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论文

时间:2019-02-20 09:53:51 来源:免费论文网

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论文 本文关键词:道德教育,浅析,和谐社会,构建,大学生

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论文 本文简介:论文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网络道德状况,对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大学生上网状况调查和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思考

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论文 本文内容:

  论文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网络道德状况,对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大学生上网状况调查和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思考。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网络行为;网络道德

  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具有开放性、实效性、交互性、虚拟性特点的网络社会里.因人们可以在网上自由获取知识、阅读新闻、广交天下朋友.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言论、玩游戏、看电影等而得到现代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青睐与热捧。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院校基本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大学生们在学校的图书馆、开放实验室、甚至在宿舍里都能够上网学习、交际和娱乐。网络已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大学生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而且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学习生活.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上网状况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数据,大学生上网率超过85%,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上网经历.并已成为年轻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民在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制作主页、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常规上网任务项中,前三者的比率较高。交友聊天是大学生上网的一个普遍现象。QQ(OICQ)是大学生网民最主要的网聊工具,由于能够随时传递消息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使用聊天室、BBS和其他网聊工具的也占一定数量。交流思想感情和相关信息是网聊的经常性话题。同时也有少量的胡扯和对骂现象。

  从网上调查的数据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大部分学生上网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对自己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有益的信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网络这一特殊媒介.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娱乐、消遣,少数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甚至偏离正确方向而走向损害他人利益、危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道路。特别是少数大学生表现出的心里宣泄.迷恋网络成瘾、网络行为不良.网络价值观念比较模糊;网上的言行缺乏约束和自我约束等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迷恋网络成瘾。大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既有网络自身的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活动被带到一个“没有可见警察”的社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在这一空间自由流动.网络行为的匿名性,上网者可以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现实社会中方方面面的束缚。迷恋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聊天成瘾,浏览不良信息成瘾,看网络电影成瘾。借助网络影视播放器。可以方便、经济、不受时空限制地选择自己想看的影片。

  2.“互联网综合症”现象普遍。互联网对个体心理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网络空间这一虚拟世界的特征,使人们的网络行为具有了虚拟实在的特征。网络对网民心理的主要影响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孤僻、冷漠、缺乏人情昧等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以及对网络这一虚拟世界的依赖性、对现实世界的厌恶感等“互联网综合症”。这种情况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产生重大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

  3.道德信念迷失现象严重。道德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原则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全方位变革时期,主流道德一统天下的格局日益受到冲击,社会道德价值呈多维化趋势.网络上各种思潮泛滥。使得不同政治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严重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加上学校重道德理论灌输.轻道德实践,轻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辨析力、选择力和创造力.使大学生难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道德价值定位:有些学校德育工作过分拔高了道德标准。使之“神圣化”,选择的模范人物过分夸大宣传.使之太崇高、太伟大。使同学们感到高山难以仰止,学不来,忽视了对学生基本道德标准的确立和塑造。

  4.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严重。网络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行为程度和性质从网络失德到网络违法直至犯罪。如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传播信息垃圾和计算机病毒: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或制造社会混乱:利用网络进行欺诈、诈骗;浏览、下载、传播黄、赌、邪信息;窃取他人商业秘密或公开兜售、抄袭他人论文等智力成果,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非法侵入、攻击或破坏他人信息系统等。这些现象在大学生网民中的普遍程度令人吃惊。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学生对上述行为缺乏最基本的是非认知和价值判断。比如在制造电脑病毒.破坏他人电脑系统后还到处宣扬.以此为荣耀:有的学生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后还要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以炫耀自己的“才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电脑“**”充满崇拜并渴望自己能成为“**”。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不少大学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大学生网民既可能是网络健康文化的主要创造力量,也可能是网络不良文化的制造者和受害者。

  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大学生群体网络生活方式的质量高低、文明与否.不仅影响到我国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未来。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存在值得警惕的负面效应。所以,面对当前学生的网上道德失范现象,要在大学生中间倡导并建设网络文明.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高校务必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工作.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1.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2001年国家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实施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道德行为.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在网络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如果无视网络道德建设,各种各样不道德、不文明的网络行为就会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网络的科学先进性就会被道德失范的网络行为扼杀。由于网络具有全球性,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共享.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冲突,带来了网络价值观念的模糊不清。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突破时空的限制.摆脱现实世界的约束,与他人任意交流自己的情感.虚拟和现实的矛盾,带来了人格冲突的加剧。因此.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

  2.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是规范网络行为的迫切要求

  网络行为是网络社会所特有的交往方式。同现实社会中的交往行为相比较.网络行为具环境特殊,方式特殊等特点。网络社会的交往以符号为媒介.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往接触越来越少.简化为人机交流,人网交流。此时的人以“匿名性”的“网络人”面目出现.通过网络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无限扩大.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各种伦理道德冲突也更加明显。网络行为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交往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巫待解决。传统的道德规范在评价网络行为时遇到了困难,例如它无法判定网络攻击的正当性。因此,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是规范网络行为的迫切要求。

  3.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是保证网络科学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网络的出现使得全球化的资源共享变为现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进行国际贸易活动、远程教育活动。现在的大学生是网络中的主力军,但是,失范的网络道德行为却可以断送网络的科学先进性。网络**的频频出现.造成了世界范围网络世界的大混乱。网络道德的失范,造成了人们思想精神和日常生活的大动荡.因此,要把网络的科学先进性充分发挥.使之为人类社会造福,就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这也是保证网络科学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构建的策略思考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应紧紧围绕学校培养人才这个根本和中心工作,打造教育教学的网络平台,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活动;开展网上专项服务.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迫在眉睫。

  1.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可以在“两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把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必要时网络管理人员可化名参加学生的网上活动,参加讨论,保证其向深入健康的方向发展。

  2.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网络管理制度。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舆论和良知.而在网上道德调控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由于网络社会的交际主体没有了谈话对象所带来的自然限制.违反道德的人又可以随意掩藏自己的身份,逃避公众舆论的监督和制裁。因此,道德对上网者行为的约束只能通过良知。这一方面说明了道德建设任重道远,道德教育必须做实做深.另一方面也说明网络社会比现实社会更需要依法治理。从目前的情况看.网络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和监督缺位、管理不到位以及惩处不力有关。因此,我们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网络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网络管理规定和具体使用制度。

  3.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大学生网上交往所遵循的道德标准应与现实生活中的一致。网上不应该有自己单独的道德标准。因为,网络世界虽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毕竟也是现实的.网上交往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在网络中活动的主体也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不应该成为两面人。因此,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还要依据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并且也不能离开现实生活。当然,由于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的特点.经常上网的大学生可能较多地受到多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他人。

  4.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注网络、驾驭网络,确保自己既能走进网络、合理利用网络,又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并且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免疫力、提高是非辨别力,自觉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其它一切不健康东西的侵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所应做一项重要的工作。

  5.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意识提高网络安全和防范意识。让大学生自觉树立起网络道德责任意识,提倡网络道德自律。高校应该积极开展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把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融人网络道德教育之中,增强广大学生的网络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学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加强正面引导和信息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信息,确保网络安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97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