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导航

关于新农合问题

来源网站:免费论文网2017-01-25 06:09:41
经典文章

篇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 要:通过调查分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取得的一些成绩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比较分析利与弊的情况,从而针对如何更好地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现状;问题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惠及我国亿万农民的一项新制度。它既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中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仅直接关系我国几亿农民的健康和利益,而且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度的医疗和卫生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从部分省份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医疗保障的依托

在中国农村,随着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渐退出,造成了农村人口看病贵和看病难等现实问题,甚至一些农民因此而致贫和返贫。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并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农民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满足医疗和卫生保健的需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是应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要而产生,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大病实现统筹,个人账户可以累积转存,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增强了农民的自我保健和保障意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使得绝大多数农民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保。

(二)新型合作医疗为大病医疗提供了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大病统筹机制,比如贵州省参保的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交10元的保险费存入个人账户,就能得到国家、省、市、县财政共计40元的补贴形成社会统筹基金,参保者大病治疗所发生的费用就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得到补偿。这一机制切实解决了农民大病治疗问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三)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和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旧合作医疗制度相比,统筹层次高,管理体制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到位,并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以贵州省为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统筹单位,各乡村的缴费都要交由县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并按照统一模式建立了县级协调委员会、县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实行缴费、筹款、核算、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规避了制度运行的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了制度的安全性和效率。根据贵州省三个乡镇的无结构访问调查,绝大多数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比较满意,只有个别农民认为服务需要改进。

二、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现在,从制度设计到运行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不到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意志不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对象是农民,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志和接受程度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和农民的主观期望效用有很大的关系,主观期望效用能否达到要求或者能够达到多大的要求指标,这就决定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意愿。因此,如何通过宣传使农民从思想上意志到参加合作医疗的重要性便成为一大问题。在农村经济条件还不宽裕的地区,农民希望有合作医疗,但对医疗消费又存在着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随机的,主观期望效用值偏低,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志,没有一种固定的医疗、消费投入意志。再加之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政策缺乏深度认志,工作方法简单,对合作医疗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许多农民产生不满情绪,担心重蹈覆辙,对制度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机。加上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农民变得怀疑、谨慎,产生了理性农民在合作医疗中的“不理性行为”,以至于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效应。

(二)农村医疗条件落后

1.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简陋。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基础设备损坏无力维修,医疗设备使用率较低,不能满足卫生医疗的需要,严重影响地方卫生部门的工作进度。

2.卫生资源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就农村与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来说,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卫生资源;而农村配置的比例极少,造成农村卫生基础薄弱、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低下、质量偏低、部分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有些地区由于乱办医、盲目扩张地方医疗机构,使资源闲置和浪费的问题突出。

3.基层卫生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据有关部门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

员中,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为11.5%,专科以上学历为19.3%。在大多数的农村卫生队伍中,简单的跟师学徒仍存在于基层卫生室,就是在县级卫生院工作的医务人员中,仍存在着一些没有过硬技术的医务人员,而这些医务人员根本没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不到农民的认可,基层卫生人员素质令人担忧,这也使得农民的主观期望效用值降低,从而影响了参保意愿。

(三)资金筹集和管理存在不足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困难。由于农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志不够、理解不透彻,再加上农村居民比较分散,乡镇人员采用挨家挨户上门收费的方式,在收费困难的同时,也增大了工作量。在筹资原则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坚持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财政适当支持为辅,但部分地方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专项医疗拨款迟迟未见。最终,合作医疗资金就落到了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身上,农民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主力。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监管不力。目前,合作医疗的监管在乡一级的工作主要是由乡卫生院承担,日常监管只能靠卫生院的自我约束,这很容易给合作医疗管理带来隐患,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运行。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资金运作,建立健全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形成对合作医疗经费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四)制度不完善

1.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就要求合作医疗管理及工作人员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把握好市场经济的规律,做好合作医疗的管理。然而,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中,没有完全应用科学管理程序,不少地方政府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及管理经验。

2.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政策存在缺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同于传统的合作医疗,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其最大不同是传统合作医疗立足于预防、保健生活中的多发病、常见病,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立足于大病保险,以大病统筹为主。政府、社会和个人的筹资都是用于补助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费用。重点放在了大病治疗上。这在多发病普遍存在的农村似乎有些不太合适。

