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作用

时间:2019-01-11 00:21:06 来源:免费论文网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作用 本文关键词:纲要,自信,提升,作用,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作用 本文简介:摘要: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首先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代历史上中华文明遭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在与西方工业国家竞争中的落后衰败、被动挨打。因此,“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在讲授近现代历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历史事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作用 本文内容:

  摘要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首先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代历史上中华文明遭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中国在与西方工业国家竞争中的落后衰败、被动挨打。因此,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在讲授近现代历史的过程中, 要处理好历史事件、历史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具体来说,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如何看待中华文明到了近代开始落后于西方文明, 近代史上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如何认识西学东渐潮流, 以及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等四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这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纲要”课; 教学实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文化体制改革的地位大幅提升。今年两会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

  那么, 何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其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1]91毋庸置疑, 文化自信首先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但是,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仅缺乏认识, 而且不够自信。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不仅包括儒家、道家思想, 还包括古典文学、古典艺术 (音乐、绘画、戏曲、书法等) 、古代科学技术、传统节日和民俗、传统礼仪文化。涉及了许许多多的学科类别, 涵盖哲学、文学作品、中医、教育、历史、生活、中国书法、传统音乐及民乐、传统美术作品、传统戏剧等类别的书籍。尽管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还是比较重视的, 但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不一定熟悉。

  2.大学生缺乏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当今时代已经是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 人们可以通过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来了解信息, 获取知识。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智慧结晶, 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不是仅通过大众媒体就可以掌握的, 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和积累。再加上一些高校较少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 从而导致学校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需要。

  3.由于近现代历史上中国的落后,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那么自信。我们今天谈文化自信, 但是有同学会问,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那么落后, 我们何以能自信?任何文化的发展, 都是基于历史的发展, 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而成, 也在近代历史上遭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并保存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质疑、不自信, 直接原因就来自近代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挑战, 中国传统文明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 国家被动、挨打, 人民受欺凌、受压迫。

  “纲要”课是一门讲授近现代历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它既要讲历史, 讲文化, 又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而笔者认为, 这门课程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如何看待近代中华文化的落后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 悠久绵长的文化, 中华文明延绵五千多年从未中断过。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更是从史实和史料证实了古代中华文明在技术和科学上有过一系列重大创造, 高度评价了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的贡献。但中国到了清朝乾隆后期, 思想上妄自尊大, 闭目塞听, 对外奉行闭关锁国, 被西方工业资本主义国家远远抛在了后面。在“纲要”课的上编综述和第一章要讲到相互联系的两个内容:一个是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到了后期由盛转衰;另一个是1840年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发动了鸦片战争。

  对于第一个问题, 教材上讲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 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 并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是一种保守的文化。笔者认为, 对中华传统文化作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 也不准确。我们要看到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 它所具有的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功能, 它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保守性, 例如, 人们所批判的“三纲”。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伦理原则, 是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 这是我们在今天仍然要继承和发扬的。这一点笔者认为要向大学生交代清楚。

  对于第二个问题, 即讲解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 这里面也有值得我们对中华文化进行反思的地方。为什么一支几千人的远征军能打败中华帝国?清政府的失败, 从表面上来看, 败在军事技术的退步, 败在军队的组织和训练的松弛, 败在战略的缺乏。教材上在总结分析近代历史上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时, 对清朝从皇帝到权贵乃至整个社会制度都进行了口诛笔伐, 自大、愚昧、贪生怕死、自私自利、腐化等等。的确, 无人能替这些恶名辩解。但是笔者不禁要问, 对当时中国人的丑化是不是也是对我们民族的丑化、对我们自己的丑化?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拉长历史的视线, 将中国在1800年之后的衰落放到整个世界历史的视域中加以考察。在工业革命的历史大背景之下, 中国是一个旧式的农业强国, 而英国已经成长为一流的工业强国, 在这场农业国与工业国的对抗中, 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是不对称的, 清朝中国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

