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小项目 首页

社会道德缺失的例子

时间:2018-06-22 来源:创业小项目

篇一: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问题: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重建美好道德的条件和措施是什么?

答:一、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也比较突出。

近些年,我国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但滑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重建道德,却人言人殊。有的人认为道德的衰败是因为丢掉了传统文化。社会道德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牵涉到社会财富的丰富程度和分配是否合理、社会资源的占有是否公平公正,以及法制是否完善等等,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打一能解决问题的,更不是仅靠弘扬儒学所能奏效的。

出现道德高标准与实际的低水平的巨大反差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这个体系没有精神约束和法律约束之外,其理论严重脱离实际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为人所鄙弃的落后道德有了市场,且正影响着年轻一代。由于公众道德的集体缺失,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使得这个社会变得多疑。不得不承认,我们当今社会上欺诈善意、透支爱心的行为并不鲜见。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每天赚500块的假乞丐都是这类的典型。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看到社会上一些阴暗面,就丧失了信心,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虽然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但是也有更多的正面现象。感动中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我们也知道,当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有那么多爱心人士去慰问、去捐款捐物、去献爱心,佛山市280名市民还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这说明 “向善”仍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天性,是社会的主流。 二、那么重建美好道德的条件和措施是什么呢?

(一)从道德的社会性出发重建美好道德

首先,促进经济发展,为重建美好道德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性的存在。从伦理学的视域看,人们能否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美好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

会主义中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深入改革、完善和创新经济体制,使市场经济向更为有序地发展,为重建美好道德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建设是重建美好道德的有力法律保障。法律是协调社会关系中的有力保障。当今社会大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将它同美好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道德他律引导人们的道德价值选择,提高道德自律意识。

再次,健全道德制度是重建美好道德的制度保障。道德制度是社会道德的规范化、法规化,即把社会成员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道德选择、价值判断标准和道德约束通过道义和法规上的程序进行确定的制度。它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和评价人们的行为,为人们的行为设立了合理的价值标准。只有营造一个良好、公正的社会环境,美好道德的危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克服。

最后,为美好道德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现代社会由于多元文化的冲撞与压挤使现代人对道德的信仰充满了矛盾和冲撞。因此从道德文化角度来说 ,要为美好道德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符合现代化社会的道德观念;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华;剔除西方及中国传统文化及宗教中的消极因素。为美好道德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从主体性出发实现美好道德的重塑

1.加强主体性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个社会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其社会成员实现道德影响培养德性的过程,是美好道德重建的核心途径。它是一种理想教育,以提升和培养塑造人为 目的,使人具有德性和良心。道德教育的方式上要充分突出主体性,反对灌输,使道德主体自觉地履行道德规范并为道德行为承担责任;采取开放的姿态,抛弃旧的道德观点接受新的道德观点,促进和发展主动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激发人们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愿望。

2.强化内心信念

美好道德是人们通过接受道德教育而形成的个体化的理念,强化人们内心信念是重建美好道德的内在支撑,它包括 “扬善”和 “去恶”两大内涵 。扬善是从正面人手,弘扬善良的道德信念 ,按照道德的 “绝对命令”行事,坚定人们遵守道德信念的决心;去恶是从约束的角度看,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言行举动,克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冲动,主动放弃单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强化内心信

念应当立足于吸收继承传统道德中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良心的理念,从人本身出发,构建反映人性的道德,才能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美好道德。

3.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抓住美好道德危机所带来的重塑美好道德的机遇,确立一个符合历史必然性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从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它是重建美好道德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建构真正合乎人性完善和发展需要的美好道德,实现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统一的社会主义美好道德。

4.注重道德示范作用在道德行为上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类作为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高级动物,能够以自己的好恶取舍本能的推想出他人的好恶取舍。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时尊重对方的利益,把他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形成一种源于由自身的需要和感受出发,产生的将心比心和推己及人的精神自律。同时教育者的道德善恶很大程度影响着民众,所以要发挥积极向上的道德示范,树立民众对社会道德的信心。

