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16-11-23 12:21:0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2000字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2000字

命运,有时总被裹胁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李成东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

曾经一直相信爱情、命运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可以主宰的。读了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才知道爱情、命运总是被裹胁,父母、社会、国家、灾难、战争、名利、情感……许多因素都可以主宰、改变或操纵。人生,真如茫茫水面上的一片浮萍,或是随波逐流,或是顽强挣扎,或是被巨浪淹没……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所著,是回族作家以一个穆斯林家族为题材写的一本长篇巨著。讲述的是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隔绝得太久了,大门里贮藏着她所知道和不知道的一切……'读罢序曲——《月梦》,我就无法释手,有了继续阅读的欲望与冲动,那种心境就像一见钟情的男女,顷刻间如胶如漆。而这种妙不可言的心境一直陪伴着我,将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读完——曲终掩卷,荡气回肠。作者用多条交错的线索,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倒叙、插叙与顺叙'三管齐下',结构巧妙,视角独特,既'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又起伏跌宕、九曲回肠,引人入胜,让读者阅读'胃口'大开;通篇情感真挚,文笔冷峻,不需雕刻、没有粉饰,把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三代人——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韩天星等人坎坷曲折、峰回路转、迥然不同的人生命运与爱情'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地展示给读者——含蓄蕴藉,如泣如诉。更让我第一次对穆斯林有了详细的了解——'穆斯林归顺真主,接受真主通过穆罕默德所晓喻的启示,虔诚祈祷,老实做人,宽厚仁爱,生活俭朴,不骄傲自大、不诽谤他人,捍卫信仰,遵循‘逊奈’——圣行,穆罕默德之路。他们相信人生有‘后世’,相信‘末日审判’,每个人的灵魂被接纳进天园或是被投入火狱,一切将由真主判定。他们相信善行必定得到报偿,邪恶必定受到惩罚……'

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语言如黄土——厚重、裸露、朴素、无华,《穆斯林的葬礼》的语言则如玉晶莹、清秀、含蓄、传情,这此晶莹剔透的语言将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爱情的条河,如一条冰清的玉带在人们眼前静静流淌,看似娴静、与世无争,实则奇谲诡变。

'夏夜的晴空,撒满了无数的星斗,闪烁着清冷的光芒。西南天际,一道弯弯的新月,浮在远处的树梢上空,浮在黑黝黝的房舍上空,它是那么的细小、玲珑,像衬在黑丝绒上的一枚象牙,像沉落水中仅仅露出边缘的一只白壁,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只小船,这小船驶向何方?' 韩新月就是这道'新月'——她的命运总是被她'妈妈'梁君壁裹胁,还有她的哥哥韩天星的爱情亦是如此。新月之死,让人悲痛欲绝,让人感慨唏嘘,一朵冰清玉洁、热情开放的花朵一次次受到了'妈妈'梁君壁的摧毁——像一块无瑕之玉跌得支离破碎。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让尘世之人产生共鸣、产生警醒、产生教益。刘白羽在《穆斯林的葬礼》序中说'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而在我看来,新月活脱脱是韩子奇与梁君壁、梁冰玉姐妹俩爱情的替罪羊与赎罪品。梁君壁因新月是丈夫韩子奇与妹妹梁冰玉所生,一次次无情地摧毁新月的人生与爱情,甚至在新月弥留

之际盼望她天明时死去,可谓残忍至极!新月在临死前,才知道照片上,那个文静、端庄,脸上浮现温柔、慈爱的笑容,用纤细优美的手,一只揽着她的腰,一只拉着她的手的妈妈并是梁君壁,而是她的亲妈妈梁冰玉,真让人不忍细读。韩子奇在临终前的表现——'他那痉挛的双手紧紧攥着蜡烛,怀着忏悔也怀着遗憾,怀着恐惧也怀着希望,战栗着向黑暗中走去……'难道是'邪恶必定受到惩罚'的印证!?

