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离婚上诉状

时间:2016-10-26 12:10:4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离婚上诉状范文

离婚上诉状

上诉人(原审被告):xx,男,1979年7月20日生,汉,某县某镇某村人,某县某煤矿职工,住某村,电话:XXXXXXXXXXX。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xx,女,1982年4月10日生,汉,某县某乡某村人,某县某煤矿职工,住某煤矿,电话:XXXXXXXXXXX。

上诉人因离婚一案,不服某县人民法院(200X)x民初字第某号的民事判决,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1、撤销某县人民法院(200X)X民初字第X号民事判决;

2、请求重新审核和判决上诉人家庭的财产及债务的归属;

3、请求重新分配被上诉人应承担的对子女的教育费和抚养费用。

上诉理由:

被上诉人起诉上诉人离婚一案业经某县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该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依法应予撤销,事实及理由如下:

一、原判认定事实不清。理由有三:

1、根据一审判决,被上诉人只返还上诉人彩礼钱1000

元和首饰款6000元。事实上上诉人在和被上诉人结婚前还给了被上诉人旅游费1000元、照相费1000元、手机费1000元、棉花费200元。其中,上诉人所给被上诉人的旅游费、照相费、手机费被上诉人并没有实际消费,作为她的私人财产保留。按照本地方订婚习惯,上诉人还支付给了被上诉人的父母和亲属见面礼钱1500元、订婚礼2000多元的单方财产。按照物归原主的基本原则,也应一并返还给上诉人。

2、根据一审判决,被上诉人的陪嫁物除现金10000元外,其余物品可与被上诉人应分割的共同财产一并折抵为被上诉人应出的部分子女抚养费。这里所谓的被上诉人的陪嫁物仅有电视柜一个、写字台一个、双人被一块、驼毛被两块;共同财产也仅为29英寸彩色电视机一台。有谁能相信一对在煤矿上班的双职工夫妻,又开药店、又开饭店,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会没有一点存款或积蓄呢?仅夫妻的工资收入一项完全可以过上比较宽裕的家庭生活。但是,由于被上诉人一直掌管家庭财物,且不到二年时间给上诉人抛下约80000多元的欠帐,这可能吗?所以,上诉人认为法院并没有审核清楚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家庭共同财产,认定事实不清。

3、值得特别提出的遗漏问题是:一审法院没有审核和过问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共同的债务问题。2004年4月,在上诉人和被上诉人接管上诉人父母的药店时,药店的库存药品总价值约60000元左右,2005年3月,当上诉人父母收回药店

时,药店的库存药品总价值仅为6000元左右,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亏损高达50000多元,钱去了那里?为开饭店,被上诉人以家庭没有钱为由,迫上诉人借款投资20000余元,购买饭店食品又外欠10000余元,上诉人认为:药店和饭店的大部分收入由被上诉人独占。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上诉人认为:被上诉人在独自管理家庭共同财产时,采取隐藏、转移手段,严重侵占了上诉人的大量合法财产。被上诉人想通过离婚独吞可观的家庭共同财产,这才是她主动提出离婚的实质所在。一审法院对此事实没有认定。

二、原判适用法律不当。理由有二:

1、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

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由于被上诉人在准备离婚前,曾有虐待子女的行为,因此,上诉人主动要求承担抚养子女的主要责任,但被上诉人也有依法承担抚养子女的义务。根据本地区的消费实际和教育抚养费用不断增长的社会发展趋势,一审法院仅判决被上诉人一次性承担3000元的子女抚养费太少,这不符合抚养的实际和法律精神,上诉人根本不能接受。

2、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上诉人认为:一审法院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判决同被上诉人强迫离婚是不符合《婚姻法》精神的。因为上诉人既没有赌博、吸毒、同居和重婚行为,也没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夫妻分居也未达二年,根据什么判决离婚呢?相反,上诉人在答辩状上明确表态“不同意和原告离婚”,原因是夫妻感情并没有破裂。上诉人在被起诉初,提出要孩子,不仅怕被上诉人虐待子女,更重要的是想感动被上诉人看在孩子的牵挂上放弃离婚。尽管上诉人为维持婚姻

