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家庭道德教育概述

时间:2019-10-12 13:32:57 来源:免费论文网

家庭道德教育概述 本文关键词:道德教育,概述,家庭

家庭道德教育概述 本文简介:本篇论文快速导航:题目:家庭道德观念强化研究第一章:家庭开展道德教育问题探析绪论第二章:家庭道德教育概述第三章:中外家庭道德教育思想评析第四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第五章:新形势下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第六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改进对策参考文献:家庭教育中道德素养提升研究参考文献  

家庭道德教育概述 本文内容: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 :家庭道德观念强化研究
第一章:家庭开展道德教育问题探析绪论
第二章:家庭道德教育概述
第三章:中外家庭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第四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五章:新形势下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家庭教育中道德素养提升研究参考文献
  2 家庭道德教育概述
  
  2.1 家庭道德教育含义
  
  2.1.1 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种社会伦理实体,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家庭关系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等构成,受到家庭成员之间思想、文化和道德等因素的影响,经过世世代代的人积累形成的文化氛围和环境。马克思家庭理论揭示了家庭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伴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中华民族历来是多子多福的大家庭,我国政府在二十世纪***十年代意识到了人口众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实施了计划生育国策,我国的家庭结构类型从联合类型、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现代家庭出现了典型的"四二一"结构,家庭规模缩小、结构单一、核心化是当代中国家庭的显着特点。
  
  家庭教育是发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自觉的、有目的的教育行为,是社会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概括的为家庭教育下定义: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这个环境下,家里的长者对晚辈进行的人生中各方面的教育。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历史,悠久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文献。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对于家庭教育的界定,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
  
  孙三俊讲到:"家庭教育就是家长(主要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即指家长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需要和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影响,使子女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的一种活动。"
  
  赵忠心指出:"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的长者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这种家庭教育是双向的,这一点与传统的家庭教育不同。"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内涵在逐渐发掘和拓展,其内涵从开始所指的父母对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单向度的教育,拓展到包括家庭所有成员之间的多向度的相互影响与教育;从开始直接的"显性"教育,拓展到环境熏陶等影响间接"隐形"教育。随着对家庭教育研究的深入,其内涵被逐渐揭示出来。
  
  2.1.2 家庭道德教育
  
  家庭道德教育是被家庭教育分化出来的概念,家庭这个生活环境中实施的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社区道德教育相对应,家庭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场域。由于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功能的弱化,较古代而言,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也不断得到了更新,一些学者给了多个定义。
  
  "家庭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种概念,具有家庭教育的一般特征,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两者也有区别,主要在于它们各自的环境不同,从教育社会学层面上看,家庭道德教育是指家庭生活诸因素影响子女品德发展的过程。"①"家庭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家庭为基本形式,通过家庭成员之间,按照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互相施加道德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人们道德品质的目的。家庭道德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有着不同目的和要求的道德教育。"②笔者认为,家庭道德教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就是在家庭的环境下把年轻一代人作为主要的教育对象,将顺应时代的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富有正义感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等观念内化为受教育者,其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组成。
  
  2.2 家庭道德教育的特点
  
  家庭是一个自身具有独特特质的社会基本单位,它有不同于其他道德教育机构的特点和优势,具体说来家庭道德教育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2.1 家庭道德教育的传递性
  
  家长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影响着孩子成长过程中道德修养的形成,虽然在家庭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不断着吸收着时代性的文化精神,但是其核心的基本的道德水平没有变。恩格斯指出,"有一些对这三者来说都是共通的东西","这三种道德论代表同一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正因为这样,就必然具有许多共同之处。
  
  不仅如此,对同样或差不多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说,道德论必然是或多或少地互相一致的。"①可见,长久以来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家庭道德教育之间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联系,这种必然的联系我们称之为家风。家风是家庭道德教育最具有传承性代表的家庭传统,它是历代家庭相继演变形成,子女在家庭的环境中,父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把好的文化观价值观传给子女,世代相传,体现着家庭道德教育的传递性。
  
  2.2.2 家庭道德教育的示范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此做过深刻地阐述:"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与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附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重要的意义".②在社会情境中,人们往往是通过直接地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中长辈作为晚辈的道德榜样作用是天然形成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家庭,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切身体会,从我们出生起,无论父母水平高低,通过我们自身的能力学习,将家庭道德风气、道德行为、生活方式、政治思想等,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我们晚辈的心灵和思想道德意识中,家长在家庭德育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职责。
  
  2.2.3 家庭道德教育的情感性
  
  家庭道德教育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朝夕相处,有浓厚的亲情掺杂在一起,长辈和晚辈相互了解,可以对子女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家庭关系主要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组成,由于这种特殊关系形成的特殊情感,使子女对父母的教诲和影响更易于信任、理解和接受,正所谓"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子女对父母在经济上和感情上产生依赖,潜移默化的使得父母在子女的心中有了权威性,并且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浓厚的、质朴的,这必将又增加了长辈对晚辈的可信性,使得晚辈更加易于接受。建立在这种血缘上的天然的亲情关系更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坚固的信任关系,这种家庭道德教育的情感性是上天赋予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无法超越的。
  
