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时间:2017-05-16 07:4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明清家具用料讲究,造型简洁,榫卯精密,宛若天成,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登峰造极。

评价一件古典家具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古典家具的材质价值

不同的材质价位差别甚大,直接影响家具的价值。例如紫檀属植物约有十五种,而传统认识中的紫檀只有一种,为印度南部迈索尔邦特产,学名“檀香紫檀”,出材率非常低,只有10%到15%,做小件家具的短材一般6.5到7.8万元一吨,做大件家具价位则在10到20万元一吨。在紫檀属植物中,除檀香紫檀外,其余材种皆归属于“草花梨”种群内,出材率达70%,其价格要低得多,只要几千元一立方。所以,确定材质,在评定家具价值时至关重要。

二、

这在明式家具中反映得最为突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圈椅。其背板全部用厚板挖制而成,呈“S”形,它是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曲线设计的。椅背后边柱上端微向后弯,搭脑正中亦向后弯,使后背形成100度至105度的背倾角。坐面多用弹性很强的藤席,人坐在上面,藤席受压下垂,与坐面前沿形成3度到5度的坐倾角,这个角度,按现代人体工程学研究,为人体休息最佳角度。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500年前的明代已经把家具的造型和人体各部的关系科学地结合起来。

三、

无论何种器物,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一般来说,年代越久其价值就越高。当然器物本身要有确凿的年代依据,如款识。款识有年号款、购置款和纪念款等。有的器物虽无款识,但有史料或其它记载可证实其制作年代以及流传过程,也属于有准确纪年之物。这些有明确纪年的家具对我们研究各时期家具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古典家具的文化价值

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一件优美的家具必须具备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它既是物质载体,又富有精神内涵。 总之,在评价一件古典家具的价值时,要在同类作品中反复比较衡量,确定它在同类物品中的地位,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取材于胡德生《谈谈古典家具价值》)

1.对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榫卯:卯,读音为mǎo。

B.脊背:脊,全字共9笔。

C.确凿:凿,义同“言之凿凿”中的“凿”。

D.款识:识,“标志,记号”之意。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明代圈椅的设计中不能体现现代人体工程学的一项是(2分)

A.背板全部用厚板挖制而成。

B.背板造型呈“S”形曲线。

C.背倾角呈100度到105度。

D.坐倾角呈3度到5度。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材料二

吉祥图案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珠联璧合。

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构成手法如下:

一、运用汉语谐音

利用汉语的谐音表达某种吉祥寓意,在吉祥图案的运用中十分普遍。例如“鱼”谐音“余”,“梅”谐音“眉”,“瓶”谐音“平”等。这样就可以组合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等各种吉祥图案了。在有些图案中,将不同词汇中的同一个字转义成新

的富有吉祥寓意的短语,然后再用相应的纹饰组合成吉祥图案。比如用百合花来组成图案,构成“百年好合”,寓意幸福开心一百年。

二、借用生物生态属性

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寓志,附会象征。例如,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来寓意夫妻恩爱;葫芦因其多子,故在民间被用来象征多子多孙之意等。

三、利用有代表性事物的象征寓意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的直接应用,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例如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表示对富贵的追求;再如玉器、鼎炉、书画和一些吉祥物配上盆景、花卉等装饰在家具上,寓意志趣高尚、品行优雅等。

四、直接应用吉祥文字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家具上很多吉祥图案综合运用了以上多种构成手法,含意更丰富,作品也更加成熟。 (取材于吕九芳、徐永吉的《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

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古典家具上的吉祥图案,不属于谐音寓意的一项是(3分)

2017年高考(320)北京市西城区2017届上期高三期末考试

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出现的加点成语的替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宛若天成:可用“巧夺天工”替代。

B.登峰造极:可用“炉火纯青”替代。

C.珠联璧合:可用“并驾齐驱”替代。

D.相应相生:可用“相辅相成”替代。

材料三

中国古典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对现代家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硬木家具用材讲究,多数为黄花梨、紫檀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外,不作大面积装饰,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和独特风格。而且明清家具表面上也很少使用油漆,仅擦透明的树脂或蜂蜡,追求其本身质感,达到“硬、滑、素、净”的艺术效果。