其实,纵观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等人的爱情与命运,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因为她们自己的爱情与命运也都被裹胁,她们也都听天由命,自生自灭。只是她们的爱情与命运的不幸,又在无形中给下一代人——韩新月、楚雁潮、韩天星等又造成了另一种的不幸与悲哀。

读罢全书,百味上头。我曾经常常告诫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也总以为自己主宰了自己的人生。其实在某一天某一刻,当自己蓦然回首,才发觉自己的人生其实很多时候自己都无法把握、无法主宰,自己总是无法抗拒地干着这样那样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而且常常身陷其中又无法摆脱。

人生,或许这就是这样——身不由己又身陷其中,欲罢不能却又乐于其中。正如书中所言'人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躯体是灵魂临时的依附之所,活着只是短暂的一瞬,死后才是永生。和永生相比,那短暂的一瞬是微不足道的,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烟云,金银财宝只不过是粪土污泥。'忽然,又想起微信中流传的一句话'累吗?累,那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活着不容易,就好好地活着吧!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不管是自己主宰还是被别人操纵,只要活着比什么都强——因为'凡是命中所有的,不求自来;凡是命中所无的,强求必失。'有什么好悲哀,或是感叹呢!?正如《古兰经》所训诫'今世生活,只是游戏、娱乐……只是欺骗人的享受。''大地上所有的灾难,和你们所遭的祸患,在我创造那些祸患之前,无不记录在天经中——以免你们为自己所丧失的而悲伤,为我所赏赐你们的而狂喜。'

最后呈上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教之中;人岛上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试验!(2015年12月19日下午)

篇二: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对我来说比较熟悉,知道的也比较早,最早的版本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曾获得矛盾文学奖,还有一个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名字改为《月落玉长河》。说实话,我是不太好对这部着名的小说做任何评价的,因为一些>中国文学界的前辈都已经写过相关的评价,如着名作家冰心老人、刘白羽先生等。前些日子,我又从书架上取出了这本书,仍向当初一样,利用三、四天的时间读完,看后仍觉得受益非浅,就写点自己的拙见。

还记得大概是九十年代初的一段时间,当时我正在上中学,每天中午总能从学校广播里听到一阵悠扬神秘的唱礼声,然后是一个广播剧,名字就叫《穆斯林的葬礼》。吸引我的,主要还是对这一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或多或少了解一点的一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接触。小说描写的一个穆斯林家族,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约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从我的感受来说,我通过看这部小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比较特殊地民族的生活习性。这一点,是最主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根据作者的后记,应该是有原形的,所以它更加能吸引读者。它描写了一个两代人的爱情悲剧,也许是上天的注定,也许是尘世间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一切,造就了这个悲剧发生的根源。我们看到,从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三人之间发生的一种用世俗或者宗教教规来评价属于畸形的爱情悲剧,既而延续到韩新月、楚雁潮这两个主要生活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年青人身上的更加让人感慨和不能接受的爱情结局,让读者陷入了深深地同情与无奈之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在这种某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宗教教义的笼罩下,一切注定就只能是一个无法取得圆满结局的悲剧。

小说中,梁亦清作为一个玉雕技艺高深的匠人,始终过着一种与世无争,小心翼翼的生活。但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对玉全身心的热爱,让人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所崇尚的一种善良、仁义与忠信,但这些并不能让他免遭黑暗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蒲老板的压迫与欺凌,他生活的环境,最终将其摧毁。韩子奇从流浪而来,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他成了梁亦清的唯一徒弟,并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在师傅惨然离世后,韩子奇接手了师傅留下的一切,包括未完成的“郑和航海玉雕”,一个破败的家以及三个孤儿寡母。韩子奇在事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在他的努力下,“玉王”这个名字享誉京城。但他与梁家大女儿梁君壁的结合,与其说是一种爱情的发展,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怜悯与相互依靠,正是这种怜悯与依靠,当他们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结症也就相应出现,于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孽开始产生。在新潮思想教育下的梁君壁的妹妹梁冰玉,大胆的与自己的姐夫韩子奇真正相爱,还有了他们爱情的果实——韩新月。韩子奇最终在良心的谴责与惶恐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新月注定将要承受自己父母所留下的苦果。

新月也在流浪中诞生,是命运将她送进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里。新月是无辜

的,从她一出生,就患上了先天性的心脏病,似乎是造物弄人,这样残酷的惩罚在继续延续。好在,新月有几个真心爱护她的亲人,除了她的父亲韩子奇,还有一个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天星,一个饱受战乱摧残的善良、可怜的女人——姑妈。在这样的呵护下,新月一天天长大,在考上北京大学时,最终遇上了一个与她至死相爱的人——楚雁潮。但当她开始选择自己的爱情时,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却摆在了他们头上。在世俗与宗教的阻挠下,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因为楚雁潮不是一个穆斯林。对这种不可能的妥协,作者只能是安排他们天地相隔。

小说伴随着一个个的葬礼而完成了一段段的故事,最终轮到了新月,非常细腻地刻划了一出出感人至深的情节。同时,在这部小说,也非常无奈的讲述了几个被外界因素所困扰的爱情结局,甚至有些“轮回”色彩。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容贵芳、韩新月、楚雁潮??总之,在这部小说中,姑且不提他们的结局,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剧性的,都是违背了主人公的意愿的。这些阻挠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切无法用更多的言语来叙说。读者只有通过看这部小说才能自己去体会。

