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黑格尔辩证法本质剖析——马克思的观点

时间:2019-02-07 11:56:39 来源:免费论文网

黑格尔辩证法本质剖析——马克思的观点 本文关键词: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剖析,本质

黑格尔辩证法本质剖析——马克思的观点 本文简介:在论及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的确说过诸如“截然相反”“倒立的”“倒过来”(1)等颇为含糊的话语。学界据此主要集中于对“颠倒”或“转向”过程及其性

黑格尔辩证法本质剖析——马克思的观点 本文内容:

  在论及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的确说过诸如“截然相反”“倒立的”“倒过来” (1) 等颇为含糊的话语。学界据此主要集中于对“颠倒”或“转向”过程及其性质本身, 作出了各种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 如:从唯心辩证法到唯物辩证法, (2) 从思辨辩证法到实践辩证法, (3) 从实践唯心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 (4) 从精神现象学到人学现象学, (5) 从思辨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 (6) 从思辨正义到实践正义, (1) 从理性的颠倒到实践的颠倒, (2) 从概念思辨到资本批判, (3) 从抽象劳动到生产劳动, (4)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 (5) 由逻辑向现实的颠倒, (6) 等等。前述这些对马克思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外部关系或转向过程本身性质的描述和解释, 大多绕过了黑格尔辩证法为什么是“倒立的”这个问题, 亦即黑格尔辩证法本身本质的问题。在马克思那里, 黑格尔辩证法“是倒立的”与“把它倒过来”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学界关于“颠倒了什么”或“什么被颠倒了”以及“怎样颠倒”和“颠倒的完成”等诸多分析解释, 包括一些反对传统“颠倒论”的阿尔都塞主义者 (7) 主张马克思和黑格尔“不是喝同一口井里的水”, (8) 都没有具体解释黑格尔辩证法本身的本质问题或者它在马克思眼里为什么是“倒立的”问题, 而“倒立”问题的秘密恰恰就在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问题之中。有的研究者 (9) 误把马克思所说的“截然相反”, 理解成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或敌对关系, 造成对黑格尔辩证法认识的一些误解和偏见, 把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走得过远, 加深了二人之间的隔阂。黑格尔的辩证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他个人主观设计或臆造的纯粹方法论工具吗?它为什么是“倒立的”?这些问题在马克思看来, 不应仅从辩证法表面的外在形式来理解, 而是必须深入剖析黑格尔辩证法本身本质的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评当代德国神学家们的神学批判不过是“黑格尔的超验性被歪曲为神学漫画的顶点和结果”, (10) 他们永远无法克服和超越黑格尔,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总是盯住黑格尔辩证法或逻辑学的表面形式。“对于我们如何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一表面上看来是形式的问题, 而实际上是本质的问题, 则完全缺乏认识”。 (11) 马克思认为要真正达到对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的批判和克服, 不是用另一种新概念、新本质或新术语去代替它, 而是必须首先深入考察和理解黑格尔辩证法本身本质的问题, 其次才能真正实现对它的“颠倒”, 即怎样实现其为物质的和感性的客观现实。

  一、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本质:人和自然界及社会存在的思想本质的“生产”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辩证法形式上的本质问题, “必须从黑格尔的《现象学》即从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 (12) 为什么说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在于《精神现象学》?因为:一方面它第一次真正澄清了一切哲学概念诞生的根源在于哲学精神的抽象思维, 真正开启了对哲学精神自身的认识;另一方面真正将辩证法、哲学精神看作是人自身真正的本质性存在, 告别了过去特别是古典时代从自然界或神秘宗教, 来认识和解释理性或逻各斯的作法。 (13) 在马克思看来, 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哲学首先在形式上表现为哲学精神在它自身内部的自我展开、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全过程。“黑格尔《哲学全书》以逻辑学, 以纯粹的思辨的思想开始, 以绝对知识, 以自我意识的、理解自身的哲学或绝对的即超人的抽象精神结束, 整整一部《哲学全书》不过是哲学精神的展开的本质, 是哲学精神的自我对象化;而哲学精神不过是在它的自我异化内部通过思维方式即通过抽象方式来理解自身的、异化的世界精神。” (1) 黑格尔的辩证法, 从其内容的本质形态来说, 它是宇宙真理、世界本质, 从其形式的根本性质来说, 它是一种抽象思维, 它本身蕴含着一个永恒运动的过程, 即哲学精神自我对象化或异化–扬弃异化–复归自身。很多人也因此抓住黑格尔辩证法的抽象表现形式, 把它视为纯粹神学范围内的逻辑运动, 或远离现实和历史的飘渺幻影。

