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低碳消费模式概述

时间:2019-09-16 10:53:30 来源:免费论文网

低碳消费模式概述 本文关键词:概述,模式,消费,低碳

低碳消费模式概述 本文简介: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问题分析  【第一章】辽宁地区低碳消费模式建设研究绪论  【第二章】低碳消费模式概述  【第三章】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构建  【第四章】辽宁省确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对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辽宁省低碳消费体系创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2章低碳消费模

低碳消费模式概述 本文内容: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问题分析
  【第一章】辽宁地区低碳消费模式建设研究绪论
  【第二章】低碳消费模式概述
  【第三章】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构建
  【第四章】辽宁省确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对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辽宁省低碳消费体系创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低碳消费模式概述

  实施低碳消费模式既要符合客观规律,又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即低碳消费模式是符合生态发展规律和经济学原理来实施确立的,这样可以使产业链终端部分的碳排放量达到尽可能的最小化,能源和资源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可以使经济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化,使产业链下游的碳排量趋于最小化,从而规制产业链上游的生产模式低碳化。本章通过对低碳消费模式概念的辨析,探讨实施低碳消费模式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

  2.1 低碳消费模式概念界定。

  2.1.1 低碳消费模式内涵。

  低碳消费是一种节约型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是在生产和生活消费的领域中,进行购买和消费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能耗和污染。

  这是一种耗能少、污染轻、碳排放小为特征的消费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推崇绿色消费方式,是一种在满足所有消费的过程中的一切经济需求、社会需求和生态需要以满足消费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总需求、社会总需求、生态总需要与人的总需求相结合统一的新型社会活动,是一种依托科学、崇尚健康、文明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高碳消费方式是一种粗放的,相对于低碳消费它是一种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高浪费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2.1.2 低碳消费模式特征。

  它是以"低碳"为导向的共生型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人类生存所处的环境危机也就是生态环境系统出现了危机,低碳消费模式着力解决生态系统下的环境危机,低碳消费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某特定向导型共生式消费模式,它使自然这个完全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相结合,使各部分间相互和谐、相互凝聚、共同发展,实现了人类永续发展,满足人类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也调和了精神、物质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使社会总产品生产和消费两大部类更加趋于合理化;使人类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他的生活生产消费模式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结构特点。科学和环境还有资源已经成为了制约国际各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在一个环境相对友好、资源节约的社会中才会崇尚合理节俭,崇尚合理节俭,注重高效使用有限资源,是低碳消费最重要的结构标志。低碳消费必然与低碳生产相联系,而消费活动是社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一种活动。

  它是以自身健康和群体利益为出发点,主动对自然、社会和后代承担责任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资源枯竭消耗殆尽只是时间的问题。究竟谁应该担当起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任务,这不只是以自身健康为出发点,更多的是以社会总群体利益为起点,对自然、社会以及未来子孙后代承担起高格局的人类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一致的现代道德文明。低碳消费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生产与公众生活方式,将是一种更满足人类长足发展需求的生产消费方式。

  它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结构低碳化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健康的生产、生活消费目标是标志着后现代化社会工业文明的开始,而低碳消费模式能够更好的改善人类社会与自然长期关系的矛盾,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微观层面上看,低碳消费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低碳消费质量和数量的有机相结合,通过消费结构低碳化不断满足消费者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文化需求以及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这势必促进消费过程要全面实施低碳化,这也是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的根本要求。

  2.1.3 低碳消费模式实施原则。

  当前世界上的一半人口,都生活在堆积着生态危机泡沫的国度,对于这些国家,问题不在于泡沫是否会破裂,而是什么时候破裂?以及一旦破裂时,政府当如何应对。

  对于全世界而言,"泡沫"同时在若干个国家破裂时,会爆发无法想像的生态危机。

  我们是时候应当抛弃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片面经济思维了。

  低碳消费模式要求在生产、生活两个重要方面,以人口构成、资源分布、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社会与科技的社会总量系统中,生产与消费之间要符合"三低一高"的经济原则,生活消费模式要体现出生活高质性和社会性。

  低能耗原则。低碳消费模式要满足低能耗的基本要求,贯穿生产与生活两大部类,使低能耗产品限制高能耗产出的过程。低碳消费模式的低能耗原则就是要优先选择低能耗能源、可循环材质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原生材料。

  低污染原则。低碳消费模式要讲究生态效益,要充分考量生态的环境承载能力,注重不可再生性资源的稀缺性。低碳消费模式是要以低污染、无污染的产品进行消费,减少碳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是实施低污染原则的实质。

  低浪费原则。低碳消费是相对于高碳消费的以实用性为原则的消费模式,它不是以追求人类某种精神高标准要求的奢侈性消费,而是要提倡实用、适度性消费,限制或放弃非必要、非重要的消费。

  高效能原则。低碳消费模式要依托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效能的潜力。减少对初始原材料的使用,进而达到对资源、能源的无限循环使用。

  生活的高质性原则。低碳消费模式首先要保证人类的安全、健康,其次要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外,可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即使是低能耗的消费产品,如果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这也是毫无意义的。

  社会性原则。低碳消费模式遵守国家法律制度,要符合公共社会道德规范,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更是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根本途径。