采取了系列让步和牺牲,一审法院最终判决夫妻离婚。因此,上诉人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存在适应法律不当的过错。综上所述,原判适用法律不当,认定事实不清,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一审判决,重新开庭审理。

此致

x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xx

2007年x月x日

附:1、本上诉状副本___份。

篇二:XX离婚上诉状

民事上诉状

上诉人:陈XX,女,1981年X月X日生,汉族,户籍地XX市X号,

现住X。

被上诉人:朱XX,男,1977年X月X日生,汉族,户籍地X,现住X。

上诉人因陈X诉朱X离婚纠纷一案,不服X市X法院于X年X月X日民一(民)初字第X号判决,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1、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民一(民)初字第X号民事判决。

2、改判准予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离婚并支持上诉人一审其他的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上诉人诉被上诉人离婚一案已经X市X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该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依法应予撤销,事实及理由如下:

一、 原判认定事实不清,理由如下:

1、原判“原、被告系自主婚姻,婚姻基础尚好,婚后亦建立了一定的夫妻感情”认定事实不清。2003年X月,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经人介绍认识恋爱,2004年X月X日登记结婚,可见,双方认识时间较短就草率结婚,彼此缺乏了解,婚后经常为琐事争吵,没有感情基础。

2、原判“双方虽存有矛盾,但夫妻感情尚未破裂”认定事实不清。诉人与被上诉人婚后,被上诉人在外喝酒、赌博,常夜不归宿,对被上诉人毫不关心,双方常为琐事争吵,从200X年至今,双方长期分居。201X年1月,上诉人向法院诉请离婚后撤诉,被上诉人仍我行我素,直至201X年10月27日开庭,被上诉人口头不同意离婚,但是早生活中却出言不逊,经常以离婚相威胁,事实是被上诉人与其家庭分割拆迁安置房屋而不愿意离婚,而不是双方还存在着夫妻感情。

二、原判适用法律不当,理由如下:

1、原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原告要求与被告离婚的诉请,经审查不符合该规定的要求,依法不予支持”适用法律不当。201X年1月,上诉人向法院诉请离婚,撤诉后双方依旧矛盾重重,加之由于上诉人先提出了离婚,双方更加频繁的吵骂,上诉人由于无法忍受这种痛苦的婚姻,无奈2011年7月上诉人再次向法院起诉离婚,虽然人民法院也进行了积极调解,但是夫妻已确无和好可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2、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理由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三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调解无效,应准与离婚:(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合分居满两年的。”被上诉人婚后经常在外喝酒、打牌、赌博,经常夜不归宿,对于这些

恶习,上诉人早已无法容忍。且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于200X年至今一直分居,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夫妻关系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双方已不能共同生活。

三、一审法院主审法官并未认真审查案件事实,而是以匆匆草草、敷衍了事的态度处理本案,态度极其不负责任,纯粹拿当事人的婚姻大事当儿戏,可以说从主观上就以不判决离婚的态度处理本案,从其审理中对子女问题、财产问题、工资收入问题不做调查处理的态度来说,就证明了当事人的推断。

综上所述,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支持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依法撤销一审判决,重新开庭审理,判决准予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离婚。

此致

XX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

年 月 日

篇三:离婚上诉状

民事上诉状

上诉人(原审被告):张某某。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王某某。

上诉人因离婚纠纷一案,不服某某人民法院(2015)某某民初字第某某号民事判决书,现依法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请求二审法院撤销某某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改判不准张某某与王某某离婚。

事实与理由:

原判决认定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婚后感情一般,双方因家庭琐事经常吵闹,与事实不符。

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共同从外地来到平顶山新华区做生意,上诉人为了家庭生活更好,收废品,开超市,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作为男人,难免在外应酬多点,但被上诉人对此不予理解,以常年在外打牌,对家人不管不问为由起诉离婚。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结婚二十几年了,儿子今年26岁,女儿今年14岁,虽有争吵,但绝不是经常,双方存在感情基础,且儿女双全,有和好的可能,如判决离婚,双方很难再组成新的家庭,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恳请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 此致

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

二○一五年十二月九日


离婚上诉状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13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