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社会治理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6-09-03 11:19:1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电大2015年夏《社区治理》考试试题答案

电大2015年夏《社区治理》考试试题答案

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2. 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

3.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 (2分)

4. 学者( )在《新的治理:没有政府的管理》一文中,对学界的不同说法进行了梳理,提出有关“治

9. 学者( )于1995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专著,并撰写了题为“21世纪的治理”、“面

10. “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

11. ( )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

12. 1998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界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

15. 1989年,( )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

篇二: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

《社区治理》综合练习题

第一章 社区概述

3.答: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一、名词解释 4.答:社区问题的类型有:(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2)社会1.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排斥和孤立问题;(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4)社区环境问题;(5)社会基本道德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规范的丢失问题;(6)社会解组问题。 2.地理社区:基于空间属性而形成的社区。 五、论述题 3.身份利益社区: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的社区,即功能社区、1.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联盟性社区或是精神牲社区等。 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4.个人网络社区:指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 二、单选题 1.德国社会学家( A )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A.腾尼斯 B.迪尔凯姆 C.韦伯 D.帕森斯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 B)。 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 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 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 3.腾尼斯把传统社会的社区形态界定为一种自然发生的基于( A)的靠情感和习俗来维持人际纽带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A.血缘和亲缘关系B.理性和算计的选择 C.兴趣和爱好 D.法律和规则 4.在马克斯·韦伯看来,( D)被当作现代转变的核心。 A.城市化B.民主化 C.科学化D.理性化 5.认为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定义过程和定义标准才是构成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关键行为,至于行为和社会现象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这是何种社会问题归因理论? C A.社会病态论 B.社会解组论 C.标签理论D.行为偏差论 三、多选题 1.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一群人 B.地域或地点 C.社会互动D.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理认同 2.美国学者法林根据社区的性质提出的社区类型包括( ABC )。 A.地理社区B.身份利益社区 C.个人网络社区 D.行政社区 3.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 ABCD)。 A.有机体系统 B.人格系统 C.社会系统D.文化系统 四、简答题 1.美国学者法林提出的地理社区、身份利益社区和个人网络社区三者有什么区别? 2.简述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者关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各自特点。 3.就一般意义来言,现代化对传统社区的冲击和转变有哪些内容? 4.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身份团结起来,集体努力来争取群体的利益和维护集体身份;个人网络社区是基于个人的兴趣、愿望和志向等主观意识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2.答:传统社会的人格系统的行动趋向、社会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文化系统的价值模式分别对应的情感是投入性的、权利义务是扩散的、利益目标是集体性的、价值标准是先赋性的和特殊性的。而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则在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方面转变为情感的中立性、权利义务的专一性、利益目标的个人性、价值标准的自致性和普遍性。

五、论述题 1.答:当代城市社区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

弱化;(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强大;(5)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 当代农衬社区的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5)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 2.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1)现代化起步比较晚;(2)现

代化最初动因和最初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认为的自觉努力;(4)现代化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

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任务紧迫,对现代化抱有

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外生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社区造成冲击和变动包括:(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

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

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

秩序的畸形化。(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

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施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

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

第二章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2.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

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3.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扶持引导、社会积极援助下社区居民团

结协作积极参与,利用社区内的员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称为社区服务。二、单选题

1.1989年,( C)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A.联合国开发署 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C.世界银行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学者( A )于1995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

专著,并撰写了题为《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A.詹姆斯·N·罗西瑙B.罗纳德·J·格罗索普 C.保罗·韦普纳 D.奥利弗·E·威廉姆森

3.全球化首先是指( B)。 A.政治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 C.军事全球化 D.社会和文化全球化 4.社区服务最本质的特点是( B )。 A.群众性B.福利性 C.服务性 D.互助性 5.莱斯特·萨拉蒙对(B )的发生原因作了最精辟的论述,他把这些原因归结为四个“危机”和两次“革命”。 A.工业革命 B.全球性结社革命 C.新管理主义思潮 D.绿色环保运动

三、多选题 1.“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在于:( ABCD )

A.行为主体不同 B.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 C.管理的范围不同D.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2.全球治理委员会指出,治理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特征包括:村基层的社会团体

4.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是( B )。

A.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C.平行关系 ( ABCD)

A.治理不时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

过程。

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协调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D.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3.法国学者玛丽-克劳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要素有:( ABCD)。

A.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别是这一切都通

过司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

B.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亦即进行有效的

行政管理

C.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亦即实行职责和责任

D.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亦即具有政治透明

四、简答题

1.治理与统治的区别点有哪些?