  在马克思看来, 黑格尔的辩证法并非是完全与人、自然和社会历史莫不相干的纯粹神学推理或概念运动, 它实际上是关于人和自然界以及社会历史的“思辨的、思想的价值”, 亦即“精神的货币”或“思想本质”的“生产”过程:“逻辑学是精神的货币, 是人和自然界的思辨的、思想的价值———人和自然界的同一切现实的规定性毫不相干地生成的因而是非现实的本质, ———是外化的因而是从自然界和现实的人抽象出来的思维, 即抽象思维。” (2) 也就是说, 黑格尔的辩证法实质上是对渗透或隐藏于世界万物中的理性精神的抽象描述与本质解释, 亦即对整个现实世界的本质的抽象思维。黑格尔的辩证法正是以逻辑学这个“精神货币”或抽象思维通行于人和自然界及社会历史中的一切存在和对象, 目的是获得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存在物的本质知识。马克思因此说黑格尔那里“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全部消除, 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 即逻辑的思辨的思维的生产史”, (3) 黑格尔那里的辩证法作为人的抽象思维活动的历史, 即“生产”关于人和自然界一切存在物的思想本质或概念知识的历史, 这正是人不同于自然界演化或动物进化历史的根本区别所在。

  不过, 马克思认为, 现实的人的现实生活的历史前提, 首先不是思想或精神, 而是人的肉体存在, 即首先是为了保证肉体存在而迈出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这些个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 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 (4)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因此, 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 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 (黑格尔) 。因此, 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5) 这是现实的人的现实的历史, 人正是在迈出自由身肉体组织所决定的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以及与他人相互交往和联系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黑格尔辩证法作为“对人的自我产生的行动或自我对象化的行动的形式和抽象的理解”, (6) 是“脱离现实精神和现实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维形式、逻辑范畴”, (7) 给现实的人的对象化活动以及现实的自然界和社会存在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无法让人直接了解现实的人的感性的生存状况、物质生产劳动状况以及现实世界中各种现存的关系、制度、冲突、斗争与苦难。

  二、黑格尔辩证法的现实本质:真正的人的生成过程和生命表现

  黑格尔辩证法在形式上表现为宇宙真理或哲学精神自身的自我展开、自我实现, 亦即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的思想本质的“生产”。然而问题是这种“生产”是何以可能的和现实的, 上帝、真理或概念何以可能自我运动?这些问题不可能再依据黑格尔辩证法表面的纯粹形式来获得解释和回答。马克思看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现实性生命力量在于人自身永恒运动的精神本质:“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的本质, 而精神的真正的形式则是思维着的精神, 逻辑的、思辨的精神”, (8) 辩证法的现实主体因此必然只能是不断地意识和自我意识着的人, 真理、上帝和自由必须借助现实的人的意识和行动来获得认识和实现。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关于人的自由和理性本质的全面实现和整体性获得, 即人的生成和形成的历史, 并非是费尔巴哈等人所说的属于宗教或神学的设定-否定-肯定的神秘运动。“在黑格尔看来, 自我产生、自我对象化的运动, 作为自我外化和自我异化的运动, 是绝对的因而也是最后的、以自身为目的的、安于自身的、达到自己本质的人的生命表现。因此, 这个运动在其抽象形式上, 作为辩证法, 被看成真正人的生命;而因为它毕竟是人的生命抽象、异化, 所以它被看成神性的过程, 然而是人的神性的过程, ———人的与自身有区别的、抽象的、纯粹的、绝对的本质本身所经历的过程。” (1) 黑格尔将辩证法看成是人自己的生命表现和活动, 看作是人自己的产生和生成过程, 体现和反映了人的自由意志和理性本质成长、发展和成熟的历史, 是人达到对自身的自由和理性本质的自我认识、自我规定和自我创造, 因而是人的本质的形成历史。这是黑格尔的天才发现:辩证法并不是外在于人的, 它恰恰就是人自己创造自己生活世界的历史。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人的自由和理性本质获得实现和解放的“神性过程”, 表现为思想、观念、意识或绝对知识的生产活动。但是马克思指出, 事实上,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说人是肉体的, 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 就等于说, 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本质的即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 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2) 这就意味着人的神性本质或思维力量的实现过程, 必然是与人们的肉体存在、物质生产活动或物质交往交织在一起的, 人的神性本质的实现必须以其生命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感性获得与保障为现实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 与人们的物质交往, 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 (3) 也就是说, “每个个人和每一代所遇到的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 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 (4) “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 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 不是思想活动, ‘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 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 (5) 实际上, 马克思和黑格尔都反对将思维与存在、认识与实践或理论与现实分离开来, 只不过黑格尔是在哲学解释上实现二者统一, 马克思则要求在现实世界中达到感性的统一。