三、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意义

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

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前景

在相关经济政策保障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普通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医疗卫生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问题更加突出。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农村有40%-60%的人没钱看病,导致农村贫困人口比例攀升。在西部地区,60%-80%的患病农民死于家中,无法得到良好的救治。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贫困农民实行医疗救助。200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到2007年上半年,已经覆盖了全国84.9%的县和82.8%的农村人口。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已经表现出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经验,预示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经验和做法进行进一步归纳,形成相对统一的稳定模式,通过法律将其定型化、制度化,然后结合各个地区、不同类型农村的具体情况,由点及面地推广,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因此,我们有信心让新农合制度更加完善,并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利益。

五、结语

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它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一个崭新、健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到全国农村,切实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造福广大农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篇二:新农合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农民意见建议

新农合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农民意见建议

近年来,XX县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地运行,制度日趋完善,保障功能日趋强大,覆盖范围更全面,受益群体更广泛,大大缓解了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局,改变了农民“小病不治,大病等死”的消极观念,解决了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健全和完善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新农合政策取得诸多成效的同时,其在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不能忽视。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基层医疗水平有限。在XX,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向城关镇、中心乡镇所在地集中,基层定点机构在医疗资源、技术水平等方面相对滞后。调研中发现,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在人员编制、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住院床位、业务用房等难以满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需要,个别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水平。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人才断档严重,有的乡镇卫生院即使有先进设备也无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或技术不精,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定的“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目标难以落实到位,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2.筹资效率不高。新农合资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各级政府财政补助,二是参合农民个人缴费。在筹资顺序上,各地政府多采取“你交我补,不交不补”的自愿原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根据基层组织报送的参合人数“按人头”来拨付新农合专项补助资金。参合资金收缴上,参合农民无法进行自主转账缴费,需通过基层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收取来筹集,无形中提高了收缴的行政成本,筹资效率低下。调研中发现,在新农合筹资过程中,各乡镇为了完成上级确定的参合任务,采取乡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方式,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新农合宣传筹资工作。筹资行政成本增加了乡镇财政负担,同时新农合筹资工作年年有,乡镇对此畏难。

3.即时结算率不高。据县医合办透露,2013年起,在XX市范围内实施跨县区结算,为方便农民报销结算迈出积极的“一步”,但仍有局限性,

目前跨县(区)结算仅二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乡镇(一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并不在结算范围内。另外,XX市范围内,各县(市区)各种补偿方案、标准不一,影响进一步扩大跨地区间结算。市外即时结算难度大,目前XX县仅与5家省属医院实现定点即时结算.在便民服务上仍有局限,农民在市外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仍需回到户口地办理报销事宜。

4.多头管理问题凸显。目前县医合办两个主要业务:一是职工医疗保险归县劳动保障局主管;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归县卫生局主管。业务分归不同部门管理,部门间缺乏协调,间接导致重复参保参合情况的发生。据市审计局对本县新农合工作审计发现,2009-2011年共有3865人重复参加职工医保和新农合,虽问题已被发现并妥善解决,但多头管理间的漏洞如未能得到有效的处理,还会有类似问题的出现。另外,现有社会保障卡(含新农合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统一由县劳动保障局牵头制发、管理,而新农合又归口卫生局管理,相互间并不隶属。新增参合群体、社保卡遗失对象如果要办新卡、补卡过程漫长。

5.监管难以形成合力。一是监管工作量过大造成监管业务太过繁杂,监管人员力不从心。个别医生利用监管漏洞,开大处方、人情方,不合理用药、重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扰乱新农合参合秩序。二是参合医疗患者回访监管难。目前主要参合医疗患者中老年人居多数,由于地域的分散、文化水平有限、行动不便等,往往将费用报销事项委托亲属代为办理,接受回访时对报销情况一无所知,这给回访监管带来了具体困难。三是市外诊疗监管难,尤其是市外非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据了解,目前尚未建立全省乃至全国统一的新农合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市外诊疗监管目标更多地是依托电话核实、实地核实等原始方法,其高昂的监管成本往往让监管机构难以负荷,制约了监管的频率和力度。

二、 农民的意见

通过对2个镇20个参合农民的调查访问,结合走访相关部门得知如下:

1.个人出资逐年升。2013年XX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为340元,其中个人出资为60元,比2012年上涨20%。据县医合办介绍,2014年,个人出资将达到70元,比2013年上涨16.7%。个人出资呈逐年上升趋势,农

