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浅析安徽省含弓戏的艺术特征及发展途径

时间:2017-08-12 15:07:24 来源:免费论文网
  浅析安徽省含弓戏的艺术特征及发展途径

  摘要:含弓戏是安徽省的民间传统戏曲艺术种类之一,也是我国稀有戏曲种类。含弓戏广泛流行于含山、居巢、无为、当涂、和县以及芜湖等地区,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地域民俗特色。本文将在分析含弓戏基本艺术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继承和发展含弓戏的科学途径,希望本文的研究和写作能够对我国传统民间戏曲艺术的继承、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含弓戏;艺术特征;发展途径;民间传统戏曲

  含弓戏是安徽省的一张重要艺术名片,对其继承和发展是维护我国文化多样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如今,安徽省的含弓戏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却因为社会、经济以及戏曲本身发展原因而成为了我国濒临失传的戏种之一。现如今,如何继承传统含弓戏的艺术特点,并对含弓戏做出推陈出新的改革性发展成为了安徽省含弓戏老艺术家和安徽省政府们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含弓戏的起源与发展

  (一)含弓戏的起源

  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安徽省的含山一带就出现了演唱曲艺滩簧的盲人艺人,他们往往三五成群在街头巷尾和茶坊酒肆进行演出。传统的演出曲目有《孟姜妇女送寒衣》、《卖油郎独占花魁》等。这些盲人艺人当中,江凤英、黄应龙等人常常会以小调和民歌作为曲调,让听者门感到了清新别致之感。随后,后辈的金少春、晕海道、黄秀珍等人有创作出了《王智贞描容》以及《白蛇传》中的《水漫》《赏午》等小戏和折子戏,这就标志着含弓戏的形成。

  随后,到了咸丰年间,含山地区发生了连年的灾荒,所以含弓戏的艺人辗转到了芜湖一带。这些艺人们在这里将梨簧戏与含弓戏进行了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具有芜湖地域特色的含弓戏。含弓戏的蓬勃发展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前夕,但是随着日后不断爆发的民族危机和世界战争,含弓戏的发展也日趋衰落,即使是建国以后国家对含弓戏做出了积极地抢救,但是依然无法再创含弓戏昔日的辉煌。现如今,含山县成立了含弓戏的专业剧团,也培养了一批新时代演员,但是含弓戏作为我国的稀有戏种,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较高的认识度和传播度,所以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二、含弓戏的艺术特点

  (一)表演形式特点

  含弓戏在表演形式上呈现出重唱不重白的特点,其唱词多为七字和十字句,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含弓戏的剧本有很多的说唱部分,并且多集中在每折戏的结尾作为结束语或总结词,例如《白蛇传》中的《赏午》中在表现许仙与白素贞辞别后下河看赛龙舟时的情绪时,戏种就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唱到:“沿河两岸人如潮,五色龙舟赛夺标。……不表许仙在舟看。再表高楼妖姣姣。”.

  含弓戏的语言以含山话为主,在对字调和声韵的处理上都存在变异,变字调的象高于平调皆念作低平带下说,例如“儿”字会念作“啊”,“爹”会念作“地”等等。

  (二)唱腔特点

  含弓戏的唱腔主调往往分为上下句式,并会有小过门和大过门的区分。在大曲慢板式当中,每个乐名会以小过门为基础做出基本的分割,两句的落板煞声通常为2为5.大曲板式则会将宫调变为角调,以此形成一种离调现象。在西宫词当中,其上下句中的上句会出现四种变化,但是下句一般没有变化,这样形成一个换头合尾式的变奏曲体。含弓戏的唱腔呈现出自由连缀、灵活多变的特点,适合民间艺人进行载歌载舞的小戏演出,也可以作为表现生活现实的长短句的伴奏。

