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导航

穆斯林的葬礼爱情

来源网站:免费论文网2017-01-23 06:57:59
经典文章

篇一:从穆斯林的葬礼获得的对于爱情的思考

从穆斯林的葬礼获得的对于爱情的思考

第一次看这本书由于朋友的介绍,平凡的语句却让人激扬,潸然落泪.

本书作者霍达,1945年生,北京回族人,中央文史研究馆官员,另著有小说《补天漏》《国殇》《民以食为天》。本书曾荣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这本书写的是有关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

孤儿韩子奇随长辈去朝圣时被穆斯林琢玉高手梁亦清收为徒,凭借着勤奋的毅力和对玉

的兴趣,十年后他名满京城,与梁君璧结为夫妇并得贵子天星。抗日战争爆发,韩子奇携玉和妻妹梁冰玉逃到国外,旷男怨女日久生情生下女儿新月,。战后回国,姐姐收留了新月,梁冰玉远走他乡,长大成人的新月考进北大西语系,并与班主任楚雁潮相恋。但因民族宗教观念,梁家极力反对红颜薄命,新月在了解自己真实身世后心脏病发作逝世。

爱情就是坚贞不屈,就是矢志不渝。当今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爱情与婚姻对象,而在上

世纪中后期,那是父母包办婚姻的年代。对于受封建思想统治的青年男女来说,做出冲破家庭和文化的禁锢,追求爱情包含着令人可歌可泣的决心与勇气。当新月与楚雁潮第一次碰面便萌生了爱情的种子,大胆又腼腆的新月,沉稳朴素的楚雁潮,两颗心悄然悸动。而似乎美好的事物总难得好的结局,病魔打破了这唯美的画面,在残酷的死神面前,楚雁潮借着一曲愈丽拿的《梁祝》和马克思对燕妮的表白向新月表露内心的情感,新月在危难之际却获得了至真至纯的爱情,算是命运给这个太多苦难的女子的补偿,也可以说她的一生是幸福的。作者说过 “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大写的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新月依然保持高洁纯净的心,楚雁潮也并没有因时光流逝而消磨了爱。

海黛没有忧虑

也不要对天盟誓

因为她从未听过

谁会欺骗一个纯情少女

或者

结合还需要诺言的仪式

他向一只小鸟真诚而无知

快乐的飞向自己的伴侣

从未想到中途变心

所以不必提忠贞二字??

爱情就是奉献,就是给予,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孰渎了它。浮躁的人群,泛滥的情感。

前有“宁坐在宝马里哭,不在单车上笑”的拜金女,后有为75岁法国男生孩子的25岁复旦女生。“小三”,拜金主义,功利化爱情愈演愈烈,那些为了物质不惜自尊,人格,国格的人们,在这样唯美纯粹坚定进取的爱情面前你是否自惭形秽?

爱情不是随便,不是轻浮。虽然柏拉图说:“两颗心很孤独,彼此需要慰藉,就叫爱情。”但并不能为排遣空虚,寂寞而恋爱!记住“只要是有形的物体,都有消灭的一天。”(名侦探柯南)被金钱迷住双眼的人啊!无论是因为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太大为生活所迫,抑或是其他,都不应当使铜臭玷污了神圣的伟大的爱情,不应当把自己最纯真的感情随意播撒于最灿烂的青春路旁。否则,在垂暮之年你将会后悔没有一段触及灵魂的爱情

爱情不是任性,不是固执。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求名,不为利,自以为爱得深,无

谓一切艰难险阻大胆追求,求不到者甚至做出种种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事,殊不知“爱”除

了自身含义外还有更为深层的概念——责任。那责任不仅是对自己更是对父母家人,“身体

发肤,授之父母”任何践踏生命的借口都不能成为理由!所以请爱家人爱自己!

有的人,或许没有太多煽情的话语,却执手到老。有的人每天把爱挂嘴边,真正需要他时却

无踪迹。真正的爱情,春天不调,冬天不谢。细水流长,万古长青,任何的修饰都显得多余!

