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则、目标与内容

时间:2019-08-13 11:02:55 来源:免费论文网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则、目标与内容 本文关键词:养成,习惯,原则,目标,大学生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则、目标与内容 本文简介:4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则、目标与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存在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43](P97-99)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生活在特定的氛围当中,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在阅读中,会受到阅读内容的影响,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则、目标与内容 本文内容:

  4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则、目标与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存在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43](P97-99)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生活在特定的氛围当中,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在阅读中,会受到阅读内容的影响,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其中反映的一个时代的科技进步,以及历史、文化、人性、道德等内容,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苹果砸出了牛顿地心引力理论,爱因斯坦以幽默通俗的方式解释了伟大而复杂的相对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完成了很多人空中飞翔的梦想,等等,自然科学家们的成果,不仅告诉人们成功需要千万次的失败和千万次的重新开始,还告诉人们拥有一个创新的头脑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对灵感的理解是"创新",成功需要努力更需要有创新的思维,而这创新从何而来,有的人觉得那是天才拥有的特殊技能。然而即使是爱迪生这样被公认的天才,他对"天才"也是持"有条件的承认"的态度,即天才需要努力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这些被人们视为天才的人的灵感也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中获得的。天才况且需要后天的努力,何况是我们普通的大学生。要成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大学生,需要勤能补拙的刻苦努力,需要不断创新的思维和头脑,毕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人才,而是各有特色,能为社会各个领域做出贡献的现代人才。

  由于阅读习惯养成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是为了大学生能够在建立坚实知识基础的前提下能够多样性的发展。作为在高校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养成教育首先要有一定的原则、目标和内容。

  4.1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基本原则。

  4.1.1 规范性原则。

  在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规范性原则是指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要以一定的行为规范为知道,最终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行为具有规范的原则。这是养成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是由阅读习惯养成的特质决定的。要在实践中遵循中个原则首先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阅读基础的时代要求。在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中遵循规范性原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遵循的规范的要求,在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激发大学生改正曾经的不良阅读习惯,建立其规范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习惯养成中,坚持规范性原则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一方面规范代表了养成教育的教育方向,只有坚持规范教育才能坚持养成教育的本质。另一方面,规范教育原则是养成教育最终能够实现的保证,是实现目标的保证。

  在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中规范原则是大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保证,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阅读,但是阅读习惯还是有规范可循,且需要建立完善的规范体系。

  4.1.2 主体性原则。

  毛泽东同志曾在其所著著作《矛盾论》中明确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主体性原则就是在深刻解析了这一精神实质后的宗旨,它指的是"以主导性的道德规范作为学生品德构建的骨干的基础,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激发真挚的、发自心灵深处的道德情感体验,使之成长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和独立进行道德活动的道德主体。"[44]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取得实效性的关键就是秉持主体性原则,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中得到充分扩展的根本也是要秉持主体性原则。

  把主体性原则作为阅读习惯养成原则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是首先在大学中的教育者根据提前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并使用特定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施行教育的过程,前提条件是大学生接受高校的教育,能够主动用行为规范的要求指导自己产生正确的行为,并长期坚持如此行为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如果没有前提的行动,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就只能是形式主义说来听听,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原因是强化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要求。要实现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教育目标不能失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开发,"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肯定,就是对其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倡导和看重".[45](P8-10,28)要达成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充分展露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养成阅读习惯的思想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说过"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46](P177,181)在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中要实现主体性原则要确保完成以下几点:首先确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平等共生的关系的理念,保证并肯定双方在教育活动中互助互动的重要性,不能仅由高校老师仅仅按照制定的规范对大学生提出要求、完成目标,应该是由老师启迪并吸引大学生的回应,并通过多种途径去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切实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促使他们把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树立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有利个人发展的理念,主动地规范行为进而形成习惯。

  4.1.3 层次性原则。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教育活动,其实就是指教育的层次性。层次性原则原本是分析客观事物的系统论方法,它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和改变事物时,要分析其内部的层次结构,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了解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提倡坚持层次性原则,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中,一定要注重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意大学生群体中思想政治素质的层次性,以及学生接受教育程度的层次性,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

  首先受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可以把高校大学生分成年龄层次分开进行阅读习惯养成。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注意教育的层次性。还要注意学生思想素质的层次性。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47]

  其次要注意阅读习惯养成目标的层次性,设置教育目标要循序渐进。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阅读习惯养成的时候既要有总体目标,也要有具体目标,有了总体目标就有了正确的教育方向。但是,要实现总体目标,并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而是要制订阶段实施计划,分步落实。总之,只有了解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层次性,才能使阅读习惯养成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系统、更全面。

  4.2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目标。

  上文曾经论述的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基本原则中,层次性原则是重要的原则之一。而进行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制定计划目标,目标也要分层次进行制定,分为首要目标、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在之后的阅读习惯养成实施过程中就可以分阶段、有层次的向目标迈进。

  4.2.1 把提高阅读兴趣作为首要目标。

  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作为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首要目标。首先高校的教育者应该让大学生广泛地参与阅读活动。但广泛参与阅读活动是有条件的,大学生作为一名读者要想广泛的参与阅读,必须有充裕的时间、自愿参加、并且有能力和有资源去开展阅读。在这些条件中最关键的还是阅读兴趣,阅读兴趣在阅读习惯养成中是一个很活跃的因素,因为大学生非常可能一夕之间从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沉迷阅读的人,这更增加了我们做阅读习惯培养的信心,社会和高校通过阅读推广等活动完全可以培养起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同时,一个读者的阅读行为是否发生最初的取决条件可能就是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读者进行阅读活动的前提条件。当一个读者有强烈的阅读兴趣时,可能会让读者积极去克服能力、资源与时间等障碍主动的去开展阅读。基于以上分析,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主要目标应定位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2.2 把提高人文素养作为阶段目标。