民颇有意见。另外,新农合属于消费型保险,不是储蓄性保险,没有保值增值的功能,属于年度一次性消费性保险,在参合年度到期后如未参合下一年度不再享受新农合政策,农民也有些许意见。

2.补偿满意度偏低。调研中发现,农民对住院、大病和慢性病、普通门诊的补偿标准满意度偏低,三项的满意度分别仅为22.5%、25.6%、8.5%,主要表现为实际补偿与标准差距,其主要原因是非报销药品、医疗项目费用、重复检查费用等支出占医疗费用的比重较高,医疗费用负担重,进而影响农民对补偿满意度的判断。

3.农民对政策理解不透。近几年随着新农合的深入人心,群众对新农合政策的理解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涉及报销环节、转诊程序、报销手续、报销项目、报销比例等方面群众仍不甚了解或存在误解。

4.就医选择左右为难。近年来新农合保障功能日益强大,覆盖范围日趋扩大,补偿标准逐年提高,但农民的心理落差仍不小。新农合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以镇乡一级费用报销比例最高、服务更为便捷,但其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县级(含县级)以上在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具有优势,但其报销比例、服务便捷有劣势。标准与实际的差异,使参合农民左右为难。对于大病患者只能舍去较高报销比例、服务方便的基层定点医院,转而向高级别医疗寻求帮助,无形中增加其医疗负担。

5.小病乱看、大看。调研中发现,农民对是“小病乱看、大看”意见较大。农民头疼、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多数无需住院治疗。有农民反映:“小病就往定点医院跑,各项检查少不了”。额外费用导致小病大看,农民划不来,往往选择服务更为便利的基层卫生所就医,基层非定点医疗机构,相关费用往往无法报销。可以说,小病乱看、大看,不仅浪费医疗资源,也损害参合农民的利益。

6.外来工受益较难。据人口普查资料,XX现有十多万的外来人口(省外人口居多)。他们身在XX,却游离于务工地新农合保障体系之外。虽在户籍地参加新农合却又远离家乡,到务工地定点医院看病诸多不便,多数只能全额垫付看病,再回参合地报销,手续麻烦、路途遥远,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支出,往往使其“得不偿失”。另外,部分外来工,既参加户籍

地新农合又参保务工所在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如遇意外,往往由于两个报销方均要保留相关手续、证明,参保方必须有所取舍,利益有受损害。外来工意见较大,但又无可奈何。 三、几点建议

1.提高政策透明度。在日常新农合政策宣传,应以实例宣传为突破口,注重对上述方面的介绍、讲解,提高群众的理解力;作为患者就医就诊定点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对群众应该知道的报销程序、转诊程序、报销比例、不报销的诊疗项目、不报销的药品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此外,对于社会各界出资代缴参合款,应集中加以宣传,通过相关媒介对外公布。不仅能起到模范带头效应,也促使新农合基金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级经管和收缴单位挪用、截留新农合基金等现象的发生。

2.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扩大报销范围,加快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统一跨地区医疗信息联网建设,逐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使广大参保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大病补偿标准上,逐步上调;在普通门诊报销上,适当提高报销比例,特别是跨地区报销比例;建立便捷报销绿色通道,方便群众报销,避免“小病大看”的发生,减轻群众不必要的负担;探索外来农民工在务工所在地平等享有保障的权利。通过开展医疗信息化建设,实行联网服务,探索“预先支付,年终结算”的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异地便民服务政策,保障外来农民工在异地平等地享受医疗服务。

3.加强卫生事业软环境建设。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针对村级卫生服务站所设立的收费项目的检查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合理收费项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坚决取消,并重新确定标准,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减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检查。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行医现象的惩治力度,彻底净化农村医疗卫生市场,使非法行医现象在农村没有生存的土壤。

4.拓展医疗健康保障范围。在合理规范和使用新农合基金基础上,划拨专款,用于参保人员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的支出,如某些慢性疾病的单项体检。个人账户结存也可允许用于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的支出。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推行中,除建立大病风险基金外,可确定一定份额用于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的支出,如已明确当年未享受大病风险互助待遇的可享受一次免费体检。这不仅有利于长久维系农民参保的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医疗保健意识。