2.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在对目前流行的各种治理概念作了一番梳理后提出,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有哪五种主要的论点?

3.简述中国城市基层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性。 五、论述题

论述新管理主义思潮及其对政府改革的影响 四、简答题 1.答:(1)主体不尽相同;(2)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3)管理的范围不同;(4)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2.答:(1)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2)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之点。(3)治理理论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4)治理之行为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自治的网络。(5)治理理论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 3.答: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治、社会体制变革导致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使得传统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面临日益眼中的危机。主要表现在:(1)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2)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3)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4)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五、论述题

提示:见书P58-60,主要回答新管理主义的起源、主要观点及其对政府改革的七点影响。

第三章 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和历史演变

1.社会行动策略:假定社区中现存的受迫害的和弱势的人群需要组织起来要求大社区增加他们的资源和平等对待他们。

2.街居体制: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产生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法律还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

3.乡村管理体制:是在乡镇成为国家最基层政权组织同时,其下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成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定关系界定为指导与协助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二、单选题

1.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B )。

A.城市最基层的政府机关B.城

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 D.城

市社区的社会团体

2.1958年之前,我国农村基层实行的管理体制是(B )。

A.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管理体制 B.乡

(行政村)管理体制

C.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管理体制D.乡

政村治管理体制

3.1998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界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为( B )。

A.农村基层的政权组织 B.农

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农村基层的经济组织 D.农D.相互独立 三、多选题

1.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主要包括(ABC)。

A.办理基层政府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B.指导

居民委员会建设

C.领导辖区经济 D.反映

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2.美国社区工作学者杰克·罗斯曼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区治理策略划分成( ABD)几种模式。

A.地区发展策略 B.社会行动策略 C.社会计划策略 D.自我帮助策略

四、简答题

1.答:三者的区别在于人们之间联系的方式或属性不同。地理社区以空间地域为纽带得以形成,是最古老的社区;身份利益社区主要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身份团结起来,集体努力来争取群体的利益和维护集体身份;个人网络社区是基于个人的兴趣、愿望和志向

五、论述题

论述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历史的沿革过程。 四、简答题 1.答:⑴地区发展策略其实不是一个用来概括社区干于策略的适合的概念,它只是客观反映了这种策略的原初发生地是在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的传统社区里,那里为了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这种共识取向的社区治理模式。地区发展目标分类:地区发展策略的目标追求不是具体的任务目标,而是抽象的过程目标。 ⑵社会计划策略是指针对社区中的具体问题。社会计划目标分类:社会计划策略的目标侧重于任务目标,所谓任务目标是指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解决社区中存在的具体的问题。

2.答: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有四点:⑴社区经济活动受社区需求的调节,同时囿于传统技术的低下,社区经济活动一般是环境资源依附性的。⑵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是由社区中的有身份的人士来主持的,他们形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⑶社区的社会组织是通过家族努力来形成和维系的。⑷社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族伦理的规范和宗法势力的左右。

3.答: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组织群众,建立积极分子网络,发动群众运动,开展社区互助服务和生产自救等方式,实现城市社区的基层治理。

五、论述题

提示:见书P100-105,按照三个阶段的划分分别展开论述,主要回答三个历史阶段的时间起讫,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体制特点。

第四章 社区治理中的组织结构关系

四、简答题 1.答:⑴地区发展策略其实不是一个用来概括社区干于策略的适合的概念,它只是客观反映了这种策略的原初发生地是在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的传统社区里,那里为了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这种共识取向的社区治理模式。地区发展目标分类:地区发展策略的目标追求不是具体的任务目标,而是抽象的过程目标。 ⑵社会计划策略是指针对社区中的具体问题。社会计划目标分类:社会计划策略的目标侧重于任务目标,所谓任务目标是指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解决社区中存在的具体的问题。

2.答: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有四点:⑴社区经济活动受社区需求的调节,同时囿于传统技术的低下,社区经济活动一般是环境资源依附性的。⑵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是由社区中的有身份的人士来主持的,他们形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⑶社区的社会组织是通过家族努力来形成和维系的。⑷社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族伦理的规范和宗法势力的左右。