  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就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学校特有的标识。因此人文素养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和提高学校形象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人文素养包括被全校师生认可的意识形态,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等。人文素养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个性,集中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在人文素养的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人文素养与阅读习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高校是大学生读书、学习的场所,阅读是高校中大学生最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阅读方式的好坏会影响他学习的效果。良好的阅读文化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人文素养形成的前提。良好的阅读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阅读理念,以此有效的阅读引导、科学的阅读氛围是传承校园文化的有力保障。人文素养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阅读却是最简单有效的。高校可以通过多个部门共同开展系列活动,带动学生参加。让学生能够多读书,读好书。

  大学生在阅读优秀书籍过程中,能够体会生动感人、具有人性美、道德美的情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构筑美丽健康的人格,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给人带来文学的享受也会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保尔·柯察金的自我奉献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坚韧的意志感动和鼓舞无数人们。哈姆雷特对"生存还是毁灭"的深刻思索,也引导人们思索突破小我,引发对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探讨。又例如《简爱》、《红与黑》、《苔丝》等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都从不同角度向人们传输了社会需要的各种耐人寻味的道德、价值观念。

  4.2.3 把道德品质教育作为终极目标。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大学生个人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判断力、亲和力和道德人格。开发大学生阅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际上就是开发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48](P79-82)与直接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相比,隐性教育方式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政治素养教育过程中往往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它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大学生,使之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人生价值观念和态度。隐性教育一改传统的政治色彩浓厚和灌输式教育,避免了教育对象的抵触心理。

  在阅读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其中的积极思想价值观念、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符合隐性教育的特点。优秀的作品不论是人文学科作品还是自然学科作品,都不是灌输式地说教,而是以营造出的精神氛围来陶冶读者的情操,使阅读者在严密的逻辑思维、大胆的创新思维以及深邃的思想中,使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作品的感染,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效果,实现对大学生的品德、素质、认知等的有效整合。大学生阅读这一形式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更加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4.3 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基本内容。

  4.3.1 培养通过多种手段获取知识的阅读习惯。

  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需要培养的就是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代的大学生处于信息爆炸,传统出版和新媒体发行繁荣的时代。高校的阅读条件也日新月异,更多的阅读选择提供给了大学生。在阅读方式上大学生可以选择传统书籍,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等大学生无论是专业的学习还是文学类的阅读,学生也都面对很多选择,但是这也为学生带来了困扰,一方面如何在茫茫书海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适合自己的书,另一方面,在电子设备中如何快捷准确的找到自己要的阅读目标。这就需要针对大学生培养检索的技巧或通过各种途径获取阅读目标的能力。

  大学生获取阅读目标可以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阅读目标的类型利用多种手段。如果大学生要找的是专业课书籍,可以咨询专业老师或寻找专业书目。如果大学生需要找的是适合自己读的文学读物,大学生可以关注高校或地方图书馆推荐的阅读书目。也可以根据评介或者选本选书。依靠选本选书。鲁迅先生给过选书的建议:倘要看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而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去看一个作者的专集。因为选本是由编者选编出来的优秀作品,能够入选的都比较有代表性。以此由点到面的阅读能够提高我们选择阅读读物的效率。

  4.3.2 培养有意识博览精思、作笔记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习惯的培养中,我们还要着重培养的就是阅读时候的良好习惯。例如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持眼睛与书的适度距离和角度。另外,要在阅读的时候保持投入并积极的思考、专心致志,需要投入人的意志力,所以专心致志阅读的过程就是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力的过程。

  在历史上也不乏伟人阅读习惯的例子。据说毛泽东为了锻炼自己的专注度,特意到杂乱的市场上去读书,青年时候的毛泽东通过自己的方式,克服了困难在嘈杂的环境锻炼了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还要注意培养作笔记的习惯,不管用的什么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做好准备纸笔,可以做摘录写下心得,记录看书时获得的灵感。

  4.3.3 培养主动获取积极阅读内容的阅读习惯。

  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与社会的接触使他们初尝了生活的艰辛。大学生能不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迷茫与困难,是否具备积极乐观地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相关阅读疗法的研究中,证明可以通过有方向指导性的阅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为大学生指明方向、答疑解惑。

  当今的读物形形色色,这些读物读后带给我们的读后感受和收获也不是同的。其中不乏优秀的励志文学作品,能够带给读者正能量,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残疾作家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中,作者通过亲身经理讲述了自己的生命体悟,之后自己如何重新获得了生活和奋斗的力量,这就是一部传递在困难中保持积极心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精神的优秀作品。很多具有正能量的优秀文学作品都不遗余力地传递着积极向上和乐观的精神,这使人们在阅读作品之后拥有面对困难的力量。当然这些文学作品带给读者的肯定超过一堂死板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些文学作品让读者产生了认同感,并能够充分激发了他们在生活中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的一些作品正是大学生需要阅读,能够为自己的心灵带来震撼,也为人生带来启迪。

  我国古代教育就意识到教育氛围对教育者的重要性,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等。高校的教育氛围包括诸多的因素,如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校规校训、学生的精神风貌、思想状态等。这些因素之间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的。将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则必须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大学生在阅读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储备。形成正确的"三观",正好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为大学生的行为效仿、心理指导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论文来源参考: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社会与校园环境下高校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分析
    第一章:塑造高校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研究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现状与特点分析
    第四章: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则、目标与内容
    第五章: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高校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则、目标与内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245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