5.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按照国家卫生部关于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筑标准,加强规划设臵,完善基本诊疗场所,出台鼓励民间资本等多方参与基层诊疗场所建设,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水平,在提高基层诊所覆盖率的同时,使农民更获实惠;通过逐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设备维修、运行专项资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予以更新配臵。通过建立双向转诊、分工协作机制,在技术、设备、诊疗上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

篇三:浅谈新农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新农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王 振 超

2009年11月20日

我镇的新农合工作自2007年4月开始运行以来,已经经历了近三年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大多数参合农民的好评。较好的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在实践中,既取得了积极成效,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不断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是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为进一步规范新农合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农民受益水平,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现就本人在新农合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存在问题

第一,大病患者补偿率低。目前新农合大病补偿率距离广大农民的实际医疗保障需求还有较大距离。区外就诊报销比例40%左右(如我镇一白血病患者,总住院费用达36万多元,10万元的报销额相对于36万多的总医药费用来讲,明显偏低。自付26万多元对于一般农民家庭来讲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其中相关手续繁琐、参合农民有很大意见,而且相应增加不少办公费用)。

第二,基层干部对合作医疗认识的偏差。乡村干部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一是对有关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细,依然存在行政命令的色彩,而不是采取与农户协商解决的方法,没有把它放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责任上去认识;二是认为合作医疗工作,只需在筹资期间突击一、两个月就行了;三是认为合作医疗完全是农户个人自愿的事。基层干部的认识偏差就直接导致了宣传工作的不到位,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宣传时多是简单地、机械地发些宣传材料,而没有耐心细致的做宣传工作,导致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大。

第三,关于外伤患者报销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1、骨折、头颅外伤、皮肤擦伤、手指损伤等外伤性疾病是否为车祸、工伤所致,是否有他方负责很难掌握;我区目前实行的外伤患者按照普通疾病的50%的报销比例,也使真正无他放责任外伤的患者很有意见,导致农民不理解,以致于下面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也为难。2、因为门诊报销的单次封顶限制,所以有些病人为了能够报销而采取挂床的方式(定点医疗机构的接诊医生对此也很为难)。

第四,关于报销比率偏低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个别患者的报销比例明显偏低,。经过详细分析发现主要是不能报销的一次性耗材所占比率偏大或者检查费用过高,住院费用较大而

实际报销金额较低,没有很好的起到“保大病”和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新农合宗旨。所以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使用一次性耗材以提高报销比率,确保参合农民的利益。

第五,关于宣传发动的问题。本人认为宣传工作重在平时,而不是仅限于年底的筹资发动阶段,要让农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觉到新农合的存在,经常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去宣传、教育大家。建议:1、区农合局制作一些宣传栏报,分别在各乡镇逢集时宣传巡回展出;2.利用宣传参合人员的典型事例为契机,请电台、电视台积极宣传报道, 3.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调查”活动,一方面了解农民对新农合的看法和我们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4.利用各医疗机构开展的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等保健宣传活动积极派发新农合宣传资料扩大宣传面。

第六,关于跨年度报销的问题。对于跨年度住院医药费的报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此人是否连续参合,二是由于新的年度报销比率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归纳用其中一个年度比率来计算,三是涉及到年度封顶线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要求分年度打印费用清单,分别报销。如确有难度分年度打印清单的则将其清单及有关审核资料应区农合局集中区别处理。

第七,关于下年度参合人员的登记录入问题。参合农民的登记及其数据的准确录入是新农合信息化网络管理的基础,也是新一年新农合管理工作的良好开端。确保参合人员登记录入工作的“高效、准确”和有条不紊,特别要注意拆户、串户、新增参合人员以及低保户、外嫁、嫁入、新生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登记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中还需注意的问题

(一)新农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取得政府及卫生局领导的支持是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新农合工作需取得下属各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并要保持同各镇、村领导的良好关系。

(三)统一规范报销病种(针对个别疾病传统诊断与系统里面维护不一致的问题)。

(四)由于我区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多数行政村人口较多(我镇是平均每村7000人),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实际上都是由村、组干部完成的,所以在每年的筹资宣传动员大会上最好能宣传到村、组一级。

(五)搞好新农合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管理队伍,

(六)各新农合工作人员需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自身素质,要熟悉电脑的基本操作知识;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朋友服务的意识。

关于新农合问题》出自:免费论文网
链接地址:http://m.lwlwlw.com/show/1566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免费论文网

© 免费论文网 m.lwlwlw.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