2011.12.8

篇二:论《穆斯林葬礼》中的爱情悲剧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

【内容摘要】《穆斯林的葬礼》是著名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品,是第三届矛盾奖的得主,爱情是小说情节得以发展和升华的媒介,而书中的爱情却无一幸免于最终的命运——“葬礼”,整部书都充满着浓厚的悲剧色彩,《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在其生成原因方面是各有差异的,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家长”制度,有的是自身的性格使然,而本文会从这三个层面出发揭示书中爱情的悲剧成因。

【关键词】穆斯林葬礼;爱情;悲剧

《穆斯林的葬礼》是我花了很大力气读完的。这并不是因为它晦涩难懂,而是它所包含的思想太深刻、太感动人心了。一部好的小说,不是用眼睛和文字作为媒介的,而是用法心灵和思想撞出火花的,这部作品即是如此。它是名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是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得主,单从题目与小说字里行间来看,小说着重描写了一头一尾两处穆斯林的葬礼,而实质上,在这两场真正意义上的葬礼之间,两代人其中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葬礼”,那就是爱情的葬礼。

霍达的创作为“发现悲剧,表现悲剧,咀嚼悲剧,冶炼心灵,这就是她的创作生涯”。这部小说中,爱情是书中情节得以发展、升华的媒介,而书中的爱情却是无一幸免于最终的命运——“葬礼”,整部书都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一、宗教文化与率真心灵的碰撞。

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观点:宗教与文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宗教是人的终极关怀,因而与人的生存本质相关。历史上的宗教可能被意识

形态的毒质所污染。但宗教的本质是不会被污染的。宗教的本质是永远纯净的。它既在于它自身之中,又在于一切文化形式中。科学、文学、哲学、艺术皆不可能脱离宗教。”(当代学者李光良语)这部小说同样没有脱离宗教的影响,全文自始至终都渗透着浓厚的伊斯兰文化气息。作为一位回族女作家,霍达笔下的《穆斯林的葬礼》这部鸿篇巨制,作者除了给它倾注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之外,大量的民族情感和因素在文中也是信手拈来。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明确写出“我无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色彩,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民族之中,它就必然带有自己的色彩。”

宗教情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与渗透是显而易见的。周作人先生虽无宗教背景,但他注意到了文学里所表现的宗教情感,它援引克鲁巴特金的话说:“艺术家的目的,是将他见了自然与人生时候所经验的感情传给别人,因为传染的力量的深厚,这感情的好坏,可以判断这艺术的高下。人类所有最高的感情便是宗教的感情,所以艺术必须是宗教的,才是最高尚的艺术。”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学里的宗教情感是文学与宗教的联系。

女主人公韩新月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清纯、聪慧、完美的回族少女形象,而楚雁潮则是一位以优秀博学、卓尔不群的汉族青年形象出场,毫无疑问,在他们第一次在北大相遇,读者就知道即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了,这情节显得老套。而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为了彻底地颠覆美好的爱情故事而引入彻头彻尾的悲剧之中,先巧妙地把楚设计为韩新月的老师,所谓的“师生恋”在我们的文化传统氛围中是不被允许的;接着把韩

写做有心脏病,而且是十数年以后才被发现的。在文中,这些悲剧性的铺垫,从侧面反映了楚、韩两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仿佛他们从心灵到外貌,从精神到躯体都自然而然地相互吸引、牵挂、思念。当楚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踏上他的爱情道路时,他却没有想到,他克服了诸多难题,原本以为爱情的曙光就会在眼前,可是无情的宗教观彻底地将他的理想粉碎。当韩太太明确而决绝地指出只能把新月许配给回回同胞时,那从前的相知相解,相依相靠,相互倾慕,相互鼓励和支持在宗教信仰的横亘面前也只是过眼浮云。韩新月带着人生最大的遗憾离去,那遗憾不是没能和楚雁潮在一起,而是没能看到自己的生母。而作者通过楚,把他们的爱情升华到一种精神层面,追求的是那种心灵上的沟通。对楚而言,虽然不能见到韩,但是韩永远活在他心里。 一弯新月本是伊斯兰教的象征,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象中,新月积淀着明净清秀,柔情凄楚,是既定的悲剧色彩意象。而作者更加精心地设计了韩新月与楚雁潮这一对名字,借客观的月与潮之间的关系来写出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以此表明这是命运的悲剧。

