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小学阶段教育冷暴力的解决策略

时间:2019-08-13 11:03: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小学阶段教育冷暴力的解决策略 本文关键词:阶段,策略,小学,解决,冷暴力

小学阶段教育冷暴力的解决策略 本文简介:第五章小学阶段教育冷暴力的解决策略。    既然任何教育问题都折射着深层的社会问题,教育冷暴力问题不只是单一的学校内部问题,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解决教育冷暴力问题,需要长时期地依靠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一、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    (一)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给予其合理的期望。  

小学阶段教育冷暴力的解决策略 本文内容:

第五章 小学阶段教育冷暴力的解决策略。
  
  既然任何教育问题都折射着深层的社会问题,教育冷暴力问题不只是单一的学校内部问题,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解决教育冷暴力问题,需要长时期地依靠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一、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
  
  (一)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给予其合理的期望。
  
  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要构建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大环境,就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要充分理解、尊重和肯定教师职业,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营造“尊师重教”的和谐教育氛围。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和教育部门赋予教师的权威在一定监管之下,才能合理运用。当然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社会声望的获得,不能只依靠政府和教育部门,更要依赖于教育者自身素质修养和能力提高。
  
  另外社会各界在尊重和肯定教师职业的同时,要给予教师合理的期望,过高的期望只会适得其反,增加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危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指出:
  
  “期望具有激励作用,期望值高,激励力量就大,然而,当期望值过高时,就会对人产生一种过大的压力,反而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其有不堪重负之感。”[26]由于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教师很难达到社会给予的各种高期望,因此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同时,要对教师职业赋予合理的期望,这样才能有效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与社会压力,不断激励教师自身科学发展。
  
  (二)重视教师的生存状态,提高其经济待遇。
  
  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经济待遇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质量,提高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和工资报酬,改善其生存状态,是为小学教师解除生存与发展后顾之忧的根本策略,也是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冲突,减少和预防小学阶段教育“冷暴力”的必须之策。福勒和布朗将教师职业的成长过程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27]只有当教师的生存阶段得到解决,生存和生活质量有了保障,教师才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才会考虑教学问题,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问题,这样工作热情也会极大地增加,才能积极乐观地投身教育事业。虽然我国在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方面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育政策和法规都落实不到位或是没有落实,我国很多地方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依然很低。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给于一些政策上的补助,只有解决了教师生存问题,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通过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预防和缓解“教育冷暴力”现象。
  
  二、学校方面。
  
  (一)学校应该加强教师规范化管理和师德标准化建设。
  
  首先,学校应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以学生考试分数为评价标准,注重评价结果,而不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及教师努力与困惑。各种形式主义的检查、评估与考核,导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被抑制,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学习和发展。学校应做到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建立与当今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制,注重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制定教师评价标准时同时也要主动了解教师的生活情况,针对教师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
  
  其次,学校要注重对教师师德的评价。教师冷暴力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和师德滑落。对于教师的评价与考核不能单一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师德水平、职业素养的监督与考核以及教师对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能力。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由专门的管理员来担任,监督管理员通过学生的反映与投诉以及自己实际考察,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师德表现进行师德量化考评。教师的师德分以百分制计,对于教师不文明或不当的表现扣减其师德量化分;对于教师的优秀表现通过增加其师德量化分来奖励。在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考察时,首先要考虑:教师有没有关心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没有侮辱学生人格,歧视学生;有没有孤立和疏远个别学生;有没有做到语言文明、举止规范;有没有收取学生和家长的礼金等。学校在对教师师德监督的同时,要不断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监管。所以真正预防与减少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向学生普及关于教师“冷暴力”的表现形式、特点、危害程度以及如何应对等知识是必要的,只有了解了“冷暴力”,学生才会进行自我保护和维权。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在遭受教育冷暴力后,敢于向学校监督部门反映,以减少“冷暴力”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伤害。对于教师的监督与考核不是以评价教师工作为最终目的,而是要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反思,不断总结与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再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教职工的在职学习与培训或职前培训,培训内容要丰富全面,不要流于形式。很多学校的教职工培训都成了教师集体备课、写教案的时间,而忽视了教师专业体系中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技巧,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认真备课、书写教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机智,不断训练自己能适应各种课堂变化,能够根据课堂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灵活地进行自我调控。只有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才能正确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管理魅力。
  
  学校要加强专业化培训体系中教师德育内容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廉洁从教”教育,坚决抵制在职教师“以教谋私”的行为;抵制教师从事校外兼职、有偿补课或办班等第二职业;抵制教师向学生推销辅导班或教辅资料;抵制教师因个人利益而讽刺挖苦、威胁、辱骂学生的行为;抵制教师对学生的变相经济体罚等。教师不仅仅只依靠学校组织的教师教育与培训,更要自觉地加强自身教育,提高师德修养,铭记和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形象。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教师尊重和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和全面关心学生。
  
  (二)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虽然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往往只是一种摆设与形式,没有付诸行动,更没有取得实践性效果,尤其在农村小学,广大学生竟然不知道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分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
  