(三)在实践中检验和校正美好道德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美好道德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是由道德所追求和达到的目的和社会条件来决定的。然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旦信奉某种道德,往往就直接根据这种道德的规范或要求来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而不管这些道德规范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所以,如果这种道德本身不合理或随着社会的发展已丧失了其合理性,人们就应该根据道德实践的效果对美好道德本身加以审视。

重塑美好道德乃是拯救道德危机的良药,重塑美好道德的实现,应建立在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基础的深刻认识和信仰上。道德建设离不开法律的支持、政策的导向和制度的保障,但更离不开发自人们内心的道德自愿和道德自觉,只有建立在美好道德基础上的道德行为才能克服虚伪的道德行为,才能克服个人利益因素和外在因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才能克服道德行为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目前普遍存在的美好道德危机问题。美好道德问题既是哲学问题,又是心理学问题;既是理论性问题,又是实践性问题;它是一个

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都要求我们不能忽视、轻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还有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对于重建道德我们又应当做些什么

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让这个社会充满关怀和友爱,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从自我自己,严格以高尚的道德要求自己。比如记者回访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时,记者对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印象深刻。吴菊萍经常会上班早一点,到办公室先给十几个同事的电脑打开,这样运转速度会快一点,同事上班时就可以直接用了。她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关心社会的人,首先要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吧?”

的确,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更需要这样一点一滴的友爱与温暖的积累。

不论发生了多少不道德的极端案例,“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仍是大多数人的牢固信念。而好人之所以被称为好人,就是因为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每个人都能做,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做了,而我们没有,忘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千年古训。

二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

媒体也对道德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弘扬社会正气、推动道德重建,主流媒体尤其需要有更多担当。同时应当防止偏离道德底线、炒作负面新闻的现象。对道德的关注和讨论,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自觉,也是文化自觉。事实上,关于道德的讨论几乎伴随了市场经济诞生、发育的全过程。

三是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法律和道德是互相关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对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是一种威慑。

总之,重建美好道德,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每一颗爱心都是一粒美好的种子,我们要倍加珍惜,因为也许只有爱心能够救赎我们受伤的心灵、唤醒我们麻木的神经。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二:论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现象与反思

论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现象与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然而,人们的素质并没有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提高,反而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问题,一部分人生活富裕了心地却没有了当初的那份善良。

就中国来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GDP的增长数值令世界刮目相看,然而我们中国的道德败坏现象却有增无减,这已引起大众的强烈不满。各种媒体发出的“道德滑坡”的惊呼,也透露了从上到下无法掩饰的忧虑和无奈心态,各个电视台随即也推出了教育和警醒国人的道德教育类节目。即便如此,每天新闻上报道的各种社会道德问题依然骇人听闻。那么,道德的基础是什么,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什么是道德?

关于什么是道德,张岱年是这样认为的。“人与人之间,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发生矛盾冲突,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过于激烈,毫无调和之余地,势必同归于尽。为了保持社会生活的继续存在,必须对于个人利益的冲突加以调节,使人与人之间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这类规则即是道德。道德即是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所以,道德是在人们意识到需要对人际利益关系进行调整时产生的。但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

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所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当今社会的道德问题与现象

近20年来,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一条务实路线,逐渐由集权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多种所有制出现后,虽然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一些改善,但如其它专制社会一样,对社会生活的严密控制,使得统治权力很容易就介入了国家资源的配置。与此同时,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得到鼓励和确认,各种职业观、义利观的变迁,使中国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日趋繁杂分离,人与人之间难有赤子之心相待,传统的“仁、义、忠、恕”之道更无可行之处。尽管文明的趋势是永远上升的,但是,当下中国社会道德良心已经进入了它的休眠状态。在现今的中国,很少有人关心

社会和他人,品德正直、忠于自己的见解,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仗义直言的人逐渐消失。而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言行不一、麻木不仁、随遇而安、毫无原则、见机行事的人,则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信念淡薄、信誉危机、诚信缺失, 见利忘义, 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等在不少人身上表现十分突出。更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一代正在丧失对道德理念的关怀和追求,许多人不问世事、狂热淘金,甚至践踏国法,而经济犯罪大有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