另外,明清家具装饰适度、繁简相宜,体现出一种少而精、以少胜多的简约美,虽然装饰性的附件少,却各自有着赏心悦目的内涵和形象。现在按这种简约思想设计的家具,都摒弃了豪华雍容的感觉,却更富于时代感;它们都本着“以人为本,简朴自然”的原则,针对现代人而设计, 更适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具体体现就是用最少的材料生产最多的产品,减少浪费,减少污染,达到最完备的功能。

明清家具所蕴含的文化感让设计者们分外关注。这种淳厚的文化气息在其质朴纯正、简洁明快的艺术禀性和优美形式中得到直接的体现。它的形成与当时的家具使用环境,尤其是园林建筑有关。当时园林建筑是文人雅士的文化社交场所,因此文人雅士往往会按照中国传统士族文化的审美理念参与园林的家具设计。这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决定了明式家具的设计风格。

总之,古典家具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不仅在“绿色设计”方面给现代家具很多启示,而且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体现着深入中国人骨髓的一种审美倾向。我们不应一味地去仿制,必须加以继承和创新,取其精华,把古典的、现代的、时尚的元素加以结合,充分考虑现代人追求生活化、功能化、人性化的需求,让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得以发扬光大。 (取材于郑娟《浅谈中国古典家具及其特色在现代家具中的传承与发展》)

6.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表述不属于明清家具在“绿色设计”方面对现代家具的启示的一项是(3分)

A.用材讲究,一般都使用高级的名贵木材。

B.注重发挥木材本身具有的色调和纹理特长。

C.不滥加装饰,追求材质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

D.繁简相宜,简朴自然,追求以少胜多的简约美。

7.明清家具的“文化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加以概括说明。(6分)

8.阅读小说《红楼梦》中的三段描写,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①(荣禧堂)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

②(怡红院)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

③(秋爽斋)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根据上面《红楼梦》的选文,以及本大题三个材料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府家具多使用名贵木材,充分表现其生活的奢华、富有。

B.荣禧堂作为正堂屋,其家具陈设要更加高贵、气派、威严。

C.怡红院中四壁布满各种吉祥图案,是为了追求喜庆的气氛。

D.秋爽斋的布置典雅、大气,表现出主人的性格和文化修养。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

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以进,跽而言曰:“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篇二:大成拳核心训练法

大成拳核心训练法李照山

一、问题的由来

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有本质的东西,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就等于抓住了关键。学拳的道理也是一样。对于大成拳而言,什么是它的核心呢?有的人总认为自己练的是真正的大成拳。他们判断拳法的依据主要是姿势的差异。如果拜了姓刘的师父,那就说姓张的师父或者姓徐的师父练法不正确。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从绝对意义上讲,只有宗师本人传授的才是真正的大成拳。俗话说:“十个徒弟十个样”,也就是说,每个弟子学成后的定拳模式都不可能一模一样。哪怕是最直系的传授,也会产生细微的形式差别。

在第二代大成拳代表人物中,他们在每个环节的训练内容中都是有区别的。比如,笔者开始从学于王安平先生,其养生桩以抱球桩为主,技击桩则以扶按式为主。试力时进行整体的向前移动或向后回拉,以产生整体之力。王老师的功法来源于宗师的弟子王斌魁先生。姚宗勋先生以抱树桩为主,训练时意感抱一大树,然后意想将大树进行上提、下按、回拉、前抱、外撕或内合,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六面争力;王选杰先生教授的养生桩则以浑元桩为主,技击桩以矛盾桩为主,试力则以勾挫试力为主,这样的目的是在于培养锻炼“内劲”。上述三位大师虽然师出同门,但训练方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难道我们会对他们推广的功法进行非议吗?事实上,他们所学皆为宗师的拳学所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形式上的区别呢?为什么他们都能代表真正的大成拳呢?这是因为他们所学完全符合宗师的拳学思想。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宗师在判断一个拳学的真伪时,重本质而不拘泥于形式。笔者的推论是:弟子请教先生时。先生让你站某一桩式或进行某一试力,即使弟子的胳膊或高一点或低一点,姿势的幅度或大一点或小一点,但只要功法内涵符合拳学的思想,都会得到先生的首肯。这样,当一个弟子的训练模式定型后。则会以自己多年形成的经验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传授,如此就产生了同师不同法的现象。

