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莎士比亚哈姆雷塔论文3000字

时间:2016-12-01 09:13:5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哈姆雷特》论文

《 哈 姆 雷 特 》

课程名称:莎士比亚戏剧选读

授课教师:胡文成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行政管理2班

学号: 20120157

姓名:赵鹏鹏

公共管理学院行管2班20120157赵鹏鹏 选题:

有众多评家把哈姆雷特迟迟下不了决心为父雪仇归咎于他天性的软弱、忧郁或所谓的“恋母情结”,而这些最终成为酿成他个人悲剧的主要因素。这样的观点在何种程度上削弱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 (Some critics have attributed Hamlet’s hesitation to avenge his father to his weak character, his melancholy or his Oedipus Complex,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is personal tragedy. To what extent, does such an opinion weaken the profundity of this play? )

论文:

哈姆雷特的悲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悲剧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其性格因素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我认为造就哈姆雷特如此性格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所以性格因素并不是全部。而且我认为莎士比亚这样安排哈姆雷特的形象也是巧妙的一笔,软弱、犹豫的性格恰恰是对社会不满的反应和无奈。“性格因素酿成哈姆雷特个人悲剧”这样的观点不仅没有削弱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反而会引起读者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这样就会使《哈姆雷特》更加有内涵,可读性更强,反而增强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

要清楚为什么哈姆雷特的会有这样的性格和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首先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第一部分:写作背景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在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雷特》(1601)。

第二部分:故事梗概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一,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

公共管理学院行管2班20120157赵鹏鹏 当时在德国维登堡大学读书,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老哈姆莱特,篡夺了王位,并霸占了哈姆雷特的母亲。哈姆雷特回国后,通过父亲的鬼魂,叙说自己致死的原因。他遵照鬼魂嘱咐,决定为父报仇,这时叔父国王克劳狄斯,开始对哈姆雷特产生了怀疑。在大臣波洛涅斯的策划下,利用其女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去试探他,又指使哈姆雷特两同学,即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前去打探,都被哈姆雷特识破。哈姆雷特利用伶人在宫廷演戏的机会,准备杀死国王。结果他误杀了恋人奥非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哈姆雷特杀死,疯癫而投河自尽。国王乘机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计用毒剑刺死了哈姆雷特,该剧的结尾,哈姆雷特、国王、王妃、雷欧提斯同归于尽,最后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继承王位。

第三部分:造成悲剧的原因

1. 哈姆雷特的性格因素

哈姆雷特是一个纯洁、勇敢、谨慎、有抱负的青年,但是由于社会的黑

暗、政局的动荡不安和当时人们的相互不信任、奸诈、猜忌,他的“谨慎”也是他的致命伤,这就导致了他懦弱、犹豫不决的性格。

“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恶、陈腐、乏味和无聊,哼!哼!那

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想不到竟然会有这样的事情… …”“丹麦国里可能有些不可告人的坏事。”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政局的动荡,这样都在哈姆雷特善良、纯洁的心里留下了阴影。“我的话得罪你了,真是非常抱歉;是的,我从心底里感到抱歉。”(哈姆雷特和鬼混对话后,没有把真话告诉别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但是又对朋友感到抱歉,可见哈姆雷特善良的天性和谨慎的性格。)“永远不要把你们今晚所见的事情告诉别人。”“把手按在我的剑上宣誓”… …再加上哈姆雷特自己改编伶人的剧本,演出父亲被杀的情景,让好友霍拉旭一起观察克劳狄斯的表情,以此政府鬼混所说为真。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哈姆雷特是多么谨慎的一个人。

也正是由于哈姆雷特的过分谨慎,导致了他迟迟没有报仇。“他现在正

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

公共管理学院行管2班20120157赵鹏鹏

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满心欲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抵消,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罪孽多半是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这个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的,这样还算是报仇吗?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 …”从这一段哈姆雷特内心的争斗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姆雷特的犹豫和懦弱,也可以看出中世界宗教色彩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还是比较强的。哈姆雷特的叔父,当今的国王,克劳狄斯,位居国王的地王,再加上他是一个狠毒、奸诈的小人,杀他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他对哈姆雷特已经起了疑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戒心会越来越强,更有可能找个机会除掉哈姆雷特,而哈姆雷特错失了这个绝好的报仇机会,为本局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2. 报仇方式的不当

