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研究孙子兵法中三个环境下的群体领导艺术

时间:2019-02-07 11:56:3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研究孙子兵法中三个环境下的群体领导艺术 本文关键词:孙子兵法,领导艺术,群体,环境,研究

研究孙子兵法中三个环境下的群体领导艺术 本文简介:摘要:《孙子兵法》的群体领导艺术是根据所处环境的难易程度来划分的,从低到高,呈“金字塔”型的结构模式。每一层级领导艺术的跨越,都要求群体领导者角色做到适时转变。静态环境领导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有序管理,动态环境领导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有序与无序的自由转换,险恶环境领导艺术的终

研究孙子兵法中三个环境下的群体领导艺术 本文内容:

摘要:《孙子兵法》的群体领导艺术是根据所处环境的难易程度来划分的, 从低到高, 呈“金字塔”型的结构模式。每一层级领导艺术的跨越, 都要求群体领导者角色做到适时转变。静态环境领导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有序管理, 动态环境领导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有序与无序的自由转换, 险恶环境领导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每个成员的正能量发挥到最大极限。
  
  关键词:《孙子兵法》; 群体领导艺术; 静态环境; 动态环境; 险恶环境;
  
  On the Group Leadership Art in Sun Tzu Art of War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闻名中外的兵学经典, 也是一部举世公认的领导学宝典。波兰学者石施道指出:“孙武在中国古代思想领域里, 独树一帜。”[1]《孙子兵法》有独特的思想理念, 也有别具一格的群体领导艺术追求, 这种领导艺术追求可分为三个梯次:一是静态环境领导艺术, 二是动态环境领导艺术, 三是险恶环境领导艺术。这对于研究群体领导艺术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孙子兵法》中群体领导艺术梯级划分及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借此进一步加深对孙子群体领导艺术的探究。
  
  一、静态环境下的群体领导艺术
  
  在相对平静的环境下, 对于一个群体来说, 领导者想要实现有效管理也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孙子兵法·势篇》云:“凡治众如治寡, 分数是也。”“治众如治寡”阐明了孙子的静态领导艺术, 代表了《孙子兵法》群体领导的初级梯次水平。孙子所说的“分数”, 犹如我们今天所说的“编制”.孙子指出, 治理多数人如同治理少数人一样, 关键在于编制。为什么要说“治众如治寡”是静态领导艺术?“治众”说明这个群体处于相对平静的环境下, 这时的群体领导者首先担当的是一个良好的管理者角色。孙子认为, 静态领导艺术的关键, 在于这个群体的编制要科学、合理, 这是因为编制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 而且是一种管理能力的体现。因此, 领导者是否受群体数量上的限制, 是判定一个群体领导者是否具有初级领导艺术的重要指标。比如, 治理万人, 如同治理一百人一样轻松自如。
  
  科学、合理的编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 从来就没有永恒不变的编制。这种现象可从古时的军队编制得到证明, 《周礼·夏官》载:“凡制军,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宋人张预引用汉代军制注解《孙子兵法》:“治兵之法:……五人为列, 二列为火, 五火为队, 二队为官, 二官为曲, 二曲为部, 二部为校, 二校为裨, 二裨为军。”对比两则材料, 可发现周代的一军是一万二千五百人, 而汉代的一军是三千二百人。即使是同一时代、同一支军队的编制, 有时也要发生变化。对于军队来说, 还有平时编制和战时编制之分, 平时编制是战时编制的基础, 没有科学、合理的平时编制, 战争来临时, 也很难做到向战时编制的合理转化。这些事实说明编制必须随时随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只有适合时代和形势发展需要的编制, 方才谈得上是科学而又合理的编制。一个庞大群体的编制若是不科学、不合理, 就会造成管理层的混乱, 出现尾大不掉、政出多门等问题。
  
  孙子静态领导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庞大群体的有序管理。孙子的理论首先是治军的理论, 要实现三军的有序管理。这种有序管理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层次要分明, 二是每一个管理层次所管理的人员数量要适当, 三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比例要适当。确定一个特定的群体的编制, 应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斟酌考量。孙子的静态领导艺术虽是评价群体领导艺术的最低梯次, 但它是迈向群体领导艺术中级梯次的坚实基础。
  
  二、动态环境下的群体领导艺术
  
  一个群体并不能永远处于相对平静的环境下, 对于一支将要进入或者已经进入战斗状态的军队而言, 更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孙子兵法·势篇》云:“斗众如斗寡, 形名是也。”这句话中的“斗众如斗寡”, 点明了孙子的动态领导艺术, 代表了《孙子兵法》中群体领导艺术的中级梯次水平。孙子所说的“形名”, 犹如我们今天所说的指令。孙子指出, 指挥多数人作战如同指挥少数人作战一样, 关键在于指令。为什么要说这是一种动态环境领导艺术?“斗众”形象地说明这个群体正处于动态的环境下。在战争当中, 军队这个群体所面临的艰难困苦已是一种常态。在这种状态下, 群体领导者要从管理者的角色开始向指挥者角色转变, 他所面临的困难有时超乎想象。在动态环境下, 没有比指挥者的指令更重要的事情了。指挥者的指令不仅仅代表一种领导方法, 更是一种中级领导艺术的集中体现。有些群体负责人虽然可以达到静态领导艺术境界, 能够成为一个庞大群体的管理者, 但未必就能上升到动态领导艺术境界, 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者。比如, 牧野之战, 商纣王的军队在战斗中倒戈, 这说明商纣王对军队能够做到静态环境下的领导, 却不能做到动态环境下的领导。
  