我们在学拳时,不能仅从姿势上加以模仿,应该抓住拳学的本质,方为上策。现行流传的大成拳,有“七妙法门”之说,但是,从王芗斋先生一些拳学论著中根本找不到关于“七妙法门”的字眼或论述。从先生的《大成拳论》或其他的著述内容上得知,大成拳有站桩、试力、试声、自卫几个步骤。而我们现在所习练的大成拳,则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七个步骤。笔者认为,这是第二代大师们的拳学结晶,是他们对大成拳的贡献。王芗斋先生在论述断手时曾说过:“我希望学者不要固于我所说者,要以我所说者之中推出我所未说者,如是才可贵也”,“感到天地之间学问实无言尽,而笔墨之实难表达我胸中之所道止。学者若能从我之所说者推出我之未说者,实我至望焉。”我们可以从论述中得知,作为一代宗师的王芗斋先生也希望他的拳学有所发展,希望后学者能从他的学说中推出他所未说出的东西,既然如此,作为他的后人们就可在大原则的前提下,产生一些各自的见解。这也是第二代传承者在具体训练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作为后辈而言,究竟如何练习呢?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以“七妙法门”的功法步骤为宜,因为这些功法可为习者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入门之道,这是该体系的优点之处。当然,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再拘泥于形式,而应探求更深的拳学内涵,要从王芗斋的拳学理论中窥以端倪。因为这种理论体系是大成拳学的真理所在。是航行中的指路明灯。但是,但对初学者来说,就是把这些拳学论述全部背熟,也不能真正感悟其内涵之所在。

技击的要素无外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劲力体系,第二是拳法与技术体系,第三是胆量训练与经验积累。其中最核心的是力量体系。就像一个孩童,面对一个壮汉,即便你学的招法再多也是枉然。抓住了拳学的核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技击方面),首先教习者站矛盾桩,以培养基本的整体力和内劲:有了一定桩功和内劲基础后,就站托婴桩,以此练二争力;最后,通过站抱树桩,以求浑元力。当达到内劲笃实、运力自

如的阶段后,基本就具有了较高的修为层次,此阶段常被人誉为炉火纯青。这个训练模式就好像要到一条河的对岸,而直接过去既无桥又无船,欲达彼岸,必须沿此岸前行一段路程,然后通过前方的桥梁再沿彼岸折回一段路程才能到达河的正对岸。核心训练的要点是:在河的两岸之间搭一座桥梁,这样就会直接到达彼岸。

二、劲力本质的三要??

获取劲力的前提是必须要熟知力量的本质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除思维活动外,无一不依赖于力的作用。在武术中,如果是演练套路,除了要求动作的规范性之外,还必须要有力度感;如果应用于技击,则必须要以雄厚的力量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发挥攻防效果。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各种力,是不需特别训练的、人人可行的力,比如两腿走路、跑步,两手拿物,这些活动对于正常人来说,基本上为本能活动。但要行走得快,跑步快,要想使两手变得很有力,拿得东西多,则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这就是体育运动。每一个人都会做出用拳或掌打人的举动,比如。大人打小孩,两人争吵过程中的殴打,并没有经过训练,但要想打出力度,打出效果,则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行。这就是武术技击或擂台争雄的力量要素。

对于劲力而言,其本质的要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任何力量都来自于肌群的收缩

如果离开了肌肉的收缩,就没有力量可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搬动或推动一个物品,会有肌肉拉紧的感觉,这就是肌肉的收缩,即我们平常所讲的肌肉紧张。对于武术而言。不论是太极拳的弹劲、八卦掌的活劲、行意拳的整劲、大成拳的内劲、截拳道的寸劲等都是肌群收缩的结果。在竞技运动或多种武术中的力量,常有爆发力之说,而这种爆发力就是特殊形式的、高效能的肌群收缩形式。我们常说站桩时要放松,但只有做到真正的放松后,肌肉才会产生极大的收缩。如果肌肉绝对的放松了,就会没有力量。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一般难以理解。但是,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我曾让不少的学员在我身上做过实验,如果我处于常态,别人可以捏住我的肌肉,但如果我做一个放松的状态,对方反而捏不住我的肌肉。此时。对方用掌或拳击打所捏部位,则会有非常坚硬的感觉。