二、“汉族式封建”爱情悲剧

此书中,整个故事情节都是在伊斯兰教的气氛中展开的,之所以称之为汉族式封建的爱情,是因为这段爱情与汉族封建的爱情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书中韩天星与陈淑彦就是属于穆斯林中“汉族封建式”的爱情。汉族封建婚姻爱情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把婚姻放在爱情之前,是为了表现这种制度下是先有婚姻再有爱情,或许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爱情。这就如天星与淑彦的结合,他们直始至终都没有产生一丁

点爱情的火花,但他们却是本书中唯一成功的婚姻。这里不得不叹服作者把细节上的反讽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段婚姻爱情一开始就是被天星母亲韩太太所掌控,从第一次正式打量淑彦,韩太太就把她当成了“准媳妇”。这段婚姻爱情里始终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套。韩太太从和淑彦套近乎,帮其找工作开始,尽量让淑彦在韩家有在自家的感觉;知道儿子有了心上人之后表现得异常气愤,设计拆散两个自由恋爱的有情人;接着派新月去当红娘。韩太太知道,帮淑彦找到工作,淑彦对韩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淑彦是新月好朋友,新月肯定乐意淑彦做自己的嫂子,而天星最疼爱的是妹妹新月,以天星木讷的性格,对于她的撮合他无法拒绝。淑彦秀秀气气,长相端正,同样是回回,信仰相同,本分利落,有做家庭主妇的潜力,是贤惠良母的好材料,而最关键的还在于门当户对,淑彦家也是经营玉器生意的。与天星相恋的小容子家不是干玉器这行的,而且家境寒酸的多,所以天星一提起小容子,韩太太就立马暗下决心要拆散这两人了。 天星与淑彦就稀里糊涂地结合了,可即便是结婚之后的他们也没有表现出夫妻之间的感情。在天星知道真相之后,他除了悔恨自己之外还是安静下来过生活,这种逆来顺受的表现,与淑彦得过且过的心理恰恰组成了这书中最和谐的家庭。作者这是鞭笞了回族传统那种有悖于常情的陈规陋习和价值观。

三、个人性格的爱情悲剧

光潜先生说:“悲剧比别种戏剧更容易唤起道德感和个人感情,因为他是最严肃的艺术。”《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多数牵扯个人感

情和道德,例如前面提到的韩新月与楚雁潮的“师生恋”、梁氏姐妹共侍一夫。这和他们人物的特殊个性有内在的关联。

主人公韩子奇,作为“玉王”其前半辈子何等精明能干,何等有男子气魄。而为了事业出国避战,在英国期间和韩太太妹妹梁冰玉相爱,在梁身上,韩子奇才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可事业心作祟,战后急着要赶回重操旧业,可回来之后,爆发了严重的家庭分裂,韩子奇自此陷入了恋人出走、事业衰败、伦理压迫的三重压迫与绝望当中,而唯一爱情的鉴证“女儿”的夭折和文革的打击,终于使他在恐惧和孤寂中死去。韩子奇的性格突转,变得懦弱沉默,萎萎缩缩,在韩家的地位骤降,毫无发言权,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错误爱情给他带来的道德上的巨大无形形压力。

梁冰玉,作为五四新一代的大学生,有社会责任感,在发现自己的初恋情人居然是出卖学生运动的“告密者”,她无法接受,遂随姐夫韩子奇出国,而在异乡拒绝了追求她的奥利弗,导致后者为了急着赶回家送她一束红玫瑰在空袭中丧身。她心中郁积了太多的委屈无处宣泄,而身边唯一可以倾诉的是姐夫韩子奇,在那种相濡以沫的感情熏陶下彼此相爱了。“我们虽然在沉醉的那一刻,不会考虑到道德因素,但在那一刻来临之前的确起着一种决定作用。”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上如是说。梁二小姐敢于冲破道德的笼子,追求自己的幸福,是五四文化新青年的形象。敢于去爱,并且敢于去承担责任,在这一点上比深受伦理压迫的韩子奇强。这两者在恋爱之后表现出来的迥然不同的个性,说明

篇三:《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文学论文:《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爱情悲剧比较研究[1] 本文立足于《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两部小说文本,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宗教和性格两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爱情悲剧成因的相似点。