  三、黑格尔辩证法的“异化”和“对立”:对现实异化或对立的本质的思想认识

  根据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解, 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的“异化”有两层相互联系的含义:一是“哲学精神”或“纯粹思辨思想”为了确证或证明自身的现实性和客观性, 必然要自我对象化或自我外化, 目的是为了达到与自身相一致的“绝对知识”, 因而关于人和自然界及社会历史的一切存在本质上都是哲学精神自身的“异化”或“现实化”;二是哲学精神或世界真理作为人自身自由和理性的神性本质, 必须依靠人的意识或自我意识活动来实现与达到, 外在世界的一切存在和现象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外化, 形成一种不同于人的神性本质的异化了的存在或异化了的世界, 即与思想本质或抽象思维本身的对立。马克思说道:“当他把财富、国家权力等等看成同人的本质相异化的本质时……它们是思想本质, 因而只是纯粹的即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 (6) 也就是说黑格尔辩证法哲学中的“异化”主要是一种思想或意识的存在形态, 表现为概念进展的若干不同阶段与特殊环节, 或人的自由意志和理性精神本质全面实现的不同阶段与客观形态, 却非异化了的现实世界中直接的和经验的感性存在。

  同样, 黑格尔那里的“对立”也主要表现为“自在和自为之间、意识和自我意识之间、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对立, 也就是抽象的思维同感性的现实或现实的感性在思想本身范围内的对立”, (1) 这是对事物本质与感性现实之间分离对立的思想认识, 整个世界其他一切世俗对立及其运动, 都被黑格尔看作是这些唯一有意义的对立的“外观、外壳、公开形式”, 诸多现实对立的实质或含义都可以根据这些唯一有意义的对立来得到解释和说明, 都被归结为这种哲学本质意义上的对立。马克思指明:“在这里, 不是人的本质以非人的方式在同自身的对立中的对象化, 而是人的本质以不同于抽象思维的方式在同抽象思维的对立中的对象化, 被异化的、被设定的和应该扬弃的本质。” (2) 也就是说, 现实的非人的存在方式以及现实世界中的诸多世俗对立, 在黑格尔那里, 作为人的自由意志本质的异化或外在实现, 只是哲学精神或人自身理性本质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或环节, 或者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或环节, 因而必然被扬弃或否定而进入更高更全面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或认识环节。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异化”或“对立”作为对现实世界中各种冲突和斗争的思想认识与哲学解释, 并不直接就是现实生活中感性的真实对立本身, 不是现实自然界或现存社会与人自身生存发展的真实对立, 不是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对立, 不是现实的非人的存在方式与人自身现实的和物质的生存生活的对立本身。然而, 黑格尔的叛逆门徒们没有完全认识到黑格尔辩证法本质的问题, 错误地把他对现实世界诸多世俗对立、冲突和斗争的思想认识或哲学解释, 看成直接就是现存世界的真正对立和斗争, 认为它们“产生、规定和支配人们的现实生活、他们的物质世界、他们的现实关系”, 因而“相信他们的批判的思想活动一定会使现存的东西灭亡”, (3) 他们将观念、思想、概念等意识的东西看成“人们的真正枷锁”或“人类社会的真正镣铐”, 所以认为“只要同意识的这些幻想进行斗争就行了”。 (4) 可见, 是黑格尔的门徒而不是黑格尔以观念或意识冒充现实世界, 把哲学的批判当作对现实的的批判和斗争, 他们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哲学推向更加疏远和倒退的境地。马克思因此批评德国的意识形态家们如果只是“把‘人’从词句的统治下———而人从来没有受过这些词句的奴役———解放出来, 那么‘人’的‘解放’并没有前进一步”, 他们应该想到和提出“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 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 (5)