  一是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第二,聘用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来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三,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心理健康和自我保护、维权意识方面的知识;第四,学校要积极与学生家长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早期干预。虽然各学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业心理教师专业,但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问题行为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这样同时也在无形中对教师的行为和职业道德进行监督,有助于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会预防和减少教育冷暴力的发生。最后学校要经常组织心理辅导活动,结合班集体、课外活动和团队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和预防教育冷暴力的发生,必须要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科学的方式来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与问题,从根本上降低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发生。首先要明确教师心理健康标准: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不仅要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积极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灵沟通,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不得因自己的个人偏见对学生亲疏有别,歧视孤立个别学生。3.教师要控制好个人情绪。教师的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情绪稳定。因此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到冷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或不良事件,避免与学生发生矛盾与冲突,当面对与学生的冲突时也要以不伤害学生自尊,不侮辱学生人格为前提,最大程度降低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与伤害。另外,教师不要将生活或工作待遇中的不愉快或不满情绪带入课堂教学中,不要把学生作为出气筒,教师要消除对学生个人的偏见,平等对待学生。
  
  学校建立免费的“教师心理健康热线”和“学生心理健康热线”,为了保护师生隐私,两个热线分开设立,并采用匿名方式,鼓励学校师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师生之间也可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交流。学校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表,定期对师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检查与记录,及时发现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前干预,以防患于未然。
  
  (三)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学校要组织师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教师法》、《教育法》等,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法制观念。要减少和预防教育冷暴力,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规定,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学校通过各种法制宣传和教育方式,对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做到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培养学生足够的心理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监督。加强学校法制教育也使教育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监督,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和法制素养。学校也要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对小学生文明礼貌与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校通过对师生的法制教育和关于教育冷暴力的知识普及,使师生认识到教育冷暴力的表现形式与危害,避免成为教育冷暴力的施害者与受害者。学校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教育冷暴力,当遭遇侮辱歧视、冷漠孤立或侵犯隐私时,要及时告知学校监督部门和家长。
  
  (四)学校应设立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对于教师教育冷暴力的监管要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学校要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核心,以切实解决教育过程中教育冷暴力问题为目标。学校对于教师的不良情绪或言语、行为异常要及早发现,及早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
  
  其次,建立学生对教师教育冷暴力的有效投诉机制。学校设立对教师冷暴力的举报箱和监督电话,鼓励学生对教育冷暴力现象要勇于向监督部门反映。学校通过校园信息平台和集体活动不断向学生和教师宣传有关教育冷暴力的应对策略和监督程序。
  
  另外建立教师群体之间的监督机制。教师之间应该相互监督,教师有责任对于其他教师的冷暴力行为进行监督与制止。学校应该把教师的教育冷暴力行为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范围,采用定期检查和考核形式,鼓励教师自查自评和教师互评,时刻监督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三、教师方面。
  
  (一)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作为教育者,教师首先必须是有良知的人,有道德的人。减少和预防教育冷暴力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品格修养,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教育者的真正威信来源于他的人格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而教师对学生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8]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必须做到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严于律己、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对学生要关心和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给予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更多地关注与鼓励,增强其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一视同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工作中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对教师是发自内心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崇敬,而不是在教师权威下的屈服。教师的人格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就会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对学生区别对待。
  
  提升教师的人格素养,能很好地减少教师对学生冷暴力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真正的教师威信。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誉和威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追求权力威信,要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教师威信最易建立,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初学阶段就要树立良好的威信,以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建立自身的威信,首先要培养自身良好的性格特征与道德品质,争取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尊重;其次教师要注重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以及良好的个人形象,以外在的因素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教师要正确运用自己的威信,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只有树立了真正的教师威信,教师才能真正用心去关爱学生,用爱去教育学生,学生对老师信服,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这样才能缓解师生矛盾,有效地减少和预防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发生。
  
  (三)教师应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然会面临与学校领导者、同事、学生家长、尤其是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发展取决于教育工作中的各种人际交往,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发展,因此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中人际交往的核心。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感受到情感交流,教师与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教师感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与关怀,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健康的心理,抵制“厌教”情绪,减少和避免教师职业倦怠,同时也就会预防和减少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发生。教师一方面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增加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变化,及时有效地排解和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引领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构建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要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平等对待学生为基础,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中,实现知识和信念的传递,师生双方情感和智慧的交融,人格和意志的彼此感染,达到师生心灵融通,从而塑造教师和学生完美的人格。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育管理能力。
  
  减少和预防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发生,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处于发展中的人,而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发展潜能。教育“冷暴力”
  
  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生观,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不同认识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学生亲疏有别或放任自流,进行区别对待,等次低或是不招老师喜爱的学生就难免会遭受教师的“冷暴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到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尊严和人格,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能力发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对学生一味的否定,对学生冷漠与歧视。但是教师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松要求,更不代表教师可以对学生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尊重关爱学生的态度,教师既要尊重、信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另外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尤其是小学生的可塑性最大,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是等待教师的发现与挖掘。如果学生经常遭遇教师冷暴力,其发展的可能性会被遏制,最终会阻碍其健康发展。因而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正确评价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先进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一味训斥、讽刺与挖苦。教师不能简单地依据分数将学生划分为“优、中、差”,不能对学生妄加定论,给予学生消极期望,教师不经意的话语与眼神、教师对学生的不公正态度都会扼杀学生潜能的发展。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准确合理地评价自己。教育者要以发展和欣赏的眼光去发掘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与闪光点,要用心去教育学生和关爱学生。
  
  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当面对教师的冷暴力,师生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尽量使用缓和的语气与言语,平复学生的过激行为和心理创伤,避免矛盾的激化,教师要想尽办法最大可能降低“冷暴力”行为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阶段教育冷暴力的解决策略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246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