关键词: 小说《荆棘鸟》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 爱情悲剧 相似之处

小说《荆棘鸟》是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作品,1977年在美国出版后不久便风靡全球,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小说讲述了克里克家族三代人的生活经历,着重描写了梅吉与拉尔夫的感情纠葛。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是由中国作家霍达所作,完成于1987年,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行。小说叙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坎坷命运,两代人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两部小说诞生于不同的国度和年代,却在爱情悲剧这个主题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宗教桎梏

宗教对文学有着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荆棘鸟》和《穆斯林的葬礼》这两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还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都信仰和崇拜一个主宰宇宙万物的造物主。对这个造物主,基督教称为基督,伊斯兰教称为安拉或真主。信仰各自宗教的信徒们受着宗教教义的制约,遵守着经典的教条,凡是违背造物主的意愿将受到无尽的责罚。基督教宣扬神圣之爱,《圣经》倡导慈善、怜悯、同情等道德品质,立下爱的法规:①第一,“尽心尽力爱上帝”;第二,“爱人如爱己”。同时基督教也强调人应以至高至全的上帝为生存中心,不能违背上帝的旨意。天主教教义规定神父不能结婚,因此拉尔夫与梅吉的爱情注定不为社会所容。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为治理社会而设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却成了阻碍梁冰玉与韩子奇、韩新月与楚雁潮之间爱情的无法逾越的障碍。

《荆棘鸟》中的拉尔夫神父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要成为红衣主教而不懈地努力奋斗。②“教士的心境不受红尘俗物的干扰——没有对女人的爱欲,没有对金钱的迷恋,也没有因为要听命于他人而于心不甘”。他所信仰的宗教不允许一个神父去恋爱结婚生子。拉尔夫的世俗感情之门在见到梅吉之后悄然打开,而梅吉对拉尔夫的情感也从少时的依赖渐变为成熟的爱情。梅吉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宗教教义对她来说只是一堆条文戒律。然而她清楚地明白,拉尔夫是教士,依据天主教的教律,教士是不能结婚的。虽然梅吉与拉尔夫相爱,但迫于宗教信仰和自己前途的压力,拉尔夫离开了梅吉去追逐自己的理想。梅吉随后嫁给了长相酷似拉尔夫的卢克,然而婚后却被完全忽视。在得知梅吉生活不幸之后,拉尔夫抑制不了内心的感情,冲破了宗教的束缚,对上帝的虔诚败给了人性的本能。然而,拉尔夫不能将他的爱情公之于世,他最后实现了理想成为了红衣主教,也为他对信仰的不忠付出了代价:拉尔夫和梅吉的儿子戴恩年纪轻轻便溺水身亡,在戴恩死后拉尔夫才知道他是自己的儿子,随即也抑郁而死。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是典型的虔诚的穆斯林。她的一切言行代表着宗教的教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循着伊斯兰教工修制度。③“她每天要做五次礼拜,而且第一次的‘榜答’(晨礼)是最为重要、万万不可省去的”。丈夫韩子奇为了躲避战火,保护自己多年来收藏的珍贵玉器,离开妻子儿子到伦敦避难,一起前往的还有梁君璧的妹妹梁冰玉。在伦敦十年的时间改变了一切,韩子奇与梁冰玉相爱,并且生下了女儿韩新月。十年后在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中,梁君璧自然是不能容忍。在她看来,梁冰玉和韩子奇的结合是有罪的,是伊斯兰教所不允许的。④“他们的结合,没有‘古瓦西’,没有证婚人,没有婚书,也没有举行宗教仪式,当然是非法的,是真主和穆斯林所不能容忍的!”“《古兰经》中赫然有这样的戒律:‘真主严禁你们——同时娶两姐妹!’”梁冰玉最终离开了自己所爱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梁君璧捍卫了神圣的信仰,使韩家摆脱了耻辱,却造就了爱情悲剧。韩新月身患重病,危在旦夕之时,与她相爱的楚雁潮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在这危急时刻,梁君璧以楚雁潮是“卡斐尔”(汉人)为理由,将他拒之门外。这也成为导致韩新月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梁君璧一生捍卫着伊斯兰教的教义,但韩子奇在死前说出自己不是穆斯林的事实,对她来说则是无比的嘲弄和讽刺。