3.答: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组织群众,建立积极分子网络,发动群众运动,开展社区互助服务和生产自救等方式,实现城市社区的基层治理。

五、论述题

提示:见书P100-105,按照三个阶段的划分分别展开论述,主要

回答三个历史阶段的时间起讫,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体制特点。 第三,价格是市场信息的突出反映,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能 够通过价格变化来获取清楚而有效的信息,并对此加以充分有效运

二、单项选择题 用,及时作出决策,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政府机构具有扩张的本性已被( B )所证明。 第四,市场机制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自由开放作为主要特征,

A..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论述 B.帕金因而有利于打破封闭、保守和狭隘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森定律 和思想观念,建立起新的平等、自由、开放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生产

C.“马太效应”理论 D.凯恩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斯的“消费驱动”理论 正是由于这些优越性,市场机制成为最富有活力的社会经济运

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 2.党的领导在社区工作中主要体现为(B ) 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单纯的市场机制存在着一

A.组织领导 B.政治领导 C.行政领导些它无法弥补的缺陷。人们把市场机制的缺陷叫做“市场失灵”。

D.工作领导 具体地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

第一,市场的垄断。 3.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不包括(D ) 第二,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A.决策失误 B.政府机构的自我扩张 C.政府行为的低第三,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

效率 D.市场的垄断 第四,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第五,无法满足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4.下列哪个属于第三部门?D 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将

A.企业 B.政府机关C.司法机关D.公益组织 市场缺陷与不足作为确立政府经济社会职能的基本前提。 三、多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 ) A.市场的垄断 B.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C.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 D.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2.三分法社会结构由( BCD )构成。 A.非政府组织B.政府C.市场D.社会

3.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的观点,非营利组织

的基本特征,除了正规性和民间性外,还包括(ABCD )

A.非营利性 B.自治性 C.志愿性D.公益性

4.社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体现在(ABCD )

A.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

党地位的需要

B.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在社区工作中发挥正确政治思想导

向作用的需要

C.搞好社区党建是新时期落实党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的

必然选择

D.搞好社区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四、简答题

1.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什么?

2.经济组织在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是什么?

3.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4.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途径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评价市场机制。

2.怎样理解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四、简答题

1.答: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1)界定社区;(2)

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3)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4)提

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5)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

2.答: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有:(1)参

与社区党组织建设;(2)参与社区治理活动;(3)提供一定的财力

和物力支持;(4)提供人力、智力资源。

3.答: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1)拓展、提供各

种社区服务;(2)协助政府提供公公和公益服务;(3)协助居民表

达和维护自身权益;(4)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4.答: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主要途径:(1)通过建立

协调议事机构,调动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2)通过强

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3)通

过社区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4)

采取各种方式,动员各种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五、论述题

1.答:作为一种由市场自动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

的突出优点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能够自动地导向社会范围内

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给每个经济主体以经济选择的自由。但是其局

限作用和缺陷也不能忽视。因此,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来把握。

具体地说,市场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第一,市场机制的动力是个人利益,通过追逐自由的利益竞争,

有利于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个人的决策是自由、分散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

者能够对供求变化作出直接的、灵活的、有效的反应,从而能够使

得供求关系实现平衡。

2.答:社区党建即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的

基层党委或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社区范围内各机关、企

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建设。它

是社区党组织各项工作和全部活动的总和,是基层党委、工委工作

的延伸和拓展,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实现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

区治理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意义(适当展开论述):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第五章 社区治理中的社区自治和公民参与 一、名词解释 1、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2、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实施机构。 3、村民自治是指全体农村居民为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实现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4、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经验、技术,在不为任何物二、单项选择题 1.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 B )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2、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 B )选举产生。 A. 村民代表会议B. 村民直接 C. 村民户代表会议 D. 村民小组代表会议3.在村民委员会自治核心内容的“四个民主”中,(A )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 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4.社区真正的本质是( A) A. 社区精神 B. 社区生活 C. 社区文化 D.社区经济 三、多项选择题 1.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通过( ABC )选择产生。 A. 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直接 B. 每居民户派代表C. 居民小组推选代表 D. 全体居民 2.我国城乡社区民主自治的基本方式是( ABCD ) A. 民主选举B. 民主决策C. 民主管理 D. 民主监督 3.村民委员会由(ACD )组成。