改革开放让中国人逐渐富裕起来了,而社会道德问题亦是越来越多,性质越来越恶劣。以前,大米是没有毒的,馒头是不染色的,猪肉是没有瘦肉精的,粉条是不掺塑料的,奶粉是不会有三聚氰胺的,头上扎的皮筋不是避孕套做的,药是可以治病的,医院是可以救死扶伤的,撞了人是要送去医院而不是再补几刀的,扶了老人会受到表扬而不是赔款的,做好事是不带摄像头的,但再看看现在,全都反了。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例子。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太 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公交车。人来人往中,老太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老太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而彭宇则表示无辜,说自己是下车后看到老太太跌倒好心扶起,却被老太太及其家人一口咬定是“肇事者”。而此类的事情在各地均有发生。

2009年10月21日,天津市民许云驾车经过红旗路时,发现67岁的王秀芝老人跨越马路中间的护栏后摔倒,他随即停车叫来120并将老人送往医院,不料老人事后一口咬定是其撞伤了自己。随后,天津市

红桥法院一审判决:许云鹤承担40%的责任,赔偿10万余元。2011年8月28日,江苏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驾车时发现一位老人摔倒,后对其进行帮扶,老人也感谢他做了好事。就在殷红彬驾车离开后交警接到群众报警,称一辆大巴撞倒一名老人后逃逸,而老人也坚称被大巴撞伤。最后大巴监控系统所拍摄录像才证明为殷红彬确系助人为乐。 广东肇庆,搀扶摔倒老人者竟遭到老人女婿殴打;辽宁朝阳,因交警出具了证实搀扶者无责的监控录像,老人儿子竟冲进交警队殴打交警,打砸办公室;北京,儿子将父亲背到搀扶者的家迫使对方替他交了住院押金??不是老人摔倒后从来就无人搀扶,而是在众多被人搀扶的老人纷纷“倒打一耙”后,搀扶老人,似乎变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行为。道德原本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的功用是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道德使人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道德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可是,如今的社会,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完全忘记了人性本该有的善良,忘了社会上还有“道德”一说。这些不良的道德情感所导致的堕落,引起了严重的后果,它降低了中国人的整体素质,也损害了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形象。

还有一件事,我想是值得每个中国人深思的。2011年秋天,对小

悦悦来说,这个秋天她见识了人性最冷漠的时刻,两辆车的三次碾压,18个路人的漠视。当小悦悦被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扶起来之后,已经软的就像一根面条。小悦悦被送到医院后,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抢救无效身亡,年仅2岁。因为人们的麻木、冷眼旁观让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就这样失去了。仔细想想,这些路人难道没有一个人有想救人的想法吗?我想应该是有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眼睁睁看着一个美好的小生命从眼前消失呢?是这社会道德的丧失,是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救助老人反被诬告,这样“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频频上演,试问,有谁还敢再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好心好意去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们,到头来还要赔偿经济损失,长此以往,谁还敢在遇见需要帮助的人时挺身而出,置自己于不利之地呢?看看现在,矿难、诈骗、交通事故、制假售假、食品安全问题、天价医药费??种种现象,暴露的是其中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和早已被金钱扭曲的人性。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试想,如果我们有健全的制度,有对每一个人的平等和尊重,如果每个人能够通过正当手段为自己谋得幸福,那么那些为了金钱而产生的不道德行为,想必会大大减少。试想,搀扶一个摔倒的老人都有可能承担经济赔偿,那么在目睹别人遭遇困难甚至危险的时候,也必然会有更多的人会选择冷眼旁观。我们并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把一些为生活所迫的人真正逼上了邪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舍己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些美德可能会因为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变成当今社会的奢侈品。

篇三:社会道德建设案例分析:“小悦悦事件”引起的道德反思

社会道德建设案例分析:“小悦悦事件”引起的道德反思


社会道德缺失的例子
由:创业小项目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duwu/6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