  动态领导艺术的关键在于指令。对作战当中的军队而言, 模糊不清甚至完全错误的指令, 会让军队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清晰而又恰当的指令, 对军队夺取胜利是不可或缺的。而发出清晰得当的指令, 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需要指挥者对整个形势了如指掌, 而且他的部下能充分了解这一指令的具体含义。因此, 一个优秀的指挥员, 能够做到在合适的时机下达清晰而又准确的指令。指令是一个群体统一行动的信号, 指挥者下达命令的时机也非常重要, 早也不行, 晚也不行, 早了会欲速则不达, 晚了会错失良机。如果指挥者能够从容不迫地指挥庞大的军队作战或行动, 则可判定这个指挥者已经达到了孙子所说的动态领导艺术境界了。
  
  《孙子兵法·势篇》描绘出动态领导艺术境界所呈现的最终效果是“纷纷纭纭, 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 形圆而不可败也”.否则, 一旦指挥者的指令发出后, 处于动态环境下的群体就会陷于混乱不堪的状态, 诚如《孙子兵法·九地篇》所言:“众寡不相恃, 贵贱不相救, 上下不相收, 卒离而不集, 兵合而不齐。”只有指挥者具备高超的动态环境领导艺术, 才能使群体在由静态环境向动态环境转变的过程中实现自由转换。换言之, 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实现自己所率领的群体在有序与无序之间自由转换。正如孙子所言:“乱生于治, 怯生于勇, 弱生于强。”所以, 孙子的动态环境领导艺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一个群体在有序与无序之间自由转换。这种无序是一种可以自由控制的无序状态, 对于军队而言, 有时可以迷惑敌人, 引诱敌人上当。
  
  三、险恶环境下的群体领导艺术
  
  一个群体有时并非处于静态环境, 也不是处于一般的动态环境, 而是处于一种非常特殊、非常险恶的环境, 这种环境可以说是一种生死未卜、吉凶难测的环境。《孙子兵法·九地篇》云:“其兵不修而戒, 不求而得, 不约而亲, 不令而信。”这句话说明了孙子的险恶环境领导艺术, 代表了《孙子兵法》中群体领导艺术的高级梯次水平。孙子指出:士卒不必整饬, 就能加强戒备;不必强求, 就能完成任务;不必约束, 就能亲附拥护;不必申令, 就能遵守纪律。值得注意的是, 孙子所谓“不修”“不求”“不约”“不令”, 正是其高级群体领导艺术的具体体现。
  
  这种环境虽然十分险恶, 但对于素质优秀的人来说, 这也是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环境, 是一种“危”而有“机”的环境。这种极为罕见的特殊环境一旦出现, 之前的指挥者角色则应开始向布局者角色转变。布局者要能体现出一种“以患为利”的创新思维, 不然的话, 厄运随时会降临到整个群体的每一个成员身上。先前仅仅依靠科学合理的组织编制实现静态领导管理, 以及在正确时机下达清晰准确的指令实现动态领导管理, 但在目前险恶的环境下, 已经是无济于事了, 根本无法解决燃眉之急。在这种异常险恶的环境下, 整个群体的心态已发生了剧烈变化。布局者要面对空前的压力和难以预测的未来命运, 必须采用特殊的领导方法, 那就是无为的领导艺术。
  
  这种异常险恶的环境, 如同项羽巨鹿之战前夕所处的环境。巨鹿之战的前夕, 项羽所率的楚军面临的作战环境非常不利, 而且河北诸军及楚军面对如狼似虎的章邯军队充满了恐惧心理。[2]也如同当年韩信与赵军交战前所处的险恶环境。韩信率孤军远道而来, 面对的是占据地理优势、数量众多的赵军, 恐惧与灭亡的命运阴霾笼罩在每一个人头上。而项羽和韩信却能够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最终胜出, 原因是他们都已成为出众的布局者, 而不是单纯的指挥者:项羽通过“破釜沉舟”来改变现有的布局, 韩信创造性地使用“背水阵”来重新布局, 最终达到了孙子无为的领导艺术境界。
  