由于当时的环境所迫,导致哈姆雷特过于谨慎,杀父之仇只有他和两个

好朋友知道,而他的复仇计划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我个人认为,哈姆雷特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王子的身份和自己父亲生前的一些人脉势力,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回王位、保护母亲,之后再寻找机会除掉克劳狄斯为父亲报仇,效果可能会更好。即使使用暴力的方式,也应该像挪威的福丁布拉斯一样,组织自己的军队,形成自己的势力,这样才能与奸诈的克劳狄斯相互抗衡,才有机会为父报仇。而哈姆雷特选择“一对一”单挑的方式报仇,对手是国王,是个奸诈的猛虎,而哈姆雷特阅历还浅,身上心里的压力又巨大,这样的方式实在是以卵击石。

3. 报仇对象的奸诈

克劳狄斯设计杀兄夺嫂,用想尽办法把王位揽入怀中,想办法利用雷欧提斯除掉哈姆雷特,,可见这是一个无比狠毒、奸诈的小人。而哈姆雷特年纪尚轻,阅历尚浅,两个人完全不在几个起跑线上。克劳狄斯位居国王的位置,保卫甚多,想出掉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在哈姆雷特设计演出戏剧之后,克劳狄斯对他的戒心更加强,正面报仇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英格兰王啊,丹麦的宝剑在你的国土上还留着鲜明的创痕,你向我们

公共管理学院行管2班20120157赵鹏鹏

娜款献诚的敬礼至今未减,要是你畏惧我的威力,重视我的友谊,你就不能忽视我的旨意,把哈姆雷特立即处死……”“我会让别人在他面前夸奖你的本领,激起他的怒气,怂恿他和你进行一场比赛。他是个粗心的人,一向厚道,想不到别人在算计他,他一定不会检视比赛时使用的刀剑的利钝,你预先准备一把锋利的宝剑,在比赛时不动声色的自己拿了,看准他的要害刺了过去……”“且慢,另外让我再想一个万全之计,预先准备一杯毒酒,等他口干舌燥讨水喝的时候让他喝下去,万一你的剑刺不中他,只要他让酒沾唇,就必死无疑,我们的目的也就同样达到了。”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克劳狄斯是一个多么恶毒、多么奸诈、多么会算计别人的角色了。

哈姆雷特面对的复仇对象由于身份地位的不一般,再加上克劳狄斯个人

的奸诈,使得复仇难上加难,这也为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第四部分:个人观点

每一位读者对于哈姆雷特的形象,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我认为,我们不能和前人一样用不变的眼光的去看待哈姆雷特这个形象,我们应该把他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过程。在《哈姆雷特》这部剧中,哈姆雷特从一个无知善良的少年,一步一步的迈向成熟,最终成为一个英勇的、为父报仇的战士。当然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徘徊与后退,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而言,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一有为父报仇想法,就开始为此坚定不移,并且为了这个目标进行一系列报仇行为,那么我们这个文学上的经典形象将会大打折扣。他的经典就是因为哈姆雷特面对复仇、道德、爱情的种种思考,他在积极报仇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些懦弱与退怯,才让这个形象,更加的真实,更加贴近我们读者的内心世界,增强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并且在某些地方让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与我们产生共鸣,也能激发我们的思考。

哈姆雷特对人生中阴暗的那一面、社会的腐败和政局的动荡还是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的。过去他对这一切只是视而不见罢了。如今残酷的现实迫使他面对这一切,现在他必须得去面对生活的变故。如果他父亲真是被克劳狄斯害死的,那么为父报仇就成了他一生中不可推卸的使命。而他的敌人又是当今的国王,要想杀死他,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无论多么困难,杀父之仇是不能不报的,而他当前的任务是要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来核实他的叔父是否杀害了他的父亲。阴

篇二:哈姆雷特论文

论复仇王子——哈姆雷特

摘要: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哈姆雷特》这篇小说在英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尤为可观。剧中,这个徘徊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王子,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关键字:哈姆雷特复仇王子

巨人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中,这个忧郁快乐相容的复仇王子——哈姆雷特,受到世人的批判或是赞同,在这里,就哈姆雷特,来谈论一下这个复仇王子变幻莫测的形象。