  讲到鸦片战争, 就一定会讲到林则徐。对于严厉禁烟的林则徐, 从初中历史教科书到大学“纲要”课, 都是充满了褒奖、赞扬之词, 说他禁烟抗英有功, 是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尽管如此, 他在战争前的禁烟行动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围禁商馆、勒令具结, 以及因林维喜案而驱逐广州和澳门的英国商人等几件事情, 在英国人看来, 都是非法的。英国人认为, 法律和命令是不同的, 法律具有稳定性, 政府的随便一个命令, 不能代替法律。而在林则徐看来, 这几件事情则是合法的, 不但是合法的, 而且是极具正义的, 因为它捍卫了国家的主权, 维护了国家的利益。”[2]18正是中西法律文化的不同, 导致种种法律冲突, 以致无法调和, 最终兵戎相见, 导致鸦片战争爆发。也就是说, 英国在鸦片战争中的胜利依靠的是凭借新的科学技术的军事力量, 善于组织利用新的科学技术。中国的禁烟运动虽然在道义上是正确的, 但是当时中国的法律、文化的落后也是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客观看待近代历史上的文化侵略

  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 是一部屈辱的苦难史。第一章第一节讲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讲到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除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以外, 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文化侵略。

  1.对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 服务于晚清官场的洋人应区别看待。他们当中确实有些人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但也有很多人推动了中国的进步, 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他们有非常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 又有一种推动中国进步的使命感。他们在中国传播科学知识、做慈善活动、开办学校、培养现代化人才, 起到了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例如, 李提摩太、丁韪良等。因此, 要把外国传教士群体区分开来, 不能以偏概全, 不能把他们所有人都说成是政治侵略、文化侵略。文化“自信”的对立面是“自恋”“自大”, 我们必须正视历史, 应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优秀成分, 也有落后成分, 西方文化当中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文化。

  2.批判文化侵略。文化侵略的目的是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 日本在中国实行的奴化教育, 就是要把中国人固有的文化消灭掉, 用它的奴化文化来代替, 让中国人在思想上割断跟自己民族文化的联系, 达到他们精神统治的目的。

  3.讲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同时, 更要讲中国人民英勇地反抗它们的侵略、压迫并取得了最终胜利。笔者认为, 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 可以对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命运所做的反抗斗争进行梳理, 可以重点讲授具有代表性的、反抗最为激烈的斗争, 还可以根据情况讲解本地区历史上反抗斗争的英雄事迹,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四、如何看待历史上的西学东渐

  近代历史是我们积贫积弱、闭关自守的历史, 但是, 这不能否认在这一百多年来许多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地向西方寻求真理, 探索国家出路的自强不息。在讲授“纲要”课的第二章、第三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救国运动时, 要讲到几个方面。

  1.不能过于排外、仇外。文化自信, 不能夜郎自大, 闭目塞听。笔者认为, 不能过于强调中国在近代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侵略导致的, 而应该从世界历史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角度来分析, 西方列强实行殖民扩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这是历史的必然。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

  2.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要有理性。要讲清楚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受压迫的过程中, 在欧风美雨的洗礼下,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的是制度文明, 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学习的是精神文明, 这些都给僵化的中国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是既要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 继承它的优秀文化, 同时要吸收西方外来文化的健康内容, 博采众长。

  五、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文化自信, 就要反对对本民族文化的自卑, 对西方文化的盲从。近代历史上,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 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声讨, 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误倾向, 好像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 已经丧失了其现代意义。因此, 笔者认为讲这段历史就要注意讲清楚两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中有精华, 也有糟粕, 需要区分开来。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对我国传统文化, 对国外的东西, 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例如,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还有,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 它们都是贯穿古代、现代、当代的基本精神, 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2.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倡导西方文化价值是不正确的。中国先进分子在向西方学习、寻找真理一次次失败之后, 他们在中国以废除旧思想、打破旧体制的禁锢为目的, 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批判传统思想, 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从儒家思想, 到繁体字, 到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传统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如钱玄同认为“古文是不通的文章, 汉字是野蛮的文字, 应该把它们撕毁、践踏”, 表现出民族自卑心理。[3]43但这只是极少数的极端思想。在讲这段历史时, 要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向全世界呼吁:“21世纪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文化自信不仅要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保存好我们的优秀文化, 还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借鉴外来文化成果。总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向大学生讲授近现代历史的过程中, 能够把历史与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 增强和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既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继承, 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涛, 杨柳春.论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提升[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3 (2) .
  [2]崇世健.十三行时期的中西法律文化冲突[J].读书, 2014 (3) .
  [3]郑大华, 曾科.论20年代醒狮派的文化保守主义[J].聊城大学学报, 2012 (4) .

    何火萍,傅义强.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12):139-14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作用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60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