二、性格使然

西方传统的文学理论对悲剧的划分按成因可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和心理悲剧。但复杂的悲剧不能这样简单划分,这些成因相互交融。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们自身的性格缺点则是悲剧产生的又一个诱因。⑤亚里士多德要求悲剧人物不应当太好,否则他的不幸就会使我们反感;他也不应当太坏,否则就不能引起我们的同情。理想的悲剧人物是有一点白璧微瑕的好人。两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们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拉尔夫与韩子奇都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才干,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在面对爱情与事业的选择时,变得退缩懦弱。 。性格的裂变使得美好的爱情沦为悲剧。

《荆棘鸟》中的拉尔夫的身份是信仰天主教的神父,虔诚地信仰上帝,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传声筒”,自己的一切都归属上帝包括灵魂与肉体,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教士。在基兰博期间,拉尔夫的付出与努力也得到了教民的认可。⑥“他的耐心与仁慈博得全体教民的喜欢,以及部分教民的由衷爱戴”。同时拉尔夫也是个充满权欲的野心家。在二十世纪的西方社会,宗教信仰已经开始淡化,人们热衷于追逐金钱与权力,拉尔夫也不例外。由于得罪了主教,拉尔夫被发配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基博兰,并且经常受到玛丽·卡森的刁难。为了实现成为红衣主教的愿望,拉尔夫圆滑地应付着一切,现实使得他开始变得虚伪。梅吉的出现彻底撕开了拉尔夫信仰的面纱。面对梅吉,拉尔夫背弃了天主教禁欲主义思想,从灵魂上开始背叛上帝。然而拉尔夫克制自己对梅吉的感情,甚至一再地拒绝梅吉的表白,为的是满足对权势的欲望。拉尔夫最终凭借着玛丽·卡森的巨额遗产和自己的才干成为了罗马红衣主教。但是,拉尔夫始终摆脱不掉人性的束缚。在麦特劳克岛和梅吉再度相见后,拉尔夫一度对自己所崇敬的上帝产生怀疑。然而为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拉尔夫再一次离开了梅吉。拉尔夫内心一直处于纠葛矛盾之中,最终对上帝的信仰和对权势的渴求葬送了他与梅吉之间的爱情。

同样,《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子奇也是在内心痛苦矛盾之中作出错误选择导致爱情悲

剧的人物。韩子奇是乞丐出身,由于对玉器非常迷恋被梁亦清收为徒弟,并且掌握了精湛的玉器雕琢的技术。在梁亦清去世后,梁家陷入困境。韩子奇身负为师傅报仇的志愿,甘心为仇家做工三年,学得技艺,最终凭借着自己的能力重振了师傅的奇珍斋,并且将其发展成为京城有名的玉器行,被尊称为“玉王”。在韩子奇眼中,玉是他的命,是他的一切,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围绕着玉器藏品。战争爆发后,为了保护自己的收藏,韩子奇远赴伦敦避难,却无视妻子要他留下的请求。藏品安全了,韩子奇担忧起国内的妻儿,内心无比痛苦,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在担忧妻子的同时,在伦敦的十年,韩子奇却与同去的妻妹梁冰玉相爱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与妻子结婚的目的只是为了重振奇珍斋,而没有真正的爱情。回到家后,妻子对他和妻妹的结合十分不满,家庭一度陷入危机之中。为了藏品和自己的名誉,以及韩家的声誉,韩子奇没有听取梁冰玉的劝告而离家。在自己的事业面前,韩子奇退缩了,牺牲了爱情和自己的幸福,从此生活在内心的折磨之中。韩子奇本人并不是回回,却冒充回回过了一生,至死才敢说出真相。这也表现出韩子奇本人虚伪懦弱的一面。

三、结语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经过近三千年的的历史积淀,对教民的生活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到了现代,虽然宗教的束缚有一定的减弱,但影响仍然巨大。《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宗教思想的桎梏。虽然有梅吉和梁冰玉的抗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拉尔夫与韩子奇自身性格裂变也推动了悲剧的上演。 -

穆斯林的葬礼爱情》出自:免费论文网
链接地址:http://m.lwlwlw.com/show/1560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免费论文网

© 免费论文网 m.lwlwlw.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