篇三:关于哈姆雷特性格分析的论文

哈姆雷特:现代化进程的祭品

廖伟霞

摘 要: 哈姆雷特的心性气质体现的是生命价值优先的原则,这是一种传统的形而上学的精神气质。哈姆雷特的延宕正是生命价值优先原则所致,而他的悲剧,一方面是人心秩序与社会秩序抗争;另一方面,则是克劳狄斯的冷静计算与莱阿替斯的感性冲动这两种现代性原则合谋的结果。

关键词:哈姆雷特 悲剧 延宕 现代性

在剧中,“延宕”既造成了哈姆雷特在克劳狄斯祷告时错失为父复仇的良机,同时延宕又是《哈姆雷特》一剧不同价值冲突得以充分展开的过程。如此,延宕既是哈姆雷特悲剧性事件中的因果契机,同时又是各种价值要求实现自身的过程。舍勒提出,只有我们精神视线毫不分离地将行动、焦点既落在事物的因果性上也落在价值的内在要求上时,才会发现悲剧性。1)(P262)如果把哈姆雷特的悲剧看成是纯粹的因果事件,是无法发现其中的悲剧性的,因为,“事物的因果过程对其间出现的价值不加考虑”。这就如在与莱阿替斯的比剑中,哈姆雷特的死是中毒的必然结果,这一事件在纯粹性上是不包含价值因素的。而把哈姆雷特的悲剧视为纯粹是人文主义者与封建主义者的斗争,则已经包含了将哈姆雷特视为人文主义者这一不知是否正确的结论当作了不加置疑的理论先见来运用,它往往造成以对封建主义的道德谴责代替对悲剧性的分析。哈姆雷特悲剧的“悲剧结”在于哈姆雷特悲剧事件中的因果性与哈姆雷特所代表的价值内在要求的关联中。两者的联结点就是哈姆雷特的延宕。延宕可谓是哈姆雷特悲剧的“悲剧结”。

对于延宕,学界一般都视之为哈姆雷特的独特行为,而没有关注到延宕在剧中其实更为根本的是一种价值感现象。或者说,决定哈姆雷特延宕的是哈姆雷特的一种价值感。在剧中,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愿望可以说是强烈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在听了鬼魂的话之后,并没有直接实施复仇。而是成为一个“疯颠”的思考者。而他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所包含的其实是一种价值感。 依舍勒的分析,现代性关涉的是个体和群体安身立命的基础的重新设定。舍勒认为,现代性不仅是“一种事物、环境、制度的转化或一种基本观念和艺术形态的转化,而几乎是所有规范准则的转化——这是一种人自身的转化,一种发生在其身体、内驱、灵魂和精神中的内在结构的本质性转化;它不仅是一种在其实际的存在中的转化,而且是一种在其判断标准中发生的转化。”8)(P207)按此说法,现代性问题首先是人的生存标尺的转变。现代现象中的根本事件是:传统人的根本理念被根本动摇。“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前这样,人对于自身这样地困惑不解。”9)(P2)克劳狄斯与莱阿替斯的生存标尺是截然不同于哈姆雷特的。克劳狄斯的冷静计算与莱阿替斯的感性冲动在现代进程中,会逐渐地占据优先地位,最终取得对哈姆雷特身上所有的形而上学精神气质的胜利。哈姆雷特所感叹的“时代整个儿脱节了”正是由克劳狄斯之流造成的。他想以传统的形而上精神气质进入现代事件,但并不成功。哈姆雷特并非现代人理念的理想,但相对于剧中其他形象,却是莎士比亚赋予正面品质的主人公。他的悲剧是否反映了莎士比亚对已逝伦理原则的淡淡哀伤,和对现代原则对传统伦理所造成的破坏的无可奈何的心态呢?答案在本文看来当然是肯定的。韦勒克与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中曾说到:“倘若今天我们可以会见莎士比亚,他谈创作《哈姆雷特》的意图就可能使我们大失所望。我们仍然可以有理由坚持在《哈姆雷特》中不断发现

新意(而不是创造新意),这些新意就很可能大大超过莎士比亚原先的创作意图。”10)(P155)哈姆雷特悲剧之谜永没有穷尽,相信《哈》剧还会激发出更多的思想灵感。

参考文献:

1、舍勒:《论悲剧性现象》,见《舍勒选集》(上),刘小枫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2、《哈姆雷特》,见《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以下引此书

3、舍勒:《“谐调时代”中的人》,见舍勒:《资本主义的本来》,三联书店1997年


莎士比亚哈姆雷塔论文3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90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