篇三:《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000字

《穆斯林的葬礼》

综述:

《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当代回族作家霍达的代表作,曾获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和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和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此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此书被评论为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表现了回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 冰心曾说:“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全书围绕两大主线展开,“玉”与“月”,前者发生在30年代抗战前后,后者则是在60年代初,而各章标题也依次以“月”和“玉”命名,每一章的名字也很特别且有规律。从序曲“月梦”起,经历“玉魔”,“月冷”,“玉殇”,“月清”,“玉缘”,“月明”,“玉王”,“月晦”,“玉游”,“月情”,“玉劫”,“月恋”,“玉归”,“月落”,“玉别”,最后回到尾声“月魂”。两条主线看似不相干却又暗中扣合,最后归为一体,十分巧妙。

关于“玉”,起自民国八年(1920)的“奇珍斋”,斋主梁亦清是个精通琢玉的手艺人,专门为古玩商店定做玉器。梁亦清手艺虽好却苦于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君璧、冰玉,手艺没有传人。一天,奇珍斋来了一老一少两个云游的穆斯林,梁亦清把他们请进来休息。交谈中梁亦清才知道老者叫吐罗耶定,小孩这是他收留的孤儿,叫易卜拉欣,他们云游各地,还准备去麦加朝觐。易卜拉欣在奇珍斋迷上了玉,决定留下来做梁亦清的学徒,改名韩子奇。 几年后韩子奇逐渐长大,学到了不少玉器知识,也掌握了师傅的不少手艺,开始帮助师傅雕琢玉器,主持生意。一天,“汇远斋“老板蒲绶昌来找梁亦清,请他做一件《郑和航海图》。梁亦清接下了这个活,经过三年努力,在即将完工之际,梁亦清却心力交瘁,倒在自己制作的玉雕前,玉雕也毁了。蒲绶昌上门来索赔,拿走了奇珍斋许多存货和存料,几乎毁掉了奇珍斋。韩子奇却选择了加入汇远斋做蒲绶昌的徒弟,来完成师傅梁亦清未完成的作品。一年后他完成了《郑和航海图》,也因此结识了英国商人人沙蒙·亨特,从他那里了解了源远流长的玉文化。又过了两年,他回到“奇珍斋”,重开门面,做起了玉器买卖,并与师妹梁君璧结婚成家。 十年后,韩子奇已经是名满京华的玉器商人、收藏家,而他的儿子天星也刚刚诞生,一家幸福美满。韩子奇在家中举办了“览玉盛会”,展示收藏的玉器,赢得了“玉王”的美誉。然而日军步步进逼,北平也不再安全,韩子奇不得已带着珍藏的玉器随沙蒙·亨特前往英国避难,小师妹梁冰玉也私自逃出来和他同行。到了英国,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也不能幸免,遭到了轰炸。梁冰玉面对沙蒙·亨特儿子奥利弗的追求,虽然有所动心还是拒绝了,可奥利弗却在之后的一次轰炸中丧生。在那样的环境里,梁冰玉和韩子奇发生了爱情,生下了女儿新月。战后他们回到祖国,奇珍斋已毁,而面对姐姐对自己的责问,梁冰玉选择了离开,留下了女儿新月,让新月改叫梁君璧妈妈。

“月”的故事从1960年开始,韩子奇解放后成了“无产阶级”,当了特种工艺品公司的员工,供养女儿上学,儿子却只上了初中,就去制币厂工作了。韩新月高中毕业要考大学了,她填报了北大西语系,并被录取了。到校第一天,她在校园里遇到了刚毕业的班主任楚雁潮,却把他当作了学生,弄出误会。新月学习很好,英语能力尤为突出,得到了兼任英语老师的楚雁潮的表扬。新学期班上排练英语话剧,安排新月演奥菲利娅,楚雁潮演哈姆雷特。然而

当大家都在忙着准备时,新月却突然病倒了,检查发现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随时有生命危险。家人和楚老师都尽量向她隐瞒病情,而天星则在妈妈的安排下和新月的高中同学陈淑彦成婚,让新月很高兴,但是她又突然发热晕倒了,这一次病情加重了,学也上不了了。新月参与了楚老师对鲁迅《故事新编》的翻译,两人产生了爱情,楚雁潮希望爱情能给新月与病魔斗争的希望和勇气。但是这份爱情遭到了韩太太的反对,因为楚雁潮不是穆斯林。绝望的新月从爸爸那儿得到了妈妈留下的信,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然而病魔却最终带走了她的生命。文革开始后,韩家被抄,失去了珍藏的玉的韩子奇去世。 最后在1979年,阔别多年的梁冰玉回来了,而她所能见到的只有天星夫妇和他们的一对儿女,以及新月的墓。 读书笔记与心得