  四、黑格尔辩证法的“克服”与“占有”本质:在意识或纯思维中实现的占有

  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哲学的抽象思维过程, 作为抽象的人的生命表现, 实际上是人对自身及异化了的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活动过程, 即人不断朝向自身自由和理性本质的自我认识、自我规定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人不断扬弃或克服自身对象性本质即“物性”, 复归自身自由的自我意识本质, 获得关于自身及事物的本质知识, 而不是直接占有或获得感性对象本身。马克思指出:在黑格尔那里, 意识的对象之所以必须被克服或扬弃, 是因为“对象性本身被认为是人的异化了的、同人的本质即自我意识不相适应的关系”, 因为“人被看成非对象性的、唯灵论的存在物”。 (6) 黑格尔这里对“物性”或人的对象性本质的扬弃, 其深刻的肯定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强调人作为非对象性的“唯灵论”存在物或“神性”的存在, 不能被自身本质外化所创造的对象物或现象世界所支配和控制, 亦即物或自然界不可能成为决定人自身的质。马克思对此是肯定的, 他对异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批判, 无疑受到了黑格尔的启示。但是, 马克思不满意黑格尔只是在自我意识活动中达到对异化的对象的克服和占有:“对于人的已成为对象而且是异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的占有, 首先不过是那种在意识中、在纯思维中即在抽象中实现的占有, 是对这些作为思想和思想运动的对象的占有”; (1) “对异化了的对象性本质的全部重新占有, 都表现为把这种本质合并于自我意识;掌握了自己本质的人, 仅仅是掌握了对象性本质的自我意识。因此, 对象向自我的复归就是对对象的重新占有。” (2) 也就是说, 黑格尔关注的始终是人自由本质的不可丧失, 他的辩证法使命在于教人要不断“认识你自己”以及身处的现实世界中诸多存在和现象的思想本质, 人在与自然、他人、社会打交道过程中不断证明或证实自己是精神的“唯灵论”存在物, 即以追求和实现真理、上帝和自由为使命, 而非纯粹为了肉体存在而劳作的自然存在物。

  然而, 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完全没有财产的人, 他们丧失了保持生命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许许多多仅仅依靠自己劳动为生的人, 连有限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可能性被都剥夺”, “在他们那里已经失去了任何自主活动的假象, 而且只能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他们的生命……” (3) 这些人正是沦为黑格尔所说的“物性”或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 而非“唯灵论”的“神性”存在。在马克思看来, 这些除了拥有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人, 只有首先感性地和客观地占有并获得自己肉体生存所需要的“私有财产”即吃喝住穿等物质生活资料, 然后才能作为真正的人存在。“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 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 就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 (4) 尽管在马克思之前黑格尔就主张“人唯有在所有权中才是作为理性而存在。直到个人拥有其生命、身体及财物的所有权, 他才能作为理性物存在。” (5) 但是黑格尔重点在于强调个人所有权合乎理性的概念本质, 而非关注现实的人对物质生活资料的感性占有和获得。马克思认为, 人的自由本质的真正实现和占有, 必须在现实上达到“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 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他们的自主活动, 而且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对这些力量的占有本身不外是同物质生产工具相适应的个人才能的发挥。对生产工具一定总和的占有, 也就是个人本身的才能的一定总和的发挥……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 (6) 物质生活与自主劳动的统一, 才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与全面获得, “富有的人和人的丰富的需要代替了国民经济学上的富有和贫困。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人的生命表现的完整性的人”。 (7)

  五、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对现实事物、行动和关系的思想扬弃

  黑格尔认为人是不同于自身对象性本质的唯灵论存在或自我意识的精神存在, 因而必然扬弃它自身的外化和对象性, 重新回到自我意识的自由本质之中, 使人不至于堕入物性的对象化世界之中, 这点是值得肯定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来理解和照看整个异化的现实世界,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与真正的知识或事物本质相对立的一切虚假、错误、欺骗、幻想等等, 都是理性自身的狡计, 即人的自由和理性本质外化的对象性活动所为, 因而提出“在自己的异在本身中就是在自身”。 (8)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哲学的这种思辨性, 用更一般的形式来表达就是:“理性在作为非理性的非理性中就是在自身。一个认识到自己在法、政治等等中过着外化生活的人, 就是在这种外化生活本身中过着自己的真正的人的生活。因此, 与自身相矛盾的, 既与知识又与对象的本质相矛盾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证, 是真正的知识和真正的生活。” (9) 在黑格尔看来, 整个人类历史的责任在于“精神”“自由”和“理性”,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虚假、错误、丑恶、谎言和欺骗等等非理性存在与活动, 不是由无目的的物或自然界造成的, 而是由人对自身的“精神”即自由和理性本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不足造成的。同时, 黑格尔的辩证法并非主张脱离和抛弃现实世界, 而是教人要以追求真理和理性的精神与勇气, 不断认识自己以及身处世界的本质, 以哲学的理性思维沉思、批判和怀疑现有的和已经发生的一切存在, 不断扬弃不合理性或事物本质的“知识”及“存在”。

