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培养路径研究 ——以A师范大学为例

时间:2019-08-19 14:24:08 来源:免费论文网

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培养路径研究 ——以A师范大学为例 本文关键词:为例,路径,师范大学,师范,培养

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培养路径研究 ——以A师范大学为例 本文简介:摘要:实施免费师范生在职读研是国家为了均衡发展教育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在对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培养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本专业攻读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新路径,以期为培养优秀学生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途径,为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更好地实现国家实施这一政策的初衷。  关键词:免

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培养路径研究 ——以A师范大学为例 本文内容:

  摘要:实施免费师范生在职读研是国家为了均衡发展教育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在对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培养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本专业攻读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新路径,以期为培养优秀学生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途径,为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更好地实现国家实施这一政策的初衷。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音乐专业;培养路径


  作者:张敏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指出:“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①至此,作为我国教育硕士发展的一个新的形式——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应运而生了。虽然同被称为教育硕士,但它与之前的教育硕士显然在目标定位、入学形式、教学要求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自2012年第一批免费师范生开始攻读教育硕士以来,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教育人才。作为长期从事音乐免费师范生教育的一名教师,笔者更为关注的是本专业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运行状况、问题及其态势,以及如何构建科学、有效且具有特色的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这一现实问题。基于这些考虑,笔者试图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以期为培养优秀学生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途径,为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培养现状


  无疑,教育质量是音乐学科发展与创新、生存与竞争的根本。随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音乐教育水平必然逐步提高,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更为这一学科发展拓展了新思路。从2012年第一批学生入校至今,这个专业发展的态势如何?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中的问题所在,借此不断提高免费师范生的职后培养质量。


  (一)人才培养目标有待精细化


  A师范大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制定了相应的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掌握扎实的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形成较强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专业化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管理人员,为他们将来成长为优秀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②


  自1903年我国建立最早的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南京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改名为两江师范学堂)以来,以教师教育的角度,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音乐专业师范生提出了成为“教育家”的发展定位,足以显示国家对于这一培养模式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显然,这个目标无论是从教育目的,还是教育目标,都只是建立在理论性、指导性的层面上,并未有具体实施方法。那么作为学校,首先要思考如何才能使学生实现“优秀音乐教师”这一高层次目标,并为学生今后成为“音乐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需要制定出有价值的、具体的,且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精细化培养目标,其实质在于对培养目标的分解细化及落实依据的明确。它不仅仅是教育理念与思想的直接反映,更直接决定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方向,影响着培养质量的规格。只有设置明晰、具体的精细化操作依据,管理者、导师、学生等各个层面才会明确具体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并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从而使三方形成有机链条,培养质量势必会相应提高。


  (二)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目前,A校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如下:


  pagenumber_ebook=152,pagenumber_book=151


  分析以上现有课程可以看出,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缺乏经典文献导读课程


  “经典文献”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和文章。笔者相信,无论何种学科,大学教育都是要培养具有广博视野、博雅精神的社会公民,而首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经典文献导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无疑,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应该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而经典文献恰好具备经过时间考验的永恒价值。


  (2)缺乏音乐教育专业理论课程


  这里不是指音乐专业的技术理论,而是指围绕音乐教育的史论课程。


  从图表我们可以看到,课程设置中唯一的一门音乐教育专业理论课《音乐教育文献选读》,学分也仅为2,占总学分的约6%,比例显然过低。为什么要强调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理论课呢?所谓“理”,指的是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论”,指的是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就是指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知识有系统的结论。③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所以,音乐教育理论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认识教育问题的深度,更有助于指导学生音乐教学实践。因此,提高音乐专业硕士生的音乐教育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三)导师制度有待完善