  达到孙子无为的领导艺术境界, 关键在于布局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注意研究“九地之变, 屈伸之利, 人情之理, 不可不察”.也就是说, 布局者要对险恶的环境状况、前进后退的影响、群体的心态有充分的了解把握。孙子的无为领导艺术, 表面上是一种无所作为, “不修”“不求”“不约”“不令”, 实际却奉行一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领导艺术原则。说到底, 无为的领导艺术所秉持的态度不是消极无为, 而是积极有为, 布局者要充分开动脑筋, 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环境, 就是《孙子兵法·九地篇》讲的“聚三军之众, 投之于险”, 迫使群体中每个成员都能够实现“自治”, 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正如孙子所说的“死焉不得, 士人尽力”, 以至于最后, 整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爆发的正能量都达到极限, 从而让整个群体实现绝处逢生的命运转折。这个险恶环境是布局者有意识创造的, 也就是孙子所说的“投之亡地”和“陷之死地”.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如果群体领导者本身不具备良好的静态环境领导艺术和动态环境领导艺术, 或者这个群体没有经过很好的训练, 却要盲目地追求无为的领导艺术境界, 试图实现布局者角色的转变, 那么其所追求的胜利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前秦之苻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淝水之战则是动态环境领导艺术向险恶环境领导艺术转化效果不佳的最终反映。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苻坚还没有完成从一个指挥者向布局者角色的迅速转变。而东晋的谢安却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角色转变。孙子的无为领导艺术境界, 就是要彻底打破静态环境领导艺术所追求的有序, 以及动态环境领导艺术所追求的有序与无序之间双向灵活转化, 从根本上创造一种天、地、人三者合而为一的最佳组合状态, 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让群体的每个成员的正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为一个群体的领导者, 当他没有达到孙子的静态环境领导艺术时, 就无法跨越到孙子的动态环境领导艺术;当他没有达到孙子的动态环境领导艺术时, 也自然无法跨越到孙子的无为领导艺术境界。通过应用创造性的思维, 布局者最终使所率的群体在险恶的环境下胜出, 则是判定其达到无为领导艺术境界的唯一标准。
  
  在历史上, 能成功跨越孙子群体领导艺术三大境界的大师级人物凤毛麟角。从军队领导艺术的角度来看, 汉军统帅韩信当之无愧是群体领导艺术的杰出代表。他对《孙子兵法》运用得异常娴熟。[3]结合历史记述考察, 韩信亲口说自己带兵是“多多而益善耳”, 显然, 他轻而易举地达到了孙子的静态环境领导艺术境界。刘邦夸奖韩信:“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表明韩信业已达到孙子的动态环境领导艺术境界。汉军北上灭赵, 韩信通过“投之亡地然后存, 陷之死地然后生”的“背水阵”, 一举战胜赵军, 证明韩信已经达到了孙子的无为领导艺术境界, 这是群体领导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可以说, 韩信是孙子群体领导艺术的集大成者。军队这个群体最为特殊, 它所面临的环境, 已远远超越其他群体所处的环境状态, 从军队领导艺术的角度审视, 这种群体领导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有典型性和概括性。
  
  综上所述, 《孙子兵法》中群体领导艺术所追求的境界分别为静态环境领导艺术、动态环境领导艺术、险恶环境领导艺术, 呈“金字塔”型的结构模式 (见图1) , 三者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 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从整体观察, 这个“金字塔”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所处的群体环境有明显的变化, 越往顶端, 群体领导者的处境越是艰难。二是群体领导者所面临的挑战有显着的变化, 越往顶端, 要求群体领导者的能力越强。由初级的管理艺术, 到中级的灵活调度能力, 再到高级智能创新思维, 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三是三种境界呈阶梯状上升的趋势。这种提升标志着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 预示着难度系数增大到一个新的层级, 这种难度系数分为低、中、高三个梯次。
  
  群体领导难度系数的提高, 根本原因是这个群体所处的环境状况有了新的变化, 从而使群体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静态环境领导艺术是在一种相对平静的环境下进行的, 群体的心理波动很小, 对群体领导影响不大。动态环境领导艺术是在一种不稳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群体的心理会有很大的波动, 因而会对群体领导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无为领导艺术则是在一种极度险恶的环境下进行的, 群体的心理波动十分剧烈, 有效利用这种心理变化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就需要有效运用“人性的指挥原则”[4].由于环境状况的根本改变所引发的群体心理波动幅度也不一样, 所以群体领导者不仅要改变自己的领导方式, 而且要在角色上有相应的转变, 实现管理者、指挥者、布局者的角色适时适地转换, 这就需要群体领导者在平时不断历练和打磨, 尤其要从心理上进行严格锤炼, 在各种环境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孙子群体领导艺术所追求的三个境界的终极目标各不相同, 静态环境领导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群体的有序管理, 动态环境领导艺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群体在有序与无序之间灵活自由转换, 无为领导艺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群体中每个成员的正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此而言, 《孙子兵法》中群体领导艺术的三个终极目标, 为群体领导艺术的考评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标准。
  
  参考文献
  [1]于汝波。孙子兵法研究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1:296.
  [2]阎盛国。从《孙子兵法》审视项羽巨鹿之战的致胜因素[J].史学月刊, 2012 (7) :125-127.
  [3]吴兴勇。韩信和孙子兵法[J].船山学刊, 2010 (2) :189-191.
  [4]程国政。孙子兵法知识地图[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3:176.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研究孙子兵法中三个环境下的群体领导艺术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78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