随着书中的情节,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在那里,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在我身边流过,我有幸窥见了水中那无数的珍宝,我看见那些澄净通透的玉器宝物,泛着清冷的光。感同身受着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中的一只奇葩---穆斯林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梁亦清做着朝圣,向他们的神祈祷的时候,我的心肃穆沉静,害怕自己的举动会不经意间惊扰了他;天星娶妻的时候,我仿佛就走在那十抬的大轿后面,感受着他们庄严却又繁复的仪式;新月死了,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在盛装她身躯的“神盒”被抬出“博雅宅”的时候,在她的哥哥和爱人跳下墓穴给她“试坑”的时候,我仿佛就站在送葬的穆斯林人群中,眼观着这场隆重而另人心碎的葬礼。

印象最深的是,韩子奇身处英国伦敦时给家里寄去的那封信。说是一封信,却也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我们还活着。你们还活着吗?”还活着吗……在那样一个战争动乱年间,信竟然是这样写的,如此的问候,如此的令人感伤,我心里一阵凄凉,一滴眼泪往下落。突然感觉自己很幸福,至少不为活着担忧,至少还能听到亲人的声音。战争年代生命的脆弱,让我这个身处和平年代的人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序曲中的“月梦”就像梦中一样朦胧,“晨曦熹微,小巷清幽”,“天和地是灰色的”,“砖和瓦是灰色的”,那个她,“夜夜沉醉在梦中”“不愿醒来”的她,是一个谜,它仿佛是从梦中走来,全身还带着梦一样的水汽,眼神朦胧而忧伤,她引发了我对这个穆斯林的好奇,“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时时提到种族的不同。在奥立佛亨特向梁冰玉求婚时,梁冰玉以种族的不同为借口拒绝了。韩太太以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对楚雁潮与新月相爱;在穆斯林的葬礼上,不能有汉人参加。就像楚雁潮所说的“我尊重你们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主张和平和仁爱,这其实也是人类的一个共同的美好的愿望;信仰使人高尚,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虔诚的信徒是令人尊重的;我并且尊重你们的生活习惯。我想,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是的,天下一家亲,为什么要分种族,有所歧视呢?也许,这也是作者霍达所想要问的吧!开篇上的“穆斯林的葬礼上的祈祷”所说的“宽恕我们这些人”中的“我们”是指全世界吧!穆斯林为着全世界祈福。在新月的葬礼上,不是有汉人楚雁潮参加了吗?而且他还为新月试坑(试坑—穆斯林向亡人最好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这一规定的打破,不正是作者心中的呼声?

读完全书,感触颇深。作者优美文笔的倾诉,让我这个一直对伊斯兰教淡漠的人,对它肃然起敬?? 伊斯兰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对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所以这也成为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个描写细致的宗教场面,了解了有关穆斯林的许多风俗。作者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但在书中她并没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绘,让我了解了许多回民在生活中的传统礼节和常用的阿拉伯语,因为文中的回族人对至高无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给我一种十分纯净的感觉。小说描写了大量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及回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体现出深层的回民族文化内

涵。偏爱月、玉事象是回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的自然流露。采用具有回民族特色的语言既是回族的重要特性,也构成了霍达小说语言的特殊风格。这部长达50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习俗做了全面、彻底的描绘。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时间,上迄二十世纪初,下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活动的范围从亚洲到西欧,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的沉重灾难,还有鲜为人知的穆斯林的生活习俗、玉器行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情节。 这是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洁诗篇;一部映射普通大众生活的历史之剧;一部折射平凡却辛酸的爱情故事的缩写;一部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的真实画卷。

回想书中种种,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因为,霍达以她深刻的内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让人荡气回肠的。也许是上天的注定,也许是尘世间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一切,造就了这个悲剧发生的根源。我们看到,从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三人之间发生的一种用世俗或者宗教教规来评价属于畸形的爱情悲剧,既而延续到韩新月、楚雁潮这两个主要生活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年青人身上的更加让人感慨和不能接受的爱情结局,让读者陷入了深深地同情与无奈之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在这种某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宗教教义的笼罩下,一切注定就只能是一个无法取得圆满结局的悲剧。我为成熟、漂亮、处处透漏出现代女孩儿特点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19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