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浅谈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及艺术美育论文

时间:2019-02-18 12:18:08 来源:免费论文网

浅谈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及艺术美育论文 本文关键词:艺术美,美育,浅谈,艺术作品,艺术

浅谈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及艺术美育论文 本文简介: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了艺术,艺术是人们一定的审美理想的实现。因此,艺术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人们的审美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地鉴定艺术美,对提高人们的自觉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艺术是人类利用物质的感情特征把自己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以专门供人欣赏的审美对象。  只有

浅谈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及艺术美育论文 本文内容:

  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了艺术,艺术是人们一定的审美理想的实现。因此,艺术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人们的审美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地鉴定艺术美,对提高人们的自觉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艺术是人类利用物质的感情特征把自己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以专门供人欣赏的审美对象。

  只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各种创作,确确实实地反映真、符合善的自由形式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才具有艺术美的魅力。

  艺术美是一种领域宽广、品级层次非常丰富的美,艺术家则把现实生活不集中的、不充分的、不丑或不美的因素混杂在一起的东西经过提炼、概括、加工,熔铸成比现实美显得更为集中、精练,更具有典型的意义的艺术美。别林斯基谈到绘画的时候深刻而形象地指出:“有才能的画家在画布上所有的风景,必优于自然中任何美好的景色。因为在画幅中,没有偶然和多余的东西,所有的部分都从属于形成一个美丽的、完整的、独特的东西。现实本身是美的,不过它是美在本质、成分和内容上,不是美在形式上。就这一点而论,现实好似地下矿藏中未经洗练的纯金,科学和艺术则把现实这黄金洗练出来,熔化在美的形式里。”

  艺术家在创造形式美的过程中,必须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倾注于艺术形象之中,把他对生活美丑的肯定或否定态度,把他的审美理想熔铸到作品之中,作为作品的血肉和灵魂。他所表现的意思比现实生活本身更为理性化。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理想的本质就是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表象附和心理,成为心灵的表现。”例如文艺复兴时的画坛三杰之一拉斐尔的名画《圣母像》,画面上,圣母在幸福地逗弄着自己心爱的婴儿,给人以善良、端庄、纯洁与平易近人的美感。拉斐尔画圣母既不照模特,也不凭空想象,而是本着画家自己的审美理想来构思。他在1514年致友人卡斯特里奥的信中曾说:“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不得不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出最美的一个做我的模特。……但由于选择模特是困难的,因此在创作时,我不得不求助于我的头脑中已形成的和正在努力搜求的理想美的形象。”从拉斐尔的绘画,我们可以看出,美的艺术作品总是倾注着作者的审美理想。

  现实美是一时一地的,只能供人一时一地的欣赏,受到时间的空间的局限,艺术家则通过物质手段把现实美和审美心理凝固在作品之中,成为取得固体形象的艺术美。它不仅对当时当地的人是美的,对他时他地的人也可能是美的。人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中欣赏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现实美,感受到不同时代的审美心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帛画,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当时人们有关天上人间乃至地域的幻想景象及当时的审美心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通过陆上车马喧嚣,河中舳舻相接,人生鼎沸、车轿穿行,闲者酒楼欢宴,劳者辛勤操作等节日盛况的淋漓尽致地描绘,生动地再现了12世纪我国都市社会生活的面貌,集中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尚及审美心理、情趣,成为一件博得各时期各阶层观众所喜爱的内容极其丰富的艺术珍品。

  艺术美育即通过各种艺术美的形式和内容所进行的审美教育。它是美育体系中最重要的方面,具有任何其他形式的美育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艺术的审美形式和时间,总是有限的,但它所表现的、传达的情致、韵味却又是深广无限的。如徐渭、八大、石涛等人的写意画,淡淡的几笔勾勒反映出来的意味和给人的审美教育,往往是非常深远无限的。中国艺术传统中常讲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就简明地说了艺术美育的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艺术审美形式总是具有直接性的,而在这种直接性的形式引导下使人领悟到更深广的道理,这又是它的间接性。在进行艺术美育时,不仅要通过艺术形象美直接给人以美感教育,而且要善于发掘形象所包含的内在的美的意蕴,并引导受教育者展开联想,去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审美享受, 从而受到美的启发和教育。比如徐悲鸿画幅中的《奔马》,在欣赏这一艺术作品时,不仅可以直接从奔马的形象中观赏到奔马的雄姿、气势、壮美, 还透过这一形象,间接地体会到艺术家的生活情趣、精神风貌以及激励人们奋进的意蕴。总之,在艺术美育中只有坚持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收到最佳的美育效果。

  人的审美感受能力,是从生理感受发展而来的,但促进人的艺术审美感受力发展的动力首先不是艺术,而是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发展和提高是受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制约的。因此,在运用艺术的方式进行美育时,就要注意根据人们的社会实践的不同、思想水平的不同、欣赏能力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例如格勒兹画的《乡村的订婚》,一个对婚姻爱情生活缺乏切身体验的人,他对表现这类题材的艺术作品的感受力就会受到影响。再如《泉》《青春期》等如缺乏指导,还可能纯粹出于猎奇,甚至于寻求感官刺激去欣赏作品,这就会走向艺术美欣赏的反面,变成了对于假、丑、恶的追求。

  美育的任务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感受、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发掘存在于学生们中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操,不断扩大生活的视野,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只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人,只有对社会生活具有丰富体验和深刻认识的人,才能够真正品尝到艺术美醇浓郁的芬芳。

  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娱乐的性质,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不自觉地得到思想上的启发、情绪上的感奋,自然地受到教育。可见,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教”和“乐”自然地统一了起来。因此,实施艺术教育是绝不能企图用说教或强制的方式将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内容灌输给受教育者。如果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因此,艺术美育和其他美育形式一样,都必须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这是由美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人的生活是多方面的,而艺术生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人们经常接触美的艺术,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高尔基说过,人按其本性来说,都是艺术家。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艺术。美的艺术最集中、最典型、最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能够促进人们趋向真、善、美,给人们带来欢乐、信心、希望和力量。艺术美育开展得好会使社会风气纯正,人们精神生活充实,欢欣鼓舞,同心同德,团结向上,呈现出奋发进取的气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及艺术美育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96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