2.参与收缩的肌群越多力量就越大

常识告诉我们:大人比小孩有力,胖子比瘦子有劲,身体强壮者的力量要大于体质弱小者,其原因就是因为前者的质量大于后者。体重大者,其本力就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身大力不亏。原因就是因为体重者在运动时参与收缩的肌群较多,所产生的力量就大。正因为如此,大成拳讲究整体放人或整体打人。对此,可从爆发力的概念中得以以解释。

《运动生理学》给爆发力的定义是:人体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大的做功能力。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W=F×DP=F×D/t 由于F=m×a 所以P=m×a×D/t

其中W表示功,F代表力,D是位移的距离,t为做功的时间,m是人体的质量,a则为肌肉运动的加速度,由此可知,在加速度、做功的距离以及做功的时间确定的情况下,质量(体重)越大,产生的力量就越大,功率就越大,故爆发力就越大。

即使如此,也不能为了练拳,使自己的身体变得很胖,以此来增加体重,而是通过合理的办法,使有限的自身质量发挥无限的作用。此法就是站桩,通过站桩可增加重力感,又可使“肌肉若一”。这样就可使参与有效收缩的肌群增多。练到一定程度后,只要一进入桩功状态,就会感到内在肌群的牵拉和收缩作用。这就是笔者称之的“肌通连”。到了此时,力源并非肢体的某个部位,而是来自于胯、腰、背等相关肌群协调若一的收缩作用。

3.肌群收缩的方向若一化

在整体肌群收缩的前提下,要使其收缩的方向向一个点进行。在现在流行的大成拳功法中,若能做到整体发力已相当不错,很少有人注重肌群收缩方向的若一化。在《运动生物力

学》中,按照“肌肉协同”原理可知,如果一个人的肌群收缩真正做到了向一个方向用力,可产生20吨的力量。但由于人体内各肌群、骨骼、脏腑之间的内阻作用,则不会达到这种理想效果。但是,假如能达到十分之一,就是二吨的力量,二十分之一就是一吨的力量,四十分之一就是500千克的力量。即使你能达到八十或一百二十分之一,也可产生250或150千克以上的力量。这对技击已经够用了。比如我的弟子林学伟,他出拳的力度就大得惊人,往往可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

按照上述的拳学观点,完全可以做到后学者超过前辈。徒弟超过师父,一代胜过一代。我之所以这样讲,完全是客观的,绝对不是谦虚或恭维之话。这是核心训练方法的开明之处。该法是我近三十年的感悟所得,而我今年已是五十几岁的人了。假如一个年轻人的悟性和身体素质较好,他明白了这些道理并经刻苦训练后,就会使肌群协同更好,很快的产生惊人的打击力量。另外,由此还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功力的水准没有登峰造极和炉火纯青之说。如果你按拳学功法训练,虽然达到了常人所认为的惊人效果。但也可能只是一个起点,或者说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是因为你离理想的状态还相差很远。

三、核心训练六步骤

1.外整性力量训练

训练的内容就是大成拳的入门功法。只要方法得当,短期内(七至十天,最长不超过一个月)既可掌握基础的练功方法,又可初步具有基本的整体力和放人效果。从而领悟大成拳“不用力而处处有力。不讲招而处处是招”之奥妙。此阶段的功法内容是浑元桩、矛盾桩、勾挫试力、力量的引发与发放(包括放人训练)、圈捶、炮拳、扇掌、金刚膝。以及这些简单技法的模拟训练与连环技法。其原理是:经过矛盾桩状态下“肌松力栅”的意念引导,可使肢体产生一定的立体拥撑作用:通过勾挫试力可使拥劲的作用在空间得以延伸;通过辅助动作和整体力的空练,可使力量得以实质性的感知。在整体运动的前提下,只要能保持这种拥撑效果不散架,完全可做到初步放人。对于这部分功法内容,笔者在《大成拳速效教学法》(《精武》杂志1999年第4期)一文及《大成拳初学入门》一书中均有阐述,习者可参考练习。

2.松沉体验

此步功法分为三个过程。

定态定势训练

以松沉桩为定态定势桩法。松沉桩的站法:以右式为例,下肢成右丁八步,两臂抬起,与上腹部相齐,左掌在后,右掌在前,约错开半手距离,两手横向距离与肩同宽,左掌心向下,右掌心向左。左式的站法与右式相同,只是方向相反。由于此桩是松沉桩,顾名思义站桩时应以松沉为主。此桩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松沉,确为不易。所谓松是指躯干部位放松,所谓沉是指整体沉实。如果做到了松沉,站桩的时间很短。假如站了很长时间仍感到比较轻松,那就说明练法不当。有了松沉的感受后,下肢会有较痛较累的感觉,一般站到2至3分钟就感到不能坚持。此时,可改为常态下的左式矛盾桩,经过适当休整后,再站左式松沉桩。 2至3分钟后若产生了累的感觉,将其改为右式矛盾桩以做休整,此后,站右式松沉桩。如此两种桩法交替练习。