  研究生导师在学生整个教育硕士培养阶段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为了提高培养质量,教育部规定对于免费师范生采取部属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新机制,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共同研究和实施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而不是全日制硕士的单导师制度。第一导师由学生本科所在院系的高校专业老师担任,第二导师由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一线的教师担任。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第一导师的实际作用仅仅是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因为并未亲临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实践,所以不能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教学起到全面而有效的指导。设置第二导师的初衷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实际教学,导师来源于学校院系指定的一些中小学或幼儿园一线教师,但诸多现实因素导致她们无法做到指导学生教学实践。原因如下:其一,地理因素。第二导师与学生所在学校跨区域、跨省份的情况是普遍现象,试想西安某学校教师能针对新疆学生的教学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吗?能方便进入课堂,对她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她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当然,我们也许可以运用网络交流的方式,但是否还有其他更为科学、及时、有效的方法呢?其二,经费因素。由于经费偏少,因此外请导师的数量极少,远远不能满足第二导师的数量需求。其三,专业因素。第二导师与学生的执教体系不匹配。导师是初中音乐教师,也许要指导的学生却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或者导师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而要指导的学生是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加之在我国地域如此辽阔、经济差异如此显著的背景下,形成各地区音乐教学设施、教学理念等方面均有巨大差异的现状。因此,无论在教材、教法,还是在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等问题的认识上,第二导师都无法与学生同步。无奈之下,目前所谓第二导师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毋庸置疑,要提高音乐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实际教学水平,第二导师的遴选方法、管理及作用都是非常值得思考,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培养路径


  音乐专业无论是学生来源、教学模式,还是考核与评价方式,与其他学科相比,显然具有独特性。在认真贯彻国家既有政策的同时,以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目前的培养发展现状为基础,把握学科特点,针对前文所提出的种种问题,拓展思维的宽度与深度,提出具体、科学且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既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优秀学生的根本要求,亦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两方面着手讨论:


  (一)培养目标精细化


  人才培养目标是对所培养人才素质结构的一种理想,是教育宗旨、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的各个方面与基本环节有着根本性的引领与制约作用。它受到学科要求、职业特性、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共同制约,是培养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制定出具体而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精细化培养目标,才能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分解细化,明确落实依据。


  因此我们遵循前文所述的培养目标,依照管理者和导师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学生要明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精细化操作依据。从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育研究三个层面考虑,笔者建议最终目标可以归结为:1.了解我国及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的音乐教育历史;2.了解世界部分经典著作及文中与音乐相关的论述;3.尊重音乐,认识到音乐在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作用,树立“音乐为每一个孩子”的理念;4.具有音乐相关理论的学科素养(音乐史、和声)等;5.掌握音乐专业的某一专业技能(如声乐、钢琴或其他器乐等);6.具有一定的合唱技术指挥水平(总谱分析、呼吸、音准、共鸣、分句等),熟悉中外经典合唱曲目,能准确把握不同时期及不同民族合唱作品的风格特征,具有排练指挥的实践经历;7.具有即兴伴奏的能力,熟练掌握C、G、F、D等常用调性的运用;8.具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如教学案例、音乐课件制作),熟悉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音乐教学法;9.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研究能力(论文写作);10.基本掌握一门外语。依此目标,管理者、导师、学生三方明确各自方向,共同作为,有效提高教育水平。


  培养目标的精细化设置既是决策的标准和考核的依据,也是培养质量的基本规格与标准,具有维系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培养各个层面、构成系统的核心作用。它既有助于管理者、导师和学生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标准,提高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也有助于提升每个人严谨务实的态度。当然,精细化目标是开放性的,需要大家在音乐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创新。


  (二)优化培养路径


  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从2012年才刚刚开始,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个教育模式的实施为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尤其是边远基层地区音乐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深入分析、客观面对培养路径中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诸如前文所提出的学生缺乏竞争机制、学习动力不足的局面,导师制度不完善、课程体系有待优化的现状等。因此,要想提高教育质量,改进培养思路,优化培养路径是必由之路。


  1.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习动力


  众所周知,统招研究生入学考试由全国性的统一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面试组成,历年来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通过严格的考试进行的。通过考试,学校可以招收更为优秀的人才,而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势必会成为学生们后续努力学习的一个正向元素。但是,对于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生,根据国家政策,在服务期内均有免试在职攻读本科阶段所在学校教育硕士的机会。按照规定,攻读教育硕士的报考条件有:(1)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并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任教学校同意报考并保证学习时间;(2)工作年限在《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规定期间。也就是说,只需报名,交一些学费就可以有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了。这种缺乏相应选拔的入学方式致使很多学生不珍惜机会,对学习采取消极懈怠的态度,不仅降低了毕业生的整体质量,而且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