A. 主任 B. 组长 C. 副主任进改善党和政府的治理。中国城乡基层自治制度是在党和政府的主

D. 委员 导下建立的,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党和政府治理方式的改变。

4.(ABC )都明确了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的性质及其基本职能。 2、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在宏观上国家的发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在客观上决定了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在此指导

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下国家的法律法规构建,国家的法律法规则直接影响到志愿服务活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动的存亡与开展;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则涉及志愿服务项

国民法通则 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

四、简答题 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 1、简述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的现状。 (1)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政策法规 2、简述居民委员会的职能。 目前在宏观上我国还没有对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和志愿者管3、简述村民委员会的职能。 理提出一个系统综合的政策,也没有详细的,统一的法律规定,但4、简述志愿服务的特征。 在个具体部门的文件和法规中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对于志愿者服五、论述题 务组织及其或活动的开展都提出了一些要求,对作为志愿者组织载1、试论述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 体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制定了完整的法规,即《民2、试论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 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四、简答题 另外,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志愿活动实行一些税收优惠政

1、答: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策,对青年志愿者组织活动,共青团中央联合一些部委颁发了一系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其次,列文件初步建立起管理制度,对其他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国家政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 2、答: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有: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第二,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社区公共事物;第三,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本社区的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开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第五,监督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反映社情民意;第六,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3、答: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担负的职能包括: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第二,管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第三,协助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展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调解民间纠纷;第五,维护社会治安;第六,向人民政府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及建议。 4、答:与其他服务相比,志愿服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志愿性;第二,无偿性;第三,公益性;第四,组织性。 五、论述题 1、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条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82年《宪法》第一次确认了居民和村农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从80年代开始,在农村开始实行政社分开,建立起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农村社区的村民自治开始发育。进入90年代后,城市开展的社区服务逐步转向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城市社区的社区居民自治开始产生发展。此后,在社区自治中,中国社会的基层民主开始得到全面推进。在基层社区给人民群众以广泛的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基层社区居民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宪法赋予我国人民的神圣权利。 (1)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 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绝大多数地方的选举工作基本做到了以省为单位统一部署,统一选举程序,统一届期,统一选举统计报表。 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作为村民群众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及其相关的机构和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村级民主选举制度日趋规范化,村级民主水平日益提高,村级民主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竟争性不断增强。但是,相比较而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法规尚且缺乏,滞后于实践的需要。 (2)城市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 目前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开展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已经存在。居民委员会建设开始走上规范化遭路。基于《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的人大还制定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为基层居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和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奠定了初步的法律基础。 其次,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可以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而且多数地方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目前,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 再次,居民参与意识正在增强。社区自治原则的确立,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原则基础上构造出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和机制正在促进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在城市,社区自治应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之路,逐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3)城乡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及意义 中国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尽管时间不长,但已展示其不可忽视的成就。首先,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法律的框架内享有自主管理社会的自治权,城乡居民通过社区自治组织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其次,促进了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民社会的形成。促进了以民主和法治为基本理念的公民社会的形成。再次是推策给予一定的道义支持。

(2)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 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主要涉及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方面,相对而言,这些事项更多的是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的事务,而各志愿者服务组织中都有一定的章程,这些章程对志愿

者服务活动的微观方面基本上都有所涉及。(以下适当展开论述) 第一,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 第二,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 第三,志愿者的保护; 第四,志愿者的评估和激励。

第六章 社区治理中的社区服务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福利资助和福利政策的扶持、援助下,在社会资源技术的积极支持、帮助下,依靠社会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2.社区照顾是指提供适当水准的干预和支持,以使人们能够实现最大的独立和控制他们的生活,为实现此目的,必须发展在各种设置中的广泛的服务。 3.社会关系网络是指社区中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和支持的互动关系网络,一般是指一种非正式组织下的自然的交往关系。

一、 单项选择题 1、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发生转折的标志是(B )。 A、1987年武汉工作会议 B、1993年14部位颁发的加快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意见。 C、1995年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城市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

D、1999年民政部开展全国27个社区建设试验城区试点。 2、根据1993年14部委文件,城市社区服务应该坚持的性质宗旨是(A )。 A.福利性为目的,经营性为手段 B.福利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并重 C.市场为导向、营利为核心

