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时间:2018-04-12 09:26:15 来源:免费论文网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本文关键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业工程,分析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根据国内外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实践经验,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以优化课程设置为基础,围绕教学方法改革这个核心,以紧跟前沿为关键,用实践能力做保证。关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本文内容:

摘要:“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根据国内外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实践经验,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以优化课程设置为基础,围绕教学方法改革这个核心,以紧跟前沿为关键,用实践能力做保证。

关键词:高端制造;工业工程;课程体系

一、引言

2011年,德国提出“工业4.0”发展战略,其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制造智能化,“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是其两大主题。借鉴该战略思想,我国政府为在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供应国和主导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于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业顶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的突破,聚焦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期获得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的成功,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2]。为此,亟需培养大量专业的工业工程(IE,IndustrialEngi-neering)人才。

二、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特点

工业工程系最早于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设立,与机械、电子、土木、化工、计算机、航空一起,并称为七大工程学科,集工程和管理于一体,对工业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在工程学领域里唯一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力的工程学专业,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普遍设立的工程学科,我国近200所高校设置该专业。1.工业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国内外高校对它的开设往往根据学科教学的侧重不同而设置在工程学院或管理学院中,少数独立出来成立了专门的工业工程学院,比如清华大学。2.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与管理、供应链物流、金融工程、工业工程、信息技术技能、数理工具与方法等多学科门类的宽广的知识结构,掌握工业工程实验技能、编程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技术手段的具有工程背景的管理型人才。3.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一般由两大阶段组成:通识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集中在三个方面:工程学方面,包括各种工程及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商业管理方面,包括市场、金融、及营运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力拓展方面,包括数学和统计以及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工业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尚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的概念已经提出数年,目前许多企业已部署工业机器人。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关于这方面的课程并没有跟进,分析比较国内外高校课程设置情况,美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工科课程占比55%,并且开设了机器人、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等课程,这些方面正是“中国制造2025”急需的人才领域,在这方面目前还比较薄弱。2.工业工程研究方向一般有三个主要方向:人因工效学、运筹学、生产制造工程。在人因工效学方向,国内院校的研究、开设的课程都相对比较少,许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实验设备来支持这方面的研究;在运筹学方向,运筹学是整个工业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这方面高校基本均有研究,然而大多运筹学由数学系开设,教学偏重数学理论和公式推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在生产制造工程方向,该方向涉及许多专业的知识,比如自动化、机械、电子、材料,等等。综上所述,工业工程研究范围很广,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系统,课程内容之间有重复,各门课程之间属于不同学科,缺少衔接和配合,缺少集成一体化的知识体系。3.理论和实际应用出现了脱节,现有的工业工程课程提供给学生许多知识,比如人因工程的、运筹学的、管理学,等等。由于知识体系繁杂,实践环节、综合训练偏少,学生很难体系化地掌握,因此在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不能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三、“工业4.0+高端制造”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建设—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上海市属本科院校。随着华东地区工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对工业工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在考察和学习国内外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遵循学校“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依托学校的工科优势,以及“三协同(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提出了面向高端制造业的“重技术,懂管理,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五要素。具体做法如下:1.依托校内外教学资源,构筑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平台该校工业工程专业筹建于2005年,由管理学院和机械学院共建,于2006年面向全国招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度融合高校、国际合作院校、行业知名企业、地方行业协会、大学科技园区、研究机构多方主体资源,围绕“教学、实践、服务高端制造业”三项基本功能,形成了开放、多元化协同共建的人才培养平台。一方面,专业教师通过挂职、进修、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进入合作企业、行业协会、国内外合作院校,参与企业生产、科研和服务的实践环节;另一方面,聘请企业、行业协会与国际院校的资深专业骨干、顾问、教授走进学校,以长期兼职、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短期培训等方式融入教学培养体系。2.构建课内课外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为充分发挥多方主体资源整合的合力与优势互补的张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协调产学研多方人才培养资源供给,使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生产实践在培养环节上有效衔接。以创新意识为核心,重点完成管理素养、工科背景、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为要素的教学体系建设[3]。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对学科专业进行有效规划,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推动教学改革,编写和更新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教材、课件、课程案例库等。通过上述培养方式构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对高端制造业的人才能力要求,课程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4]。(1)通过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题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实习及以学科为中心的参赛认证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课程内和课程间设有实践和设计性环节,相关学时在培养体系中占30%以上;(3)坚持科研促进教学的思路,各类实验室、研究中心向本科生开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基地;(4)通过工厂参观调研、短期企业调查、实习实训等环节,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个人成长以及知识创新有效衔接。

四、“工业4.0+高端制造”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是基础。尽量做到课程设计的最优化,综合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整合课程内容,既要避免专业内容交叉重复又要避免知识遗漏,对于课程的难易程度设置要合适,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于深奥,也不能过于简单。2.紧跟前沿是关键。充分利用协同平台让学生了解工业工程在科研、企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在课程设置中要紧跟前沿增设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知识点。3.实践能力是保证。通过实践学习、企业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工业工程将要从事的工作有更为理性和深刻的认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整合所学知识,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为以后的再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4.教学方法改革是核心。“智慧课堂”、“模块化项目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能力建设为中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以项目任务作为驱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结语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工业工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与社会转型,培养出“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新型工业工程专业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顺堂,张代芹.国内外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比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115-119.

[2]汪应洛,哀治平.工业工程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贾国柱.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03):130-134.

[4]陈明,张比鹏,王宏祥.教学质量视域下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16):38-40.

作者:吴莹 胡斌 杨坤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38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