  与学校教育的整体性、统一性与规范性,家庭道德教育可以在感情生活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是一个温馨惬意的场所,没有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没有单位里的勾心斗角,它是一个放松、展现自我的港湾,言行处于自然真实的状态。在朝夕相处中,父母会对子女的心理活动特点,个性特长和优缺点了解越来越细致,很容易把握子女的性格,俗称"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所以,家长在这个家庭环境中,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同时,更能根据孩子的本身特性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进行教育,可以及时的进行教育和沟通,与学校一对多的教育模式相比,可以充分体现家庭道德教育的优点,提高家庭道德教育的效能。
  
  2.2.4 家庭道德教育的长期性
  
  蔡元培先生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行,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是的,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无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个体出生后接受最早的道德教育,是我们贯穿于一生,连续的、全程的教育。尽管个体一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规范学校教育,和成长的社会环境教育,但那终归是阶段性的;他们在接受阶段性道德教育的同时,心理上从未间断与家庭打交道,从未间断与父母隔离。家庭道德教育从我们出生到死亡,是一个长期性并且稳定性的教育;家庭道德教育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对个体道德发展奠定基调,形成一种长期性定势。
  
  2.3 研究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2.3.1 家庭道德教育是个人成才的基础性教育
  
  家庭道德教育是人们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性教育,为促进个体道德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再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都经历了一个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生活技能、物质生产能力、学习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和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便将来进入社会有一定的与人、与社会打交道的知识与技能,这些观念的培养都来自于人生的第一个学习场地---家庭,他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家长所教授的或日常行为言传身教的道德素质、言行举止、家庭风气成为孩子学习、实践、模仿的第一本教材,并以此内化为自己的一套行为道德规范,由于家庭道德教育的奠基性、基础性教育的特点,成为一个人成才的必有背景。家庭既是一个人避风的港湾,又是孩子进入社会前的一个模拟社会场所,家庭道德教育具有保存和培养并不断扩充的个人道德本性的功能,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念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自觉得遵守社会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努力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以个人良好的道德素质进入社会,将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像一个进入社会有利个人成才的通行证,使个人的价值最大化。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造就个人成才,古人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孩子从小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孟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就是为了孟子在幼小学习时步入社会之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这就造就了孟子的伟大成就,这与孟母家庭道德教育的悉心教导有很大关系。家庭道德教育是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机制,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做事是家庭道德教育的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当家庭道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所要求的一致时,个体道德的社会化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去前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我们要想处理好社会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学会处理好家庭成员内部的关系,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夫妻关系等等,要做到邻里团结、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要有集体主义精神,家庭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是有机的合成体,是协调一致的体系,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伦理的具体化。
  
  2.3.2 家庭道德教育是家庭幸福的必然性教育
  
  家庭道德教育以家庭和谐稳定为目的,是维系和协调家庭成员关系的一种无形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个人道德形成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种关系是必然的是与生俱来的,父母有疼爱和教育好子女的义务和责任,这种责任和义务执行的是维护家庭和谐,保证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在学校,老师可以调换班级进行任教,学生可以根据所需学的科目,进行选择老师,但是我们在家里孩子和家长是不能选择的。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也是孩子接触最多的年长者,那么在家庭道德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父母,他们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维护家庭幸福的必然性教育,父母在践行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中有义务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到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好榜样力量从而维护家庭幸福,促进家庭和谐稳定。
  
  2.3.3 家庭道德教育是社会和谐的保障性教育
  
  四书五经中《大学》曾讲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修身、家齐才能平天下",这里所说的"家齐"是指每个家庭需要有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和氛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家风;"修身"是指一个人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家教。家庭里每一个成员的道德水平如何,不仅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发展,还关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道德教育是社会和谐的保障性教育。家庭道德教育是家庭和睦与幸福的精神支柱,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和调整。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想,我国的家庭道德教育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与迎合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家庭道德新内容孕育而生。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时期,使传统文化同外来文化及本土文化相互交流、碰撞,一些腐朽的思想沉渣四起,乘虚而入,像蛀虫一样侵蚀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偏离正轨,孝道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下滑,我们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将变成一场废墟。邓小平说:"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①经济搞成功了,风气坏下去了是不可取的,我们应注重社会道德的建设,将家庭作为基本单元,家庭道德教育做好了,整个社会风气就好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了社会保障。
  
  目前许多家庭偏离了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观,片面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奉行"缺"德的"唯学习成绩论",使得教育急需从家庭寻找出口,家庭道德教育为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是社会和谐的保障性教育。每个家庭的道德教育好坏与整个社会的的道德风尚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形象,可见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家庭道德教育概述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2695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