D. 需求为导向、福利为核心 3、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对象主要是指(A )。 A.民政部门负责的“三无”对象 B. 农村“五保对象” C. 企业负责的职工福利对象 D. 城市社区居民

4、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人际关系主要靠( A)维系的。 A. 自然的情感、血缘或亲属关系 B. 法规规则 C. 契约约束

D. 礼节仪式 三、多项选择题目 1、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包括(ABCD )。 A. 福利性服务 B. 居民生活服务 C. 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

D. 街道居委会和驻区单位之间的共建服务等 2、英国社区服务照顾的照顾管理模式强调三个核心过程分别是( ABC)。 A. 评估 B. 服务包裹的设计 C. 执行和监视

D. 信息处理

3.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的层次包括( )。 A. 社区对服务对象的照顾 B. 对照顾者的支持

C. 政府对社区机构的政策支持 D. 福利机构在社区中提供的服务 四、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80年代开展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特点。 2、简述1993年14部委发布的有关社区服务文件的主要内容。 利社会化时,过分强调了社会部门、社会关系和市场力量的作用,淡化政府的责任,出项了一场泛市场化的趋势。

2. 答:正式机构是指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政府部门,民间志愿者和私有机构等。而非正式组织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自然交往基础上的靠感情、血缘或亲属等关系维持的人际关系网络。

正式机构组织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是相互补充的分工合作关系。正式机构的专业性比较强,对案主的问题评估和服务设计有针对3、简述照顾管理模式下的基本工作程序。 五、论述题

1、试比较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照顾的异同

2、论述社区服务当中正式机构和非正式机构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系。

1、答:20世纪80年代社区服务基本特点:

第一,社区服务定性为城市社会福利的基层网络,是为了解决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紧张、国家社会福利供应紧缺问题,通过动员街道力量,大力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服务的供应,满足福利服务需求。 第二,社区服务是以社区中的孤老残弱、精神病人,烈军属等民政福利对象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接纳社区中非民政福利对象,向一般的社区居民家庭中的福利服务需求者提供有偿服务。

第三,社区服务主要以小型分散的福利设施为主,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第四,社区服务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五,社区服务以社区居民参与组织和提供服务,同时动员社区志愿人员参加色社区服务,缺乏专业指导和专业服务。 第六,社区服务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街道和居委会经济体的提留来筹集,同时实行有偿服务收费和接受社会募捐等多渠道解决,资金缺口答,渠道单一,影响了服务水准和专业化程度。 2、答:

第一,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第二,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

第三,社区服务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三者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社区服务业。

第四,统筹规划社区服务,大力扶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把社区服务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社区服务中心给予财政补贴恶化政策优惠等。

第五,多渠道筹集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资金。 第六,建立充满生机的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赋予社区服务单位经营、用工、分配自主权。

3、答:照顾管理模式的基本工作程序包括7个步骤:

第一步是出版信息告诉潜在用户哪些照顾机构可以提供援助和服务;

第二步是决定评估的水平,以避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第三步是评估需求 第四步是照顾计划 第五步是执行照顾计划

第六步是监视计划是如何被传染的

第七步是评审以决定哪个计划需要定期评估。

五、论述题 1.答: 相同点:

两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基础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社会福利化的初期都表现为依托社区资源和组织,向社会福利对象提供社区福利和服务。都强调国家福利责任的社会外移,建立一种国家、社会、个人和私有企业相结合的多元福利结构,都尝试着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建立一种承包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两者的社区支持基础是共同的。社区照顾中,都强调把社会福利对象留在社区中接受照顾,而照顾提供者都强调要依靠社区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福利对象的亲属、邻里、朋友等自然关系网络的动员,也包括构建志愿服务网络提供给服务对象。 两者的服务对象具有共同性 不同点:

两者属性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属性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英国机构服务的社区化发展,它不是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是一种商业化的服务,不作为社区照顾的内容。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初始阶段很明显是社会福利服务,但是随桌经济改革深化,社区服务范围扩大到向一般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包括向下岗工人提供再就业服务等。 两者服务对象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围绕着社会福利对象,以及相关的福利照顾者,不包括一般的社区居民。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则由最开始的社会福利扩大到一般社区居民,最后又包括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缺乏稳定性。 两者运行机制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虽然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但是相关的政府、社会志愿组织和私有机构、社会关系网络等之间的责任、义务比较明确。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强调社会福性,服务手段比较先进而且有社会福利政策的资金保证、比较适合提供长期、复杂和深度的服务。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比较灵活、及时、方便和人情化,比较适合提供感情支持、伦理性支持,信息性意见和短期轻度服务等。

第七章 社区治理中的公共事业管理

一、名词解释

1、 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

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它包括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会矫正、维持秩序和事故预防。

2、 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指对社区内居住物业的管理。是指业主通

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3、 社区文化是特定社会区域中成员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

式的总和。它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的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 二、单选题

1、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居民委员会六项任务中,第四项工作任务是(A )。

A.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B.开展民间调节工作 C. 进行法制教育D.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2、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对社区内(B )的管理. A.商用物业 B.居住物业 C.工业物业 D 其他用途物业 三、多项选择题

1、社区治安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ABCD)

A. 民间调解 B. 法制教育 C. 流动人口 D. 社会

矫正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除了基层性之外,还包括( ABCD )。

A.综合性 B.持续性 C..协调性 D.可及性 3、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的特征是( ABC )。

A.社会化服务B.经营性服务 C.专业化服务 D.福利性

服务

4、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除了社区文化娱乐外,还包括( ABCD )。

A. 社区体育B.社区教育

C.社区科学普及D.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 四、简单题

1、谈谈当前城市社区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2、谈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思路。 3、简述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

谈谈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思路 四.简答题

1.答:社区治安存在的问题:

第一、城乡结合部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居民的生存财产没有保障,居民安全感普遍比较低迷。

第二、某些社区社会不安定因素突出,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下岗失业、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等问题引发的上访、诉讼,争执等事端频发。

第三,某些社区管理松弛,人员混杂。

第四,某些社区危房众多,道路拥堵,杂物乱堆,事故隐患严重,居民尤其是老人、儿童的生活安全没有保障。

第五,某些社区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居民生存环境恶劣。

第六,某些社区邻里关系紧张,

第七,某些社区社会安全组织体系不健全,保卫人员配备不达标,应急措施不到位等 2、答:

第一,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相结合;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等界限,鼓励多方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健全服务网络。进入竞争机制。 第二,实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经费、基础设备等方面提供帮助。共公卫生服务项目纳入财政预算。

第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服务人员必须有执业资格,推进上

篇三:社会管理》试题与答案-目前最全版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试题答案集锦

一、判断题部分

1:社会管理的民主性,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

2: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2年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奠定基础的阶段。(×)

3: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关键要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尤其是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因为这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 ) 4: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应急体系建设,促使我们从思想上提高警惕,在行动上采取一些可控性的措施,把不利于和谐稳定的因素遏制在苗头出露之时,从而规避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

5: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

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同于公共福利、财政拨款或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

7:在经济建设中,社会组织的参与是政治民主化的基本要求,是反映群众诉求、扩大群众有序参与的基本组织形式。(×)

8:社会组织通过与外国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等方式,开发引进和利用国外的知识、技术和资本等资源,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9:社区建设和管理是宏观的社会建设。宏观的社区建设是微观的和谐社会构建的出发点。(×)

10: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健康运行和秩序良好的社会管理体制,创建“和谐社区”是一条有效途径。(√)

11:公众理所当然是社会管理的最重要的主体,特别是在社会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公众要发挥社会管理的主导作用。(×)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以代议的方式将自己的政策意愿通过这些代表来表达,从而直接参与到立法和政策的制定过程之中。(×)

13:归正人员,回归社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并不能享有公民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14:属地化管理,是指以户籍簿所在地为基础,对流动人口所进行的管理。(×)

15: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切实落实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 16:要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地方主要领导的责任。(×)

17: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条例规定了七种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情形。(√)

18:美国五级国家威胁预警系统中,动员紧急救护队,并布置工作人员评估紧急需要,威胁程度属于黄色。(×)

19:网络社会的“偶发性”、“盲目性”使得爆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几率大大增加。(√) 20:我国目前网络商务应用继续回落,娱乐应用热度保持平稳增长。(×)

21: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人民内部矛盾归根到底是物质利益的矛盾。(√)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3: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没有紧迫感,也不要长期努力。(×)

