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小项目 首页

春季饮食安全小常识

时间:2018-06-22 来源:创业小项目

篇一:春季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常识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常识

季节交替时是各类病菌滋生,流行性感冒、水痘、呼

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性疾病在校园蔓延,同学们要学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卫生安全意识。

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有:

一、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

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保持教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三无”小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

到几个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

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

是饭前便后勤洗手,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不吃生、

冷、不清洁食物,不吃变质剩饭菜,少吃、不吃冷饮。

二、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

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

利。“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搞好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做到:洗干净你

的手,水果要洗净削皮后食用,煮熟食物,尤其是水产品

鱼、虾、贝类等要煮熟、煮透再吃,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

手。

3、搞好环境卫生,垃圾要按时定点清倒。

4、暴露空气中的熟食一定要做好防传播疾病的媒介。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

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6、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7、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就餐。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8、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9、如出现身体症状,尤其是剧烈的腹泻,呕吐,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三、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如下:

1、好热闹喜聚餐: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饮食卫生,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最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

2、用白纸包食物: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

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则更不可取,因为印刷报纸时,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3、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75度。

篇二:春季饮食安全教育教案

春季饮食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春季饮食安全和食源性疾病预防。

教学目标:使学生关注春季饮食安全,了解春季常见食源性疾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教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再迎接大好春光的同时,同学们也需要了解:春季也是很多病菌复苏,疾病多发季节,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保护好自己身体。尤其在春季的日常生活中,饮食稍不慎就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各种不适的症状,进而影响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中学生,要保证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能够顺利进行,保证身体健康、良好发育,就必须要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安全、饮食习惯。

讨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维护身体发育健康,促进身体发育,有着重要意义。怎样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教师总结:

1.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的学生,往往在上完两节课以后,就处于半饥饿状态,而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2.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有的学生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这样会造成身体内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而影响健康。不注意节制饮食,暴饮暴食,这样做就会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严重的还会引起急性胃肠炎,肠梗阻等疾病。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时期,还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饭前饭后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一般饭后应休息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再进行体育锻炼较为适宜。同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应该休息20—30分以后再吃饭。

多媒体展示:十大垃圾食品。

那么春季吃什么?(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教师总结:春季时节,细菌泛滥,人最容易得痢疾、流感、犯春困,饮食安全更应关注。所以在饮食上不能吃的太“放纵”,应多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瓜果,少吃油腻生冷的东西。高盐、辛辣、高脂、高甜等比较“极端”的食物、食品最好少吃。同学们喜欢吃的一些辣条、

膨化食品,一方面没有营养,另一方面在制作过程中卫生难以保证。

春季常见食源性疾病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食源性疾病。

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一般我们称之为食物中毒。一般来说,食物中毒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 这是由于吃了被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预防方法主要是讲究卫生,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易腐食品应该进行低温保藏以防食品腐败,已腐败的食物一律不能食用;外购熟食和隔顿饭菜应回锅蒸煮后,方可食用。

2.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可分为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中毒

①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这是由于吃了本身含有毒成分的动植物性食物而引起的中毒。预防方法主要是禁止食用某些含有毒成分的动物,如对于少量发芽的马铃薯,则应将其含有毒物质的芽,芽眼及芽眼周围的部分去除后方可食用;

②真菌中毒 包括两类。一类是由于吃了本身含有毒素的毒蘑菇而引起的中毒。预防方法主要是禁止食用毒蘑菇。

另一类是由于吃了被霉菌产生的毒素污染过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预防方法是不可食用发霉变质食物。

良好的卫生是健康的前提,在饮食卫生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①饭前便后要洗 手,防止病从口入;②不喝生水,不吃未经洗净的瓜果、蔬菜;③不吃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④运动后不要立即饮水或碳酸饮料;⑤讲究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理发,大力消灭苍蝇;⑥不用不洁餐具;⑦进餐时,不要面对别人咳嗽、打喷嚏,以及随地吐痰;⑧购存的食品要防法、防蝇、防鼠、防潮。

总之,改变日常生活中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防止“病从口入”最为关键。一年之计在于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饮食安全,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重视。

14级6班 李建宾

篇三:春季食品安全知识简介

春天,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品容易腐败变质,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在此提醒大家多了解春季食品安全知识,以有效预防各类食源性疾病。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春季食品安全知识。

一、发霉甘蔗:正常甘蔗的横切面是白色、无味的。霉变甘蔗中毒的发病高峰期为每年年初,一旦发生中毒事故,在对症治疗中要特别注意消除脑水肿,改善脑血循环,预防后遗症。

二、四季豆中毒:俗称刀豆、芸豆。生的四季豆中含皂甙和血球凝集素,彻底加热可破坏这两种有毒物质。若加热不彻底,毒素留存极易导致食物中毒。

三、发芽马铃薯:又称土豆、山药蛋、洋山芋,是我国家庭常用的蔬菜,很多农民家里都会储存一些,随吃随做。市民购买时要适量,土豆保存要得当,防止发芽。

四、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氧化二秋水仙碱就有毒了。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血便、血尿或无尿。

五、鲜木耳:春季是南方木耳疯长的季节,有人认为,刚采摘的木耳鲜嫩可口,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被咽喉粘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

六、野蘑菇:每年春季,毒蘑菇生长旺盛,是引起毒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每年均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因采食野蘑菇中毒甚至丧命。毒蘑菇与食用菇没有明显区别,仅凭肉眼难以鉴别。这就是春季食品安全知识。

春季食品安全知识很重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多了解一些春季食品安全知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


春季饮食安全小常识
由:创业小项目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duwu/6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