  2.2 低碳消费模式的科学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出发点,在对现代社会生态危机溯源进行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是生态危机的罪恶之源,给出了未来生态文明发展要基于共产向度。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人和自然关系时,还强调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从资本主义本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层面分析,在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并不是大规模的,所以自然与人的环境危机还不能够完全释放出来,但是危机的萌芽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滋育下悄悄生产起来了。马克思恩格斯把矛盾指向了资本主义,指向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有他自己独道的见解之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天性就在于它是极度贪婪的,资本主义自身存在着无限积累和扩张的欲望冲动。然而,资本有自己的天性,那么资本也必有自己的运行逻辑,也就是为了满足它自身的原始积累,对目标利润的追逐成为了它存在的唯一目的。

  马克思说:"在各个资本家都是为了直接的利润而从事生产和交换的地方,他们首先考虑的只能是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2.2.2 资源经济学。

  经济的本质在资源经济学视角下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是由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将资源转化而来。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可分自然和社会两大类。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下的一切因素,其中包含地址矿藏、水、野生动植物和土壤等环境因素。自然资源具有历史稀缺性,在不同分布区域,资源的功能性、多样性和资源质量都是存在变化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能源矿物不具再生能力,不仅是自然资源还有一些社会资源包括人种、物种、科技等,也同样具有可变性。资源经济学从内容上,包括供求关系、价格和税收对供求关系,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与原材料的产业联系,这是资源经济学要研究的。那在消费过程中,消费是随着商品价格变化而变化;同样,有些刚性消费需要是不随商品价格变化而变化。那么对于生产者而言,商品销量越大、价格越高,生产该商品的内在趋动力越强;同样,对于这类产品生产所伴随的资源消耗也是巨大的。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物资需求与资源消耗间的内在联系问题,在当今不断更新物质为人类所需要进行更迭转化,但资源是不能够再生的,我们要调整自身的客观需求,在符合资源长续发展的状态下,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

  2.2.3 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有害的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

  从经济学角度看,环境污染就是一种典型的"恶态发展".当出现"恶态发展"时,就必须依靠政府强制干预予以解决。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将其外部"内部化".通过征税和财政补贴,使其外部效应内部化,最终达成私人最优与社会最优相一致。外部效应理论在生态保护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征税手段和补贴手段的具体应用分别体现在排污收费制度、退耕还林制度。

  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有产品两大部类。一般地,公共产品按其定义是指纯粹的公共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与私有产品相比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基本特征。所谓非竞争性,就是指不会因为消费人数的增加而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零;非排他性则指产品一旦提供,就不能排除社会中任何一个人免费享受它所带来的利益。

  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属于公共产品的,作为环境,由于本身的"非竞争性"特征往往导致过度使用的悲剧,由于在消费过程中的"非排他性"导致供给不足有侥幸心理。政府管制和政府买单便成为有效解决公共产品的机制之一,并非唯一的机制。环境问题的产生,就没有谁可以有最终豁免权。大气、海洋等全球公共环境资源之所以无法进入市场,根本原因就是没办法对其设立有效的所属权,面没有所属权就很难形成价格,无法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交换,也就没办法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如果通过制度约束破坏环境者并让其付出费用。那么,环境保护者就能获得到有效的奖励。这时,企业就不再拥有向自然界无限地排放废弃物的权利,排放废弃物是需要代价的,企业的行为也就得到了约束。只有当废弃物排放获得政府赋予的权利并通过市场交换体现价格时,废弃物排放才有可能计算成本。对企业的这种限制必须来自政府。

  2.2.4 循环经济学。

  循环经济,是一个能够将所有废物和副产品重新纳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系统。伴随生产所衍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或者以新的原料形式;或者以经过翻新可再利用的物品形式;或者以新形式来再创造物品。

  商品之所以用来被交换,是由于消费者偏向他们使用的相关产品或服务。对于生产者而言,则是因为商品在生产过程中能产生增值。因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商品的物质实体从来没有消失。只是从原先的自然物质变成了没有使用价值的废弃物。废弃物表面上只是提供了消极的服务,而不是提供人类所需要的积极服务。从整个经济物质平衡的系统角度来说,废弃物是环境污染及其控制过程中最不该生产的东西。经济系统中投入的是燃料、原材料等,经过生产加工制作制造,这些投入的自然资源一部分被生产成为商品,而另一部分变成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这是传统意义上去除原材料方式的的"减料生产".商品除了储存,最终被消费后,还是要进入废弃物中。

  因此,商品无论是被"生产"还是被"消费",实际只是提供了某些效用、功能或服务。

  其实体最终依然存在,或被重复使用,或被抛回自然环境中去。在现实经济中,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消费过程都存在着积累。如果单纯考虑积累,得出的推论:在足够长的时期内,制造的商品加上伴随产生出的废弃物,大致等于最初用作生产时所获取的物质。但是,废弃物物如果不被排出而是返回到生产过程,就有可能重新成为原材料,再次被使用生产。这样,在保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不断将排出物作为新的投入返回到生产过程中去,那么废弃物会随着生产过程中能量转换和物质首次利用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减少。

  "城市设计为人民,而不是为汽车,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如果我们能改变一次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将每一样东西都再利用和再利用,想象一下我们能节约多少材料和能源啊!"循环经济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生态方式体现,在物质生产制造中,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自然再生产是经济再生产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再生产的有机统一。作为自然人要参与到生态环境中自然再生产,而作为社会人必须参与经济再生产。我们必须要知道,经济再生产能够持续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不超过自然再生产的能力,并注意自然再生产的保护。超过了自然再生产的负荷能力,说无法保证经济再生产稳定、持续地运行下去。

  低碳消费模式建立在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世界观上的具体方法论,结合了二者的经济理论基础并继承发展了更为具体的经济消费效益模型,从而实现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研究。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低碳消费模式概述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260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