2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传统的自上而下地单向推行政令的规制型政

府管理模式的惯性仍在起作用,没有形成政府与社会的双向回应型管理方式。(√) 25:民间主体的责任主要是公共性和志愿性的。他们的作用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保障供给、实现交换、创造财富、增进福利。(×)

26: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

27:我国公民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才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28:随着政府管理体制从全能政府向“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转变,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将更多的公共事务交给社会组织承担。(√)

29:探索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服务体系就基本原则而言,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0:社会建设、社区建设,正是为了在一个市场经济的陌生人世界里,构筑人际关系和谐的、互助合作的新的社会共同体。这个社会共同体,在宏观上叫做和谐社区,在微观上叫做和谐社会。(×)

31:公众参与的核心内涵,是公众参与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活动中去,或者说是“公民有目的地参与政府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

32:要着力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支持对10岁以下残疾儿童免费实施抢救性康复。(×)

33:一般(Ⅳ级)危机事件,表示其影响局限在社区和基层范围之内,可被县级政府所控制。(√)

34:从我国目前的突发事件实践来看,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计成本”倾向。(√)

3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同,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 36: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社会成员都具有相同的利益和利益诉求。(×) 37:十一届三中全会把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提出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大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 38: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9:超前预警,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先决条件。(√)

40:要按照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1:以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为主体的社会自治组织和自我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42:一般认为,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社会捐赠、政府资助和服务收费。前两项在非营利组织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

43:非营利组织主要强调组织的非营利性,就是指完全不营利,往往也不从事经营性活动。(×)

44:“社区”概念是个经济学概念(×)

45: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必须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46:特别重大(Ⅰ级)危机事件,表示其规模大、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超出省级范围,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和协助方可控制,其应急处置工作由发生地省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必要时(超出地方处理能力范围或者影响全国的)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47:经济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一定会带来社会和谐与稳定。(×)

4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观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

49:社会建设的原则是和平与发展。(×)

50: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许多非工作事务迅速外移,单位的社会管理功能明显增强。(×)

51: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第三部门,相对于第一部门政府组织来说,是非政府组织;相对于第二部门市场组织来说,是非营利组织。(√)

52:社会管理可以单独依靠政府来完成。(×)

53:政府的行政决策特别是公共决策就是以公众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为唯一目标。(√) 54:要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必须整合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检验检测资源,严格实验室资质管理,初步建立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55:卡口防控是根据交通发展情况和犯罪规律特点,以城市出入口、交通要道和案件多发地段为重点,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分类设置治安卡口或查报站,形成严密的堵控网络。(√)

56:网络可能由一个虚拟的空间,演变成现实的政治空间。(√)

57: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5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旗帜。(√)

59:政府采购以竞争、公开原则为一般性原则。(√)

60:相对于政府来说,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具有灵活性、专业性、多样性、互益性等诸多优点。(√)

61:解决思想和认识问题,是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关键环节。(×)

62:民生“五有”表明我们党只注重经济建设。(×)

63:社区服务,是一个社区为满足其成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福利服务活动。(√)

64: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表明社会管理的重心从“工作场所”向“居住场所”的转移。(√)

65:信息对称指的是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双向互动式信息流通,包括“上向沟通”和“下向沟通”。 “上向沟通”就是信息收集系统,“下向沟通”就是信息传送系统。(√)

66:我国将逐步形成以东部沿海城市带为重点,以内陆城市群为中轴,以西部中心城市为集聚点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

67:作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主要对象的特殊人群,有残疾人群体、归正人员群体等。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高低。(√)

68: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对当地企业(中央、省属企业除外)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 69:危机管理的预警期主要任务是防范事件的发生,尽可能控制事态发展。(√)

70:中国互联网协会为治理垃圾邮件做出了不懈努力,使中国的垃圾邮件占全球垃圾邮件的比例从2002年的23%下降到2009年的4.1%。(√)

71:用群众的力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72: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列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专题,这一论述和报告中对社会建设的全面部署,标志着党的社会建设理论正式形成。(√)

73:在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规范方面,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74: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75:我国目前所称的社区,在城市一般指乡、镇、或自然村;在农村,则指街道、居委会。(×)