  黑格尔的“扬弃”或“否定”并非像有的理论家所批评指责的那样, 说他不要物质对象或自然界, 以及法、道德、国家、财富以及家庭和市民社会等现实的存在方式或生活方式, 相反黑格尔是要扬弃它们各自特殊的、有限的和片面的真理性, 把它们统统纳入到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实现和整体性获得过程之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自身否定”表示积极肯定:“黑格尔理解到———尽管又是通过异化的方式———有关自身否定具有的积极意义, 所以同时也把人的自我异化、人的本质的外化、人的非对象化和非现实化理解为自我获得、本质的表现、对象化、现实化。” (1) “扬弃是把外化收回到自身的、对象性的运动。” (2) 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或“自我否定”, 实际上是主张人要认识自己, 实现和成就自己, 并获得和占有自己, 就必须积极地进行对象化实践活动, 但是又不能为自己所创造的对象化世界所俘虏和控制, 成为物性的人, 相反必须克服和扬弃自身的物性本质, 回归到自由的神性本质, 对象化活动是手段, 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发展与获得才是目的。

  但是, 黑格尔辩证法那种思想意识上的批判和扬弃, 在现实中并没有触动或真正消除那些不合理的现实事物和存在本身:“这种思想上的扬弃, 在现实中没有触动自己的对象, 却以为实际上克服了自己的对象……黑格尔在哲学中扬弃的存在, 并不是现实的宗教、国家、自然界, 而是已经成为知识的对象的宗教本身, 即教义学, 法学、国家学, 自然科学也是如此”。 (3) 也就是说, 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人对自身自由本质的自我意识的历史, 并不等于现实的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 对于不合乎人的自由和理性本质的事物、行动和关系的思想扬弃, 并不等于物质的和感性的实际消除。这就决定了马克思未来的理论任务和历史使命在于:内在的或自我意识的自由, 何以能与经验的、实证的和感性的自由相一致和统一?人如何真正现实地和感性地达到和占有自己做人的本质?现实世界中诸多不合理的世俗对立及事物何以能够真正消除?在马克思看来, 与人的本质不相适合的现实异化的实际消除, “只有在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之后才会消灭”, 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 (4) “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 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怪影、幽灵、怪想等等来消灭的, 而只有通过实际推翻……现实的社会关系, 才能把它们消灭……” (5)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6) 因此, 千百万无产者“为了实现自己的个性, 就应当消灭他们迄今面临的生存条件, 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迄今为止的社会的生存条件, 即消灭 (异化) 劳动”。 (7)

  六、黑格尔辩证法的“劳动”本质:批判性和否定性的抽象思维活动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卓越和伟大之处在于辩证法:“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 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 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 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 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 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 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人同作为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 或者说, 人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的实现……这首先又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 (8) 马克思这里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肯定和赞扬, 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劳动。首先, 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作为一种追寻真理、上帝和自由的卓越劳动, 即人对自身及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一切事物和存在的思想本质或理性真理的抽象思维活动, 这是一种从不停息和满足于任何一种特殊事物、需求、利益及存在方式上的艰苦劳作。它的伟大意义在于:真正首次赋予劳动以人的神圣尊严和普遍平等的主体地位。过去的无论哲学家还是现实社会实际上都或多或少鄙视劳动, 认为劳动是一种奴隶或下等人从事的低级活动, 或仅仅是保持肉体存在、物质需要的生物劳动。其次, 黑格尔的“劳动”作为对整个宇宙世界的抽象思维活动, 实际上正是构成了辩证法保持永恒生命活力的伟大原则———“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 亦即批判性和否定性的自我意识活动。辩证法的重要原则或本质特征———否定性, 正是源于人自身不断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劳动本性, 即人不断要求全面实现和获得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理性本质。黑格尔这种意识的或精神的劳动看似神秘的和隐蔽的, 并常常遭到许多批评, 实际上这种劳动并不排斥而且离不开人们现实的和实践的对象化活动, 即不断创造和改造世界的现实活动, 只不过被黑格尔辩证法那种意识和自我意识活动不断否定、消融和遮蔽了。