  含弓戏大曲的唱腔不管是在慢板、连板还是循板上都表现出如泣如诉的风格特征,这通常在表现女角物悲怆、愤懑情绪中使用;[西宫词]则较为典雅端庄,可以表现大家闺秀的哀怨和悲吟;[西二]唱腔活泼、生动,可以表现小生、花旦愉悦欢快的情绪,男女均可使用;[对药调]铿锵有力,高亢苍劲,所以用于表现花脸、老生行当,体现成熟男儿的坚毅。

  (三)音乐程式特点

  含弓戏的音乐程式表现为:引子、登场诗、尾声。首先,引子可以分为两种,唱白混合式指的是人物在登场后先念白后吟唱;纯唱式指剧中人内幕吟唱一句,边唱再唱第二句。登场诗是剧中人物自述个人身份、经历的形式。尾声是在戏曲结束时,幕后齐唱以表现戏曲终场的内容,往往会以第三人称的口味对剧中人物做出点评。这样的音乐程式让含弓戏的创作有了模板可依,创作者们在创作时会严格按照这样的音乐程式,而观众们也对含弓戏的表演模式有了心理预期,双方乐得其中,共同享受着含弓戏的艺术魅力。

  三、当前发展含弓戏的途径

  (一)加强对含弓戏的政策、资金扶持

  一种地方性戏曲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只有在政策倾向性保护和大力的资金支持下,含弓戏的继承和发展才能够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安徽省政府可以通过组建含弓戏表演、创作团队的方式来提升地方对含弓戏的重视程度,并可以通过适当的网络宣传和社会活动宣传来提高含弓戏的社会知名度。此外,安徽省政府需要在财政资金上做出一定的支持,通过增加含弓戏艺人的政府补贴、适当提高含弓戏艺人的工资水平和生活质量来引导人们加入到含弓戏艺术界内。最后,政府除了将含弓戏作为国家艺术科的重点研究项目之外,还可以积极委派人员对地域性的含弓戏进行搜集和汇编,以此帮助含弓戏形成科学、完整的艺术脉络体系,这样更加便于后人们学习和鉴赏含弓戏。

  (二)积极培养含弓戏的后继人才

  目前,新生代含弓戏传承者的人数可谓是少之又少,所以含弓戏依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政府和含弓戏的专业剧团可以与当地高校合作,创建含弓戏专业或者含弓戏研究相关的专业来引导大学生们依据兴趣投身到含弓戏的继承和发展当中。另外,还可以将含弓戏引入到安徽省的各级学校当中作为课外兴趣引导学生们对其进行学习,这样也有利于提升含弓戏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认识到含弓戏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最后,可以组织老一代含弓戏的艺术家们走进学校、社会进行含弓戏的知识性普及,并通过表演传统含弓戏的曲目来引发社会新生代力量对含弓戏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早就新时代的含弓戏的兴趣者和传承者打下一定的群众基础。

  (三)对含弓戏做出改革创新

  戏曲艺术之所以在当今时代会出现生存危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含弓戏内容与时代背景出现一定的脱节,现代社会的人很难从一开始就对传统的含弓戏内容产生兴趣,所以想要含弓戏在当代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含弓戏的艺术家们和相关学者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当代人的审美心理特征对含弓戏的内容作出积极的改革创新,为含弓戏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例如可以将现代人喜欢的故事、社会热点事件作为创作源泉,让含弓戏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关联更为密切,这样创作出的含弓戏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也更有利于引起观众们内心的共鸣。

  四、结束语

  传统民间戏曲艺术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的重要载体,它的存在见证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变迁和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积极保护我国地方性的民间传统戏曲对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含弓戏作为我国濒临失传的稀有戏种之一,它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含弓戏为例的国家民间戏种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焕发出青春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曹传兰.皖东含弓戏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发展[J]. 四川戏剧. 2009(01)

  [2]曹传兰.含弓戏的唱腔特点及其剧团纪实[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3]曹传兰,郎成伟,方彩清.含弓戏古今谈[J].巢湖学院学报. 2007(01)


浅析安徽省含弓戏的艺术特征及发展途径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87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