  因此,笔者建议教育部门制定相对严格的入学考试政策,在免费师范生中选拔一定比率、真正优秀的本科生进入硕士阶段的深造。这样一方面将提高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势必能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从而提高硕士的培养质量。笔者作为历届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的专业指导教师,感受更是颇为深刻。较之以前自费的学生,部分学生的努力程度、对自身的专业要求显然大为减弱。国家对免费师范生不仅免学费,而且发放生活费,更重要的是包分配。所以学生无论学习成绩好坏、专业水平高下、毕业人数多少,其户口所在地教育部门都要照单全收。免费师范生从本科进校到毕业直至免费攻读硕士,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一路被呵护有加。要促使学生改变缺乏竞争、自我满足、消极对待学习的态度,改变教育硕士招生方式,制定相应退出机制,也许是解决这个问题较佳的路径之一。


  2.拓展思维模式,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核心要素。对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具体分析之余,笔者深感作为培养硕士生的理论课程设置比例过低。注重实践课程的理念无需置疑,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在实施教学实践前的理论指导是什么?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首先,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入《经典文献导读》这门课程。“经典文献”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具有价值的著作和文章。比如,引导学生研读柏拉图的《理想国》《高尔吉亚篇》《蒂迈欧篇》、黑格尔的《美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等外国文献;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蔡仲德先生的《中国美学史》等中国文献。这些著作既有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中西方经典中关于艺术或哲学的深刻思想和永恒主题,又能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世界。音乐教育首先是对人的教育。这个教育理念的实施无疑将会拓展学生知识层次的宽度与深度。


  其次,设置音乐教育相关史论课程。我们国家素有学史、治史、用史的传统。唐太宗李世民在《旧唐书·魏徵传》一书中曾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的前辈早已明了“以史为鉴,读史明智”的重要作用。若想知晓今日的教育问题,必然不能忽视学习中国及西方音乐教育史论课程。以世界史、分国史、断代史为线索,运用历时性与共时性并举的认识思路,了解人类社会各阶段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和音乐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是提高学生理论素养的根本路径。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才能使学生客观面对目前音乐教育现状,不断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体系。因此,为学生开设《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理论》《当代音乐教育》是极其必要的。读研期间仅仅学习面对所有师范生的公共课——《教育学原理》,显然是不够充分的。笔者建议相关管理部门积极拓展音乐教育学科的理论课程设置,这样不仅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视野,突出本学科特色,更为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再者,设置《民族音乐》课程。这里的“民族音乐”,并不仅仅是狭义概念中的中国民族音乐,而是指广义概念中的世界民族音乐。在当前世界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应当倡导树立全球多元文化音乐发展的视野,理解和尊重、平等地认识和阐释各个民族的文化。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艺术作品只有在被表现、被理解和被解释时,它的意义才得以实现。“理解者和解释者的任务就是扩大自己的视域,使它与其他视域相交融,视域融合不仅是历时性的,而且是共时性的,在视域融合中,历史和现在、客体和主体、自我和他者构成了一个无限的统一整体。”④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人类需要在不断的视域融合中了解自身和世界。每个民族的音乐都蕴含着其所属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公众的信仰等元素,对于丰富学生音乐视野、了解多元文化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中国音乐文化,大力加强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认识与了解,另一方面要创设学生认识世界主要民族音乐的平台,搭建与世界交流的思想桥梁,使学生理解世界民族音乐的意义和价值成为可能,充分融合与吸收,为发展我国音乐教育拓宽思路。自古以来,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与创新中发展而成的。我国重视对外音乐交流、博采众长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朝,周穆王在“公元前964年左右带了盛大的乐队在阿富汗附近的山下举行了盛大的演奏会……回来的路上,在临近中国边境的地方,见到了一位叫偃师的外国艺人,被他的表演技术所倾倒,将他带回中国”⑤;盛唐时期音乐舞蹈的蓬勃发展更是源于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丰富的音乐元素。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以此为根基,同时更要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民族有益的音乐成果,推动不同音乐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更重要的是要使我们的学生将这一理念有效融合到音乐教学实践中,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为充分实践我国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打下坚实的根基。


  另外,建议整合《学科教学论》和《音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校园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及《校园舞蹈与校园剧编演》。这两组课程内部之间有许多重复性内容。还有,若有条件,如果我们能像日本和美国的音乐教育专业一样对学生开设以下课程——人文学科:哲学、伦理思想史、美学,社会学科:经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法学,自然科学:物理、生物等作为选修课,无疑会对提高学生素养,优化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运用信息网络,加强教学实践


  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拓展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他们的任教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学生要加强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并能尽快解决问题,做到“自我反思、自我学习”,逐步提高教学实践水平。那么,学校又能为学生提供哪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呢?