  尤其重要的是, 马克思看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尽管表面形式上表现为人的自由和理性本质发展和成熟的历史, 表现为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活动, 但它实际上是真正的人的生成的历史, 即由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历史。马克思发现, 黑格尔那里以异化形式出现的劳动, 即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抽象思维活动, 实际上必须通过现实的人的具体对象化劳动来确证和表现, 这在感性现实性上, 不仅仅是个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代谢、满足肉体生存的物质生产劳动, 而且更重要的是生产劳动使个体超出了自身孤立的单一存在, 与他人共同活动形成了相互联系和交往的普遍性制度与关系, 使得物质资料以及个人能力都成为生产性的 (productive) , 即不断增长和完善的, 同时将人与自然界、他人以及社会联系和统一起来。马克思将把这种被黑格尔的意识活动所遮蔽和掩盖了的感性劳动拯救出来, 作为其新世界观的现实基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 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 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住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 (1)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尽管描述和解释了人的劳动本质以及人的自我生成的历史, 但那只是对劳动的积极方面的解释, 他没有看到劳动的消极方面, (2) 即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 无产者完全失去一切生活资料来源, 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因而不得不迫于肉体生存、获取生活资料而被迫从事摧残生命的强制性劳动, 这种劳动并不是他自身自由意志或主体本质的确证, 相反只是其维持肉体存在的手段, 肉体存在、自然需要成了无产者劳动的唯一目的。这恰恰与黑格尔所说的劳动的普遍性主体本质是相反的或异化了的, 可以说这是黑格尔异化劳动 (3) 的异化。但是, 黑格尔的辩证法不能对这种异化的客观事实或经验现象做出“实证的”解释说明, 他的“扬弃”也不可能真正消除这种现实的异化劳动, 而只是作为思想的环节被自我意识所消除。所以马克思说“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 (4) 也就是说黑格尔的辩证法劳动概念作为精神的抽象思维活动, 通过不断批判和否定特殊的、偶然的、片面的意识和自我意识, 旨在获得对事物本质的概念认识, 完全不同于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作为肉体的主体” (5) 所从事的强制性劳动, 它不能具体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6) 以及为什么社会大工业生产越发达、物质越富裕, 工人却越贫困、无知和堕落。

  结语

  马克思正是通过深入理解和剖析黑格尔辩证法本身本质的问题, 使自己经受严格的抽象思维训练, 为真正能够“告别”和“清算”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 克服和走出黑格尔乃至整个德国观念论传统, 创立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虽然高度赞扬黑格尔首次天才地发现辩证法实质上就是人自我创造、自我生成的历史, 即人自身的生命表现, 但他只是将辩证法描述为人对自身自由和理性本质的自我意识活动的历史, 旨在寻求关于整个世界一切存在和活动的思想本质的概念性知识或思维真理。然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1) 所以, 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是“倒立的”, 并非指责它本身是错误的, 而是因为它为人们提供的只是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世界的本质真理、概念性知识, 而非人们直接现实的、物质的和感性的生存状况、劳动状况以及各种现存的社会关系和制度本身的问题。毕竟“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 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2) 因此, 马克思决心将黑格尔辩证法“颠倒过来”, 深入考察经验的和现实的感性世界本身, 通过具体的实践行动和物质力量, 把黑格尔关于人和现实世界的本质真理、概念知识, 变成物质的和感性的现实真理、客观事实, 证明思维真理的此岸性力量。这意味着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截然相反”, 他将转向关注人类在现存社会的生存发展以及改造现在世界的“感性行动”, 辩证法的主体因而不再是黑格尔那个作为自由和理性精神本质存在的人, 而是“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 (3) 辩证法的内容和对象也不再是黑格尔那个“神性”主体的意识和自我意识活动, 而是由人的肉体存在迈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反抗剥削压迫的阶级斗争活动;辩证法运动的目的或结果不再像黑格尔那样不断生产“精神的货币”, 即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存在和现象的思想本质, 而是不断生产满足人们生命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真正达到每个个人吃喝住穿等物质需要在质和量上的保证与满足, 以及在此基础上每个个人生命力量和个性才能的发展完善及自主体现和发挥, 最终实现物质生活与自主劳动统一, 以及日渐扩大的自由交往和联合。(注释: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黑格尔辩证法本质剖析——马克思的观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78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