松沉体验势必要形成上松下紧的救果,其意义在于:(1)下紧可使下肢具有很好的根基作用。如果没有强大的下盘做后盾,也不能产生强大的威力。或者说,即使能产生那么大的力最,自身也承受不了。当然,这种根基怍用还不是最主要的。(2)上松的结果可为下一步产生收缩性的力量打下很好的基础。在力量的本质叙述中可知,肌群真正放松后,会产生极大的收缩力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动态动势体验

当整体有了松沉的感觉后,通过肢体的活动,把整体松沉的感觉带到肢体上,具体的做

法是:两臂进行左右摆动,在摆动的过程中使整体的松沉之劲能贯通于两臂、两腕;以整体的松沉之劲做动力以驱动两臂,使之做前后的撞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此项练习时,既有松沉的感受,又有外整性的力量存在。

松沉放人体验

此训练即是利用自身的松沉之力将对方放出。当有了较为活化的松沉效应后,可将其作用于他人身上,检验一下效果如何。可让对方站在我两侧,通过两臂的左右甩动,把对方放出去:也可以让对方站于我身前。通过前后的松沉驱动将对方放出去。

3.聚集力量

聚集力量的过程犹如蓄水的过程。当我们向湖里、河里蓄水时,湖底和河床不是平坦的,而是坑坑洼洼。若向里面蓄水,总是坑坑洼洼外先注满水,然后再连成一体。聚集的力量的过程与此类似。经过第二阶段的上松下紧训练后,身体的“上松”就会向不放松过渡,即向收缩方面过渡。开始时,会感到身上的局部产生某些收缩感觉,比如,背部、腰部、肩部、两臂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连续的收缩现象。这就是在聚集局部的力量。站矛盾桩时也会产生这种效应。许多人站一阶段矛盾桩后,胳膊会有发紧、发胀的感觉,有的甚至出现站桩时间缩短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聚集力量的反应。各局部的肌群有了相当的收缩后,就会发生成片的通连,最后形成一种整体性的收缩感觉。达到一定程度后,只要稍微放松一下身体,就会感到整体性的松沉和收缩。此时,身体好像一块巨大的肌肉,能同时收缩以产生非常充实而又强大的力量。至此,即可视为力量达到了圆满阶段。

力量的圆满阶段又可称为“内整”阶段。所谓“内整”,就是整体性的肌群融会贯通。此时,如果随便做一个胳膊的伸缩动作,从外表来看可能没有多大力量,也没有整体性的效果,但作用于对方后,对方仍会感到有很大力量存在。这是因为虽然是肢体的局部作用于对方,但其力源则来自于肩部、背部、腰部乃至臀部的肌群收缩。这种收缩再通过内传导而贯通于手臂。

“内整”的过程亦是“大鞭体”的形成过程。按照《运动生物力学》的观点,人体的很多运动都符合“大鞭体”运动。把人体比喻为鞭体,臀部作为鞭根,手腕部位作为鞭梢。臀部的肌群比较丰厚,可产生很大的动能,但其运动速度不会太快;手部肌肉的质量较小,但其运动速度很快。当臀部的动能传感到手部后,可使手部产生很大的加速度,从而产生很大的打击力。比如,一个常人拿颗子弹向另一个人身上扔去,很难使之穿人人体而致命。但是,如果子弹通过枪膛而射出,其威力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速度的作用。

4.顺势而试

此阶段包括三个训练过程。

无意之自然试力

仍以蓄水为例。当河水或湖水蓄满后,如果仍有源源不断之流水进入,水必然会外溢而出。力量也是如此。通过站桩,力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继续站桩蓄力,力量也会因满而溢。我们就应该顺应其势,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试力。这种试力乃是真正的试力。此时,在站桩过程中如果有力量欲动之感受,就应该根据其趋势状态来感知它在空间的存在。如果它有前行的趋势,就将其作为向前的引导,力量为后行的欲动就向后引导。这种试力是无意之试力。