  (1)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在2015年岁末,由陕西师范大学、北京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5陕西信息化教学研讨会”上,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北京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永红说:“我们好多人在信息化教学各个环节中做了许多事情,但并没有真正将其全部应用到教学一线中去。”他认为,网络教学应该是正规教育的组成部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应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而不是简单地搬家。真正改变的是课程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不仅是学生和课件的互动,更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网络辅助教学促进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陕西师范大学吴耀武教授认为“仅仅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⑥。我们应当针对目前学生攻读硕士阶段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能力缺乏系统训练、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以及缺少团队沟通交流等问题,设置具体的措施,利用网络平台,选择优秀的导师,设计详细的方案,从学生的理论素养基本能力、教学能力、科研与自我反思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搭建先进的教育平台。笔者期待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全面融入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是音乐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目标。令人欣慰的是,教育专家傅钢善老师在对陕西师范大学2008级免费师范生进行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技术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反思发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后指出,艺术生相对文科生和理科生来讲,更懂得灵活运用语言、表情、调控等手段,将艺术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⑦。我们在硕士教育阶段,首先,要进一步拓展思维,寻求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方法如定期实施教学实践培训,定期采取课件研讨、自弹自唱比赛、自我教学实例展示、教学实例观摩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任教水平,加强学生自我学习与总结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依靠先进的教育理论,选聘最优秀实践导师,不断完善实践教育评价机制,立体化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因为实践技艺表现已成为“社会、学校、同行评价师范生培养质量时最具公信力与认可度的评价依据”⑧。


  4.吸收优秀导师,明确导师职能


  管理部门首先要吸收、遴选优秀的教师作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导师,其次需改进目前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硕士导师制度,明确导师职能。首先,第一导师是高校专业教师,既应对目前的职责——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这项工作负责,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在毕业踏入教学岗位后,声乐、钢琴等专业技能水平明显退步,提高专业水平成为她们的愿望之一。其次,改变第二导师流于形式的现状,拓宽校内外合作培养渠道。笔者建议在学生工作的所在学校或所属行政区,遴选优秀的音乐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二导师,依据中学对中学、小学对小学、幼儿园对幼儿园的教师对接方式。加强导师与学生在专业与教学实践层面的良好交流,不仅能充分发挥导师的实践教学经验,而且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教学指导,从而在当地形成优质的教学梯队。这样无论对于学生本人,还是所在学校,无疑都是有益的一种形式。同时,地方教育部门给予教师一定的指导费用。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真正发挥第二导师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国家、当地政府、学校共同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坚实力量。


  结语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进而不断改进的过程。实施免费师范生在职读研是国家为了均衡发展教育而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期望以上观点对于我们积极探索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的培养路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尽早付诸实施。我们要摒弃“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专业化教学模式,而建立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合作精神,理解不同文化与价值观,建立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育模式⑨,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从而在基础教育中,使更多孩子感受到音乐对其真、善、美的滋养,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正如柏拉图所言,音乐的目的“是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与激情的中和”(柏拉图《蒂迈欧篇》)⑩。另外,教育的良性发展既需要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支持。比如教育部门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学质量监管、科研能力提升,政府部门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学设备采购等方面给予关注,共同推动免费师范教育良性发展,既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又为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由于受不同家庭、不同的教育背景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问题认识理解的宽度与广度必会有很大的不同,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所认识的视域。哲学家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写道:“视域就是看视的区域,它包括了从某个立足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言下之意,在对某一问题的研究中,我们所不能看到的事物就被自然地忽略了。因此,对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在读硕士培养现状的认识,自然会带有笔者自身的局限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反思与学习,不断超越自身局限,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必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音乐专业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培养路径研究 ——以A师范大学为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246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