量的2%左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粮食实现自给,粮食产量也不断创新高,应对全球疫情,中国老百姓的“米袋子”充足有保障。粮食政策好,老百姓种粮积极性才高,我国粮食安全度之所以高,离不开粮食生产领域的好政策支持,聚焦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落地,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把中国人的饭碗儿紧紧端在了自己手中。

  粮食储备充足源于持之以恒的拓荒人精神。

  此前,对于疫情有可能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直在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忙碌着,他说,他将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事业中引领粮食产业的进步,继续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这就是稻田里的拓荒者精神。他一生研究杂交水稻致力于为农民增产粮食、为人民吃饱饭,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持之以恒,最终实现了把杂交水稻的种子播撒到神州大地上的愿望,这个拓荒老人,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以及世界粮食供给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带领着神州大地上千千万万农民积极种粮,用杂交水稻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的现实给出了“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的坚定答案,正是有了许许多多这样鞠躬尽瘁把爱国付诸于行动的中华儿女,国家粮仓才得以丰盈。

  粮食供应稳定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绷紧安全弦。

  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尽管现阶段中国暂无粮食安全风险,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应对挑战,要保证粮食供应持续稳定,还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绷紧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一个大国,要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疏忽懈怠。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器,立足自身方能安天下、稳民心。重视农业、夯实农业是第

  一要事,要继续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长期有效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产业转型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疫情当前,需扎实有序、稳步推进粮食企业复工复产,根据实际需求逐步调整粮食生产结构。要通过引导大众合理消费,防止出现粮食价格大起大落,让粮食市场规范有序、公开透明。要通过不断优化粮食储备品种,创新粮食执法监管,确保“大国粮仓”储备质量好、不愁用。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大国粮仓”才能持续靠得住!

2021有关缅怀袁隆平爷爷心得体会范文5篇【四】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看到老百姓因粮食不足而深为饥饿所困时,他便悄悄埋下了消灭饥荒的梦想种子。袁隆平院士曾言:“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便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也拉开了袁隆平追逐“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序幕。

  十年田垄勇突破

  袁隆平院士的追梦路坎坷而持久。1973年,他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且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艰难的探索时期,国际形势紧张、国内科研条件远远落后于西方、_冲击、百姓们生活困苦,但尽管形势如此严峻,袁隆平却坚守住了自己战斗的阵地,一步一步的推动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事业迈向世界。

  梦想之路无止境

  如今,袁隆平院士虽已成为年过九旬的老者,可他真正诠释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这句话,他仍然坚持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探寻着更多可能。2019年6月3日,x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挂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亲笔签名的“告示”,他给团队定下了“三大新目标”:超高产冲刺、耐盐碱水稻及第三代杂交水稻。而事实也证明袁老的辛苦研究并没有白费,就在今年七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亩产1500公斤目标达成!袁老终身奋斗的事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

  淡泊名利守初心

  袁隆平院士的杰出贡献让我们肃然起敬,国家也给予了至高荣誉但他的生活依旧朴实无华。他曾言道“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x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他也给出最真挚的建议与指点。他慷慨解囊支持教育事业,却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他喜欢呼吸田野的气息,喜欢与稻田亲近。他,平实而伟大!

2021有关缅怀袁隆平爷爷心得体会范文5篇【五】

  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关乎国家命运和人民利益。让中国人民仓禀充实、餐桌丰富的袁隆平居功至伟。因从小目睹过太多因缺少粮食引发的灾难,袁隆平从小便立志“要为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正是因为身怀忧国忧民的深情厚谊和为国为民的强烈责任感,袁隆平在人生规划和事业发展方向中不顾家庭反对毅然选择农学专业,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将出彩的小我融入到服从国家、人民需要的“大我”中,直到生命结束前的最后一刻,依然心系杂交水稻事业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小目标”不过是风趣之语,并非唾手可得,需要的是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沉淀与积累,需要的是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如果想的只是想着“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小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行百里者半九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x想”的指引。袁老曾经说过,他曾两次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标,如今又向着两个新的小目标继续前进。“x想”指引着“小目标”,让x想看起来没那么遥不可及。近期“十四五”规划即是我们的一个小目标,我们还有“两个奋斗十五年”的x想,最终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因为有“伟大梦想”的指引,我们才一步步实现着一个个曾经看似困难的“小目标”。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灵犀一指”的创新。袁隆平谈及自己和团队的小目标得以实现,“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倘若只是按部就班,那么“小目标”就会成为无法完成的目标。有了“灵犀一指”的创新,沿着创新之路前进,我们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长。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讲“摸着石头过河”,正是对创新的大胆尝试。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倘若只是下死功夫,固守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到头来很可能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过得去“时间”这一条湍急的河流,让国家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能够解决越来越多从前从未遇到的难题。

  希望袁老的“小目标”早日实现,也希望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树立自己的“小目标”,并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21有关缅怀袁隆平爷爷心得体会范文5篇
由:蚂蚁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duwu/fanwen/2401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