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在比较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论文

时间:2019-03-11 17:48:13 来源:免费论文网

在比较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论文 本文关键词:生命,体验,论文,学生,阅读

在比较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论文 本文简介:【摘要】比较阅读法是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该文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以苏教版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的学习为例,从同人异文,走近作家;同代异文,走近时代:同文异人,生命体验三个方面就比较阅读教学法的运用作一探讨,以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比较阅读生命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在比较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论文 本文内容:

  【摘要】比较阅读法是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该文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以苏教版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的学习为例,从同人异文,走近作家;同代异文,走近时代:同文异人,生命体验三个方面就比较阅读教学法的运用作一探讨,以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 比较阅读 生命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据此,笔者在语文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比较阅读这一有效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与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比较、归纳、揣摩、感悟中发现作品的特点和作者的主旨,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所谓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将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课文加以比较,俄国著名教学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阅读不但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文章内容、更正确地把握文本的写作特点,而且能提高阅读效率和效益,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所谓生命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应有意识地给阅历尚浅的初学生以一定的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的精彩,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更细腻地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所抒写的生命感悟,丰富生命体验,充实经验积累,以有效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下面结合苏教版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的学习案例,就在比较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作探讨。

  一、同人异文,走近作家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现今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有些名家的不同作品在各册语文课本中都有呈现,鲁迅就是这样的大家,他的作品具有洞彻人心的穿透力,能引发读者的无限思考。但毕竟当代学生与鲁迅那个时代间有很大变迁,使学生理解鲁迅"横眉冷对干夫指"的文学斗士思想,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引导学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进行了比较阅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阅读效率,加深了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

  例如,学习《藤野先生》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初一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文章都选自《朝花夕拾》,文中都有对"我"的老师的回忆,两位老师都对作家的人生道路起有巨大影响。在三味书屋读书期间,"我"还是个不太懂事的孩子,从文本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描写中,我们透过文本体验到了作家对旧时代教育制度及陈腐学习内容艰深的批判;而藤野先生则是作家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毫无民族偏见、关爱学生和无私向中国传播新医学的日本教授,在藤野先生身上,他获得了同黑暗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不但更深入地理解了《藤野先生》一文的思想内涵,也对鲁迅的成长历程有了接续性的了解,这对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鲁迅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故乡情结,无论是文中的人物闰土、杨二嫂、长妈妈、阿发、双喜、孔乙己;还是事件发生的特殊地点鲁镇、百草园、三昧书屋、赵庄、咸亨酒店;更不必说带有地方特色的社戏、罗汉豆、茴香豆,都充满了浓烈的故乡味道。()即便是在《藤野先生》中,他也依然用"日暮里"和"电影事件"来表现自己的这种情结。因为有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使鲁迅始终牵挂着故乡的变迁,借助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寻,对童年逝去快乐的回忆,振臂"呐喊",奋起战斗,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故乡人寻找出路,并把这种关怀扩展到整个中华民族。

  通过这样的同人异文比较阅读,学生逐渐走近作家,逐渐学会跨越时空与鲁迅对话,开始认识思考这个离他们有些距离的作家身上的独特气质,并在生命情感的交融中,对鲁迅作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为理解鲁迅的其他作品奠定了基础。

  二、同代异文,走进时代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每一个时代有其鲜明的文化特征,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经历着时代的风潮,作家们的作品也会留下时代的烙印。若将不同作家的作品放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作比较阅读,那么学生对作品的解读会更深入,也能对同时代的作品产生迁移式的生命情感体验。

  例如,学习鲁迅作品《故乡》时,可与同单元的另一篇作品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进行比较阅读。两篇课文都以农民为描写的主要对象,更重要的是,两篇课文所勾勒的社会环境也很相似,故事都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故乡》中的中年闰土和《多收了三五斗》中的旧毡帽都生活在重度剥削之下,生活苦不堪言。但前者是个体形象,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闰土面对自己的贫苦,充满的是自卑与无奈,他应该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却将希望寄托在了求神拜佛上,严酷的封建等级观念束缚了他的思想。后者是群体形象,反映的是这个群体的特点,他们身上有闰土所缺少的反抗精神,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已经有所意识,并且初步找到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直接根源:是地主,是奸商,是高的利贷。

  通过对两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比较阅读,学生更容易走进人物当时所处的时代。一定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人物形象的相似性,在相似的社会环境之下,作家们的生命体验也是不同的。通过双篇比读,两位作家的情感倾向、写作主旨也逐渐清晰明了:鲁迅用犀利的文字直指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悲哀儿时玩伴闰土的精神上的麻木,试图以此呼吁人们探索寻求人生新路;叶圣陶则通过描绘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对农民真挚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恨。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对生命的感悟,更有助于他们去解读那个时代的其他文学作品。

  三、同文异人,生命体验

  新课标明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而不应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雪》这篇文章时,初读此文时,学生大多围绕文章的语言,江南雪与朔方雪的特点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鲁迅本身的认识不够,同时在欣赏文本时欠缺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方法。笔者引导学生将其与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鲁迅作品联结起来,于是有的学生从鲁迅笔下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感受到那个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充满温情的鲁迅;也有学生从他笔下坚毅顽强的朔方的雪中看到在《藤野先生》中那个与时代始终做着艰苦卓绝斗争的鲁迅。更有学生认为鲁迅先生内心也有柔软的一面,但坚毅的性格使他将这一面深深藏在心底,现实终究使鲁迅成为了一个孤独的战士,"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仅从文本内容上体验还不够,笔者进而指导学生阅读《<雪>四人谈》,通过同文异人的评述,拓展视角,实现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王蒙认为其接近于古代所说的"兴"体,通过"雪"这一对象,作家要表现的是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所以读《雪》需要联想;黄蓓佳则从《雪》中读出了鲁迅灵魂中柔软和坚硬的两面性;斯好是从《雪》的语言简洁精纯来进行评论的;李允经所认为的《雪》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学生反观自己的阅读,不难发现,多角度细读文本,会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比较阅读这一有效学习方法。

  可见,教师的有效引导,能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宽广,体验更具个性化,更能接近作家的灵魂深处。正如王富仁所说:"鲁迅作品所描写的人生和事件、所议论的那些问题,人们是可以感觉到、感受到的,但它们所能够暗示的内容却是无限的,是鲁迅自己也不一定全部意识到的。它们需要我们用一生的经历不断地去补充、去挖掘。"

  【结语】

  同篇文章,学生的理解、感受各不相同,是因为他们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虽然鲁迅的作品看似深奥,但通过比较阅读,能使学生更接近作家的内心,在了解特定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个性化的生命体验中逐渐学会阅读,丰富自己的生命感悟和积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在比较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210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