76:信息反馈回应制度就是完善信息传送系统的一项重要制度。政府对收集上来的公众

意见作出反馈和回应,对不采纳的意见说明理由。(×)

77:经济危机促进人口重新分布。未来流动人口继续向沿海、沿江、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的长期趋势将会改变。(×)

78:要尊重虚拟社会管理的特性。多引导少禁止、多对话少命令、多解释少指责,不断提高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尽量化解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

79: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80: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搞政治运动。(×) 81: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是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在社会管理中,只要保障他们作为人的一般权益即可。(×)

82:政府层级职能的划分,遵循“属地”原则,即政府职能范围主要限于本行政区域内。(√)

8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弱化”,与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下国家政府职能的“弱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无力”的表现;后者一种是有意“不为”的表现。(×)

84:在政府社会职能转移中,政府和社会各自的边界和职责进一步明晰,过去公共服务型的 “有限政府”,必将向无所不能、包揽一切的 “无限政府”转变。(×)

85:在政府社会职能转移中,政府和社会各自的边界和职责进一步明晰,过去公共服务型的 “有限政府”,必将向无所不能、包揽一切的 “无限政府”转变表明社会管理的重心从“工作场所”向“居住场所”的转移。(√)

86:过去,我们的社会治理只有单一的主体,就是政府。(√)

87:对于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要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予以强制性淘汰。(√)

88:2008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交往产生重大影响 。(×)

89: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心地位在网络社会中被削弱、消解,这一情形又反作用于现实社会,其结果是使价值相对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盛行,现实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与中心地位被削弱。(√)

90: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法宝。(√)

91: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为社会构筑“防火墙”和“安全网”的必然要求。(√)

92:要将农村社区建设经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93:公民监督的目的在于约束公共权力运行过程,监控公共权力运行效益,防止和纠正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与紊乱(√)

94:对于残疾人群体,应加快推进两个体系的建设。这两个体系指的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95: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严重)、Ⅲ(较重)、Ⅳ(一般)。(√)

96:目前,我们在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上传统办法比较少,新的办法比较多;管理的办法比较少,服务的办法比较多。(×)

97:我国公民无论居住在哪个地区,都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力。(√)

98:造成社区居委会行政化的原因,可以从政府、社区组织自身以及居民的参与几个方面去找。但是社区组织自身干预过多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99: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为国家谋利益。

(×)

100:值得注意的是,户籍制度改革要让农民得到实惠,但是现在很多地方改革不是着眼于解决问题,而是谋取农民手中的土地。很多地方户籍改革的动机是想拿农民的土地,而不是促进社会人员的自由流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101:美国五级国家威胁预警系统中,加强对重要地方的监视活动,开展对威胁的评估工作,威胁程度属于黄色。(√)

102:群体事件一旦发生,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第一时间反应,及时向社会发布准确信息,平息网络传播事态的发展。(√)

103:“孙志刚事件”是一起促进社会变革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10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5: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必须约束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生态保护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支持过度消耗资源和损害环境的产业和企业发展。(×)

106:教育事业发展一直是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要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07: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组织“概念。(×)

108:政府对收集上来的公众意见作出反馈和回应,对不采纳的意见可以不说明理由。(×)

109: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在回归其人口登记功能的基础上,对所有公民都应当一视同仁,实行公民基本权利的均等化和普适化。(√)

110: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必须把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11:危机管理的爆发期主要任务是及时控制危机事件并防止其蔓延。(√)

112: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理论。(√)

11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

114: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是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基础。(×)

115:中国特色社区的一个总的趋势是: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的社区居民自治的共同体(×)

116:实施科教强警战略,要加强公安现代化、科技化的建设,把更多的科技手段运用到治安防控工作中去,不断扩大技防覆盖面,努力形成规模效应。(×)

117:从广义看,从政府公共管理的每一个层级和领域内全面地把突发事件与日常事务管理融为一体,把危机管理看成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即社会风险管理。(√)

11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有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抉择。(√)

119: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目标。(×)

120:政府的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

121:三无人员,指的是无家可归、无亲可投 、无业可就的人员。(√)

122:煤矿、非煤矿要安装监测监控系统等相应的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车辆,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于2年之内完成。(√)

123:危机管理的缓解期主要任务是保持应急措施的有效并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124: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交往产生重大影响 。(√)


社会治理试题及答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44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