有意之强化试力

为了强化试力的效果,或者说,为了有序地进行试力,也可在顺应其势的前提下进行有意的试力。单臂体验:即进行单臂的试力体验,下肢站松沉桩,上肢进行左臂或右臂的训练,即有意识地使力量做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方位试力体验。进行这种试力时,一定要使整体性的肌群作为驱动的动力。双臂体验:两掌心相对,双臂先进行同向的试力体验,即同时进行向前、后、左、右或其他方向的力量感受。也可进行逆向的试力练习,比如,左臂前

行,右臂后移,或左臂上行,右臂下移,或两臂进行先外开再内合的练习。

辅助性的检验试力

此种试力是配合某些辅助性的动作进行试力。这种试力既能起到加强力量的作用,又能检验顺势而试的效果。辅助性的动作主要有以下三种。

(1)左右螺旋:以右式为例,在松沉桩的前提下,使两掌心斜相对。然后,右掌向右下方运动至身体右侧,此动作不停,再使之做向上向前至恢复原位的弧形动作。其运行的轨迹是一个斜面的椭圆运动。与此同时,左掌向左下方运动至身体右侧,此动作不停,再使之做向上向前至恢复原位的弧形动作。如此两臂做交替的螺旋运行。左右螺旋的作用在于体验脊椎两侧肌群的收缩力量。当右掌下落至体侧时,背部的右侧部位会有一个明显的肌群带在收缩,在右掌向上向前作弧形动作时,这种肌群带就会作为传导链把力量送达于手臂。此时,别人若用手捏之或用拳击之,则会感到臂部非常坚硬。左臂的情形与此类似。

(2)挤压弹簧:先站成松沉桩,将两掌心斜向前下方,意想前方墙壁上有两个弹簧,两掌分别置于弹簧之上。然后,一只手掌向前做挤压动作,另一只手掌同时做回拉动作。两掌如此交替练习。在手掌回拉的时候,后背的正中部位会有充实之感,在手掌向前推动的过程中。这种收缩充实之力会向掌跟部位驱动。所以,此种练习可加强和体会后背中部肌群带与臂部的通连作用。

(3)摇辘轳:取松沉桩,将两掌变为拳,拳心向下,拳眼斜向对。两拳先自然落下。再使之上提至胃部,此动不停,两拳继续向前向下做圆形运动。如此往返练习。两拳两臂的运行动作如摇辘轳状。当两拳向下运行至下腹前两侧时,后背的中心和两侧部位都会有强烈的收缩之感,随着第二个摇辘轳的动作,可使整个背部的收缩劲力传送至两臂两腕。

5.顺势而发

对于汛期中的江湖而言,当水位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就会发生堤坝坍塌、决口的现象,蓄水会在瞬间以翻江倒海之势倾泻而出。力量也是如此。经过聚集力量和顺势而发的训练后,力量愈加强大,而且力量的传导通路亦会逐渐通畅。内在之劲力好似上弦之箭,大有蓄势待发之态。此时,应体验顺势而发。如果这种力量有了向前的爆发趋势,就在瞬间使之向前骤然发出。发力时,一定要使自身“内整性”的劲力得以爆发。开始时,这种发力并非那么顺畅,总是感觉到顾此失彼。若有意识的去发这个力量,反而又发不出来。在此状况下,可进行一些有意的试发训练。试发时,可使手臂进行间断性的、似快非快的肌群收缩练习,然后逐渐过渡至瞬间性的爆发训练。这种训练的模式有单双臂两种。双臂性的发力与双臂性的试力有类似的地方,即可进行同向或逆向的爆发训练。

为了强化顺势而发的效果,也可进行下列一些辅助性的练习。

松紧体验:做局部或整体肌肉的放松和收缩练习。体验时可采取随意的肢体形式。先使小臂部位进行松紧练习,此后延伸至整个胳膊,牵挂至肩部、背部、腰部、臀部,最后过渡至整体的松紧体验。

下松上紧体验:此法与“上松下紧”似有矛盾之处。其目的是为了强化躯干部位的内在收缩作用。经过第二阶段上松下紧训练后,下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进行“下松上紧”训练时,下肢站很长时间也不会有累的感觉,但臀部以上的后背、前胸部位会有更加浑厚的紧实之感。

力柱体验:所谓“力柱”,即自身的力量好像一个巨大的柱子矗立于空间。开始时,先进行左式或右式的体验,最后扩展至整体性的“力柱”体验。比如。左式的“力柱”体验,不论左脚在前或在后,总是把身体的重心放在左腿。此时,可体验左腿和上身的“力柱”存在。这种的感受是:左腿和左臀、腰部、背部、肩部、胳膊会有一块牵连性肌群链形成的柱体。若以拳以掌击之,就会感到柱体部位坚如磐石,有强烈的抗击作用。右式的体验是右腿和上身的“力柱”存在。整体性的体验就是把身体的重心分担于两腿,体验两腿和上身部位

篇三:中华成语千字文:十三

中华成语千字文:十三

十三、大唐雄风

唐宗世民,十八举兵。 龙腾云起,虎啸风生。 众望所归,发政施仁。 励精图治,民为邦本。

前车之鉴,警钟长鸣。 载舟覆舟,发人深省。 广开言路,知人善任。 从谏如流,亲贤远佞。

魏征直谏,面折廷争。雄入彀,龙跃凤鸣。

贞观之治,万象更新。不闭户,海晏河清。

武后建周,改朝换姓。月当空,六亲不认。

众矢之的,物议沸腾。非功过,自有公论。

盛唐气象,大风泱泱。清弊绝,物阜民康。

甲第连云,画栋雕梁。水马龙,纷纷攘攘。

文成公主,和亲入藏。旅如云,迎来送往。

敦煌石窟,艺术宝藏。士凶猛,飞天轻翔。

吴带当风,飘拂飞扬。然自得,裘马清狂。

英雄豪杰,志在四方。化交融,其道大光。

开元盛世,好景不长。雄气短,儿女情长。

杨家有女,仪态万方。国倾城,身显名扬。

房谋杜断,练达老成。风调雨顺,霞蔚云蒸。不让须眉,旷古绝伦。依然故我,置若罔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琼楼玉宇,富丽堂皇。近悦远来,日使遣唐。鬼斧神工,穷形尽相。下笔风雷,淋漓酣畅。意气风发,慷慨激昂。承平日久,袭故守常。千娇百媚,国色天香。科举取士,选贤任能。路不拾遗,四海升平。大权独揽,高下在心。墓碑无字,聚讼纷纭。四方辐辏,万流景仰。通都大邑,人来人往。丝绸古道,驼队相望。金刚怒目,佛像端庄。文人墨客,风流倜傥。八面来风,心驰神往。偏听偏信,用人不当。花容月貌,桃羞杏让。英夜日是风车商力怡文英倾

渔阳鼙鼓,惊破霓裳。 安史之乱,当头一棒。 变生不测,临阵磨枪。 仓卒应战,损兵折将。

劫后余生,一落千丈。 天下汹汹,人心惶惶。 积重难返,病入膏肓。 风雨飘摇,名存实亡。

佛教西来,落地生根。 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晨钟暮鼓,黄卷青灯。 四大皆空,梦幻泡影。

善男信女,心虔志诚。 长斋礼佛,看破红尘。 苦海无边,因果报应。 回头是岸,革面洗心。

玄奘鉴真,得道高僧。彻大悟,六根清净。

当头棒喝,醍醐灌顶。求真趣,自达圣境。

唐诗奇葩,精妙绝伦。锤百炼,精益求精。

雍容典雅,珠圆玉润。酒百篇,鬼哭神惊。

妙笔生花,流水行云。华横溢,超凡入圣。

诗圣杜甫,忧国忧民。发韵流,惜墨如金。

穷而后工,语出惊人。厦万间,好梦难成。

韩公昌黎,重望高名。言务去,不平则鸣。

文以载道,深切著明。相关阅读:

西行东渡,自度度人。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琅琅上口,掷地有声。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切中时弊,风骨峭峻。读书万卷,下笔有神。文起八代,领袖群伦。传道授业,桃李春风。六祖慧能,明心见性。出世入世,就身了身。意在笔先,一气呵成。诗仙李白,文如其人。信手拈来,天衣无缝。沉郁顿挫,波澜老成。浊酒空壶,酌古斟今。钩玄提要,浑然天